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

云南的回回


多年前到云南旅游,所见过的少数民族除了彝族、摩梭族、纳西族、傈傈族、普米族、藏族,却未见有半个回族露面。今次在建水和昆明,几乎走到那里,都会遇见包着头巾摆摊做生意的回族大妈群,更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回回姑娘不经意的把欢笑声向周边的行人抛洒。



中国的少数民族,计有55个,回族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以及人口最多的民族。据统计,回民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他则分居北京、内蒙古、辽宁、安徽、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



历史记载,从唐代开始,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经陆路海路来到中原,跟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同化后,产生了所谓的回回民族。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众多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伊朗人)、阿拉伯人,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进驻中原,越加壮大了回族的群体。

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实施等级歧视制度,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第一等当然是蒙古人,二等色目人。

何谓色目人?主要是指最早被蒙古征服的西域人,如钦察-Kipchaks-Turkic normadic people-即中亚突厥人;栗特人-Sogdiana, ancient Iranian civilization;吐蕃人-藏族;党项人,也称唐兀-Tangut people; ;中亚契丹人;犹太人;波斯人(伊朗人,也称花拉子模人);以及阿拉伯人等。

第三等为汉人,这里的所谓汉人,也包括淮河以北原来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归入第三等。

第四等是南人,那是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来南宋境内各族,除了四川地区淮河以南的人民。

元代重用色目人,对汉族则残酷剥削;入居关中(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州、杨凌一带)的色目人,许多都成了高官厚禄,钜商大贾。色目人后来经历蒙古人,畏兀儿(回鹘人,Uyghur- 维吾尔的祖先)与汉人大规模混血而形成了回族。



元代,回回人已是遍及全中国,随带把伊斯兰教也传播到各个角落。据文献记载,回回人在元朝政府中担任各重要职位的官吏多达3百人以上, 什么中书省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都有他们的份儿。由此看来,回回人对元朝在军事、政治、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让回回人在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更且很有可能“色目”是为了政治需要而设立的一个族群,用以协助蒙古统治,牵制汉族。

到了明朝,回族失去了以往的特优,也幸亏他们没有了「柺杖」的扶持,回回才能懂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对於回族的宗教生活,则没有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国家的肯定,因为明皇室曾经諭旨修建清真寺,以及保护清真寺宗教职务人员。




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一个世纪的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就是一名回回,他的阿拉伯名叫做Hajji Mahmud Shamsuddin。郑和本名叫做马和,小字三保,1382年明军征云南,父亲马哈只去世,马和被掳入明营,遭宫刑。少年时在明军中服役成长的马和,武功高强、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1390年被选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侍卫,成年后跟着朱棣经历了数次重大战役。

1404年马三保因战功显赫,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予马和,从此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1405年7月,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历时28年,郑和下南洋共有七次之多,总航程达七万多海里,其航程之远及船队规模之大,为历史罕见。1431年1月,60岁的郑和带领船队第七次出航,1433年已经是62岁的郑和,於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又名科泽科德Kozhikode ,英语为Calicut 卡利卡特)病逝。

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但他也信仰佛教,还受过菩萨戒。此外郑和也信仰道教,尤其对海神妈祖特别崇敬。

郑和也被称作武术家,对郑和怀有敬意的外国学者,称他为“郑和将军”。郑和被明成祖当作一名军事人才培养,使他能成为一名独立指挥作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官,所以郑和的武功,也应该有相当的造诣。

中国的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唐代以来,定居西安的回族,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擅长武术,至於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许多清真寺设有习武场,有的阿訇(ah hong-波斯语,即老师、学者之意)本身就文武双全,除了讲经上课外,还自任武术教练,指导满拉(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堂学校的学生)习武。


Image result for 查拳


曾经有句回族谚语说:“南京到北京,查拳来自教门中”。民间流行的查拳、回回十八手肘、教门潭退、八极拳、八门拳、心意六合拳、白猿通臂拳、马家拳、护手拳、穆斯林八卦太极拳、双刀、大刀、阿里剑、古兰剑、燕尾剑、河州棍、马家枪、沙家枪、环子锤等等,均属回族的武术。

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 为中华武术著名流派。事实上,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於古山东临清,所以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大师命名。

昆仑大师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手下大将。柴荣病殁,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昆仑大师适时归隐於古临清龙潭寺(今河北省临西县龙潭村)。因当地战火不断,昆仑大师传授村民与僧众武艺。 当时民间武术多重视拳法,忽略腿法,昆仑大师创立临清派系,以十路潭腿为主要功法,他曾经把潭腿传授回族人,所以教门潭腿也是属於昆仑派。
 回回视习武为“圣行”,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创造。


2 条评论:

  1. 以前的宗教包容度很大,换做在我国,那里可能是回教徒,又是佛教徒!!

    回复删除
    回复
    1. 和神州的回族相比,这里的蚂蚰思想狭窄,好吃懒非,妒忌贪婪,道德沦丧,悲哉!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