2010年3月9日星期二

‘行由品第一’之点滴(2)


     上回说到神秀呈偈也搞得犹疑恍惚,心中七上八下,心中有虑就是‘有为法’,所修所证不能到达无为境界,‘自性’更免谈了,一点边都攀不上。

天亮后,五祖请卢珍居士,在法堂前的三间步廊,准备画上棱伽经的变相及五祖血脉图,给后人有所流传和供养。见到神秀的偈颂,说了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什么都不要画了,因为那些图也是‘有相’。

其实五祖在之前就知道神秀缺乏‘自性’(这么婆妈,写偈呈偈也扭扭捏捏)吩咐其他徒弟对这首偈诵念受持,依偈修行。(全寺只得一人写,根本没得选,不过五祖认为神秀的偈还是有其可取性)

     三更时,五祖唤神秀进法堂室内,说他那首偈根本无‘自性’可言,想要求证‘无上菩提’根本没可能。

五祖说:“无上菩提,必须在一言之下立即认识自己的本心,见自己的本性,不生不灭。还得时时都能念念自见自性,了知万法自性本无碍,从真如立场上,观一切法具真,万境也是如如不动亦无生灭。这真如之心,就是真实性,剔除了人我法我这两种执着,也就是无上菩提自性了。”

五祖劝神秀回去再思考,再作一偈,如果及格,就传他衣法。可惜神秀想了好几天,想到整个人呆了,偈还是作不成。

     过了两天,一个小徒弟唱诵着神秀的偈,经过碓房,惠能一听,即明大意,问他诵的什么偈,小徒弟把经过一五一十全告之。惠能请小徒弟带他去法堂前向偈颂礼拜。

惠能不识字,请人替他诵读,有位江洲别驾叫张日用,读给惠能听。惠能请张日用代他写一首偈,张奇怪不识字的人怎会作偈,惠能向他说:“欲学无上菩提,不可轻於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张日用叫惠能把偈念出来,帮他写上;假如惠能得法,要记得先来度他。
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8 条评论:

  1. 佛的最高境界修到无,厉害!
    据记载,慧能在师父弘忍法师的手里接过禅宗衣钵后,弘忍担心神秀的弟子会对他不利,着他连夜趁船逃离。
    在江边,弘忍说由他来撑渡,慧能说:弟子未悟时,由师父度,如今弟子已悟,该自度。遂摸黑撑渡而去。
    在回到南方故地隐居后,来到广州的法性寺,他看到两个和尚对著寺前的旗子在争论,一个和尚说:“你看旗子在动。”另一个说:“是风在动。”两个和尚为此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惠能看了就对两人说:“你们两个都错了,既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两个和尚被点破,对慧能非常拜服。
    由这些事实说明,慧能开悟后所看到的事物,已经不再受外境现象所迷惑,他把外界事物活动的源头直指我们的心。
    今天我们知道,心脏如果停止了跳动,在医学上就定义为已死亡。而脑死心跳未止,却还不能归类为死亡,只是成为植物人而已。
    这世间的万般华美秀丽景观,都是因为我们的心跳还没有终止,心在跳,故景致在,心跳停,一切都嘎然而止。
    没有修道的人,死了才知道一切是空;有修道的人,活着也能知道世间一切原是空。我想,这就是有修道与无修道的根本差别吧?

    回复删除
  2. 读“六祖坛经”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不得意时,想起这句话,感觉就好多了,比较可以把得失看得淡一些。

    回复删除
  3. 当我们看到佛教的“空”时,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佛教“万法皆空”这一观点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其实佛教的“空”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含义,相反,佛教不仅坚定地肯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而且还探讨了这纷繁复杂、林林总总的现象背后不为世人所知的真实。
    佛教认为由于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包括宇宙和人自身),所以,万物皆空。由于一切事物都是由条件构成的,因此,可以肯定,这些事物自身不是自身存在的根据。佛家便把事物自身不是自身存在根据的理论概括为万物“无自性”或“自性空”。这就是佛教所讲“空”的真正含义。宇宙的“生命”虽然长久得不可预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有生,必然也有灭。宇宙间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从“自性空”上说,万物又都是相同的。
    佛教的“空”不著世俗的“有”、“无”两边。然而又不离“有”,又不离“无”;它超然于二者之上,但又与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空”与有、无的这种关系,在认知论上来说远远超出了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佛教难以理解的方面。
    千万别把思维盘旋在这些东东上,你的脑筋会打结绞成一堆,救命啊!!!

    回复删除
  4. leewo,好耶哦!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回复删除
  5. 好一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回复删除
  6. Ninie, 光是一个“空”字就让我吃不消了,越是想要去对它多了解,越是发现自己根本对它一点也不了解。你知道波罗蜜多心经吗?如果你知道的话,开头的第二句说“。。。照见五蕴皆空。。。”,这个“空”是否就是“无”的意思?我总觉得,若要凡人修到这种境界,好像真的不可能的。

    回复删除
  7. cindy, 都说惠能jing jia li hai咯,依神秀那偈改一两个字,意境就全不相同了----

    回复删除
  8. 玉燕,  
    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是说世间的一切生灭现象并非实有,而是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五蕴的‘有’,并非有如我们所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实质的透视,即:有是指名义上的有,你认为有就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著,倘能照见五蕴皆空,人类自然能够度脱一切烦恼痛苦。举例说明:当我们在努力时,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时,利用“五蕴皆空”就能帮助我们摆脱困难,让我们清楚“有和空”是相对的,不必为有和空而苦恼,只要珍惜经历过程中的快乐便是了。
    将此运用到一切事物上便是:一切不异空,空不异一切,一切即空,空即是一切。所谓一切,即非一切,是名一切。这样看待一切事物,我们便能摆脱一切苦厄。
    你读一读上面留言里解释佛教的‘空’,sometimes all these theories shouldn't use your mind to ponder over it,one may get mental indigestion;the stage of reliasation works gradually through daily life experiences,observations----that's why my motto is "learning to see and listen",I found this from one of the Eckankar Books-'How the Inner Master Works' by Harold Klemp。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