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星期一

般若品第二 (6)

惠能续说:
善知识,不要纠缠于内,也不要执着于外,生死往来皆得自由,遣除了执我之心,便能通达无碍。能够如是修此般若行,便与般若经典的内容没有差别了。

善知识,一切经典和文字,大小二乘教,十二部经,都是随众生根性大小的不同而设施的。因众生本有智慧本性,才能有这些经典。如果没有世人,一切佛法本来都不会存在,所以我们知道,一切佛法都是因为有了人才兴盛起来的。一切经书,都是因为世人讲说才产生的。因世人之中,有愚有智,还未开悟者像小孩,具智慧者就如成年人。愚者向有智慧的人请教,有智慧的人向愚者讲解佛法,愚者听后忽然觉悟开窍,就同有智慧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了。

善知识,未开悟时,佛也是众生,一旦觉悟了,众生即成佛。所以我们知道,万种佛法,都在自己的心中,为何不从自己的心中顿悟,而认识真如的本性呢?
《菩萨戒经》上说:“我本来的自性就是清净的。” 如果能从自己的本心认识佛性,都可以成就佛道。
《净名经》上说:“瞬间豁然贯通,还是来自于本心。”


(论议)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和‘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但需远离妄缘,切莫向外攀求。心性原是无染,本来圆成,如果不信自心,不悟自性,心外何来的禅?又那来的佛呢?

般若讲的道理为了“了义”,也就是干净彻底的意思;干净彻底在自己的心性上,而绝不是在理论和学问方面。
六祖有云:“菩提般若之性,世人本自有之。” 以禅宗的观点来看,世上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是佛。



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未来的伟大音乐家


从Youtube看到这个7岁小子,指挥着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交响乐团,演奏着Johan Strauss II 的《蝙蝠序曲》——The Bat- Overture。小小的人儿,拿着指挥棒,闲熟的手势,投入的神情,在这个年幼的躯体内,却充斥着一个成熟音乐家的灵魂。小童名叫Edward Yudenich,他的导师为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Professor Vladimir Neymer。

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的邻居为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还有其他的吉吉坦坦国家,是一个被其他内陆国家包围着的内陆国家,所以被称作双重内陆国。
乌兹别克斯坦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由于位处在连结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是古代商队的重要汇合点,也是对外联系和各种文化交流的活跃之地。
在公元13世纪,Uzbekistan被蒙古人征服,到了19世纪的60年代,部分领土并入俄罗斯帝国。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1年USSR解体,分裂出15个名字含有“吉吉坦坦”的国家,主要宗教为逊尼派伊斯兰教的Uzbekistan,于同年8月31日得以宣布独立。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兼乐团艺术领导Vladimir Borisovich Neymer,20年来,悉心栽培了不少儿童音乐家。目前大约有60名年龄介于8岁到16岁之间的天才儿童,皆为学生交响乐团的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Tashkent)当地的 Republican Music Academic Lyceum的学生。

莫非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萧邦等等的许多古代伟大的音乐家,投生在乌兹别克斯坦?许多具有早熟音乐技能的小男孩小女孩,纷纷吸引了成人们的注意力,10至12岁的小学生,就已经熟练的站在交响乐队前面,挥起了手上的指挥棒。


而刚满16岁,脸上带点羞涩的大男孩Nuron Mukimiy,出生在塔什干。这是去年4月26日在Frankfurter Hochschule (法兰克福大学)的音乐会中,演奏萧邦的作品。Nuron Mukimiy 亦被音乐专家们共认为是未来的一名伟大指挥家。

乌兹别克斯坦学生交响乐团不止名闻全国,甚至名扬海外,受邀在世界各国巡回演出。目前,该乐团的演奏曲目,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许多外国作曲家的作品。



2013年2月16日星期六

Little Amadeus





Little Amadeus 是一套26集的电视系列动画片,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当年只有8岁的莫扎特,从小就是一个坚强独立、满脑子充满不同寻常想法的小家伙,内容讲述小莫扎特如何迎接不同的挑战,克服各种各样的冒险和困难。片中的故事多为虚构,但借着一个很“阳光”的小莫扎特,加上有趣的故事,可以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困难与善恶,同时认识小莫扎特的一些音乐作品。




而在真实生活中的莫扎特,又是怎样的呢?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诞生在Salzburg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里。从三岁起,莫扎特的音乐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四岁学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学小提琴,八岁就创作了一堆奏鸣曲和交响乐,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老莫扎特竭尽心血,对儿子精心栽培,严格训练,除了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外,小莫扎特还要学习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文学和历史等等。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为了金钱和荣誉,就算小莫扎特在旅途中有多么劳累,也得随时当众表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老莫扎特让儿子必须满足听众的各种刁难性提议,譬如:当场弹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从头到尾把自己的作品全部演奏等等等等,一场演奏,往往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十年的旅行演出,让莫扎特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间接使他日后能够成为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作曲家。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活,回到家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当时,在天主教神权统治者大主教的眼中,什么音乐奇才也不过是一个奴仆而已。
莫扎特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了要摆脱令他厌恶的大主教对他不断施加的侮辱与控制,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经过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莫扎特得到了超越传统观念的启示和激励,除了提高本身的艺术鉴赏力,也深切体会到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莫扎特意识到,一个人的阶值,并非由出身来决定,而是应该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对自己奴仆地位感到不满的莫扎特,为了争取人身和创作自由,1781年,彻底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天主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没有了固定的收入,也不善于理财的莫扎特,从此就生活在贫困宭迫的日子中,同时也在大量的创作音乐,直至病殁于1791年12月,时年仅35岁。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作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下的德奥知识分子,渴望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追求光明、正义、自由、尊严以及美好的社会。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具备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2013年2月7日星期四

莫扎特的故乡



听说,Salzburg(萨尔斯堡)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迷人的小城。看来也不是扯的,光是这个靠近城外的休息站,周遭的景色就足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了。地处阿尔卑斯山麓的Salzburg,距离维也纳的西面大约有300公里,被环抱在连峰翠绿的丘陵以及大小湖泊之中,加上丰富的艺术文化、辉煌的建筑、丰厚的音乐遗产,使它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160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 ,为他的情人Salome Alt建了一所皇宫和超大花园,这就是著名的Mirabell Palace(米拉贝尔宫)。据说大主教和情人在这里制造了15个小朋友,不过只有10个存活下来。后来,这个Wolf Dietrich被他的外甥和继承者Markus Sittikus von Hehenems囚禁在Hohenwerfen古堡下面的地牢里,直至死去; Salome和她的孩子则被迫逃往别的地方。




225公里长的Salzach River,横贯萨尔斯堡,德语“Salz”是盐的意思,所以Salzburg也就是盐城。18世纪末,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盐矿,通过Salzach River水路运输,采自Hallein 以及其他盐矿的盐,被分送往各处。



桥的两端又分为Salzburg新旧两个部分,游客最喜欢逛Old Town,尤其是莫扎特故居,最具吸引力。莫扎特家人在Getreidegasse 9号的四楼“Hagenauer House”,一共住了26年,从1747到1773。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号,出生在此处。楼房的主人名叫John Lorenz Hagenauer,是一名商人,也是莫扎特家人的好朋友。





故居楼下整条街上的商店,所出售的商品,几乎都冠上了莫扎特品牌,连巧克力也不例外。



建立在Salzburg 的Festungsberg山上的城堡,就是Hohensalzburg Castle,也就是奥地利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被囚禁至死的所在。城堡长250米,宽150米,可以归类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开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
因为天主教和新教派争执所引起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主教们,把城堡加固又再加固,全躲进山上的城堡里去了。

待续

2013年2月2日星期六

圣史提芬大教堂


在维也纳街头闲逛,远远就被这座教堂的外观,有如磁石的吸引力,一直把我们给拉过来。跑近一看,哗!真是很美的呐!高耸入云的大尖塔,塔身好像环绕着一层层的圆珠,下面又由无数个小尖塔围绕起来。而隔壁那座大教堂的屋顶,大面积的又好像很现代化的图案,黑黄蓝的纹色,交相间格,显得格外鲜明。



这教堂可不简单,竟然是维也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的St. Stephen's Cathedral,是欧洲最高、最著名的哥特式古建筑之一,带有东欧教堂浓厚的地方色彩。



圣史提芬大教堂,开始建于12世纪末,经历了4个多世纪、加上不断修建、改建和重建的结果,整座教堂的建筑风格,呈现了奇特的混合式;其中包括有罗马式的正门,哥特式的尖塔,巴罗克风格的圣坛。也因为这些不对称的结构,竟然成为了圣史提芬大教堂的部分魅力所在。光是那座137米高的哥特式尖塔,以及马赛克花样的屋顶,就足以让它享誉全球,成为维也纳首都的象征。




管风琴是乐器历史中,最复杂、体积最庞大、造价最昂贵的乐器;也是一架雄伟、神圣、纯粹的宗教乐器。



几乎所有欧洲教堂的地下室,都是历代帝皇的墓穴;圣史提芬大教堂正殿的左侧,就有道可以通往地下室的阶梯,每天下午4点,开放给游客去参观。哈布斯堡大部分皇帝的心脏,分别装在年代久远的大盒子里,而他们的遗体,就葬在另外的地方。
1679年,整个欧洲接连发生了大瘟疫,几乎有三分之二的维也纳人,被横行肆虐的鼠疫,夺走了生命。据说,有几千人的白骨,至今仍存放在圣史提芬大教堂的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