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南靖,下一站就到永定,去永定也是因为要看土楼。永定土楼位於福建省龙岩市,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具有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精巧的结构。永定土楼也称筒子楼,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方楼圆楼两大体系。
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著名的大迁徙,间接促成了福建土楼形成的因素。历史记载,西晋永嘉年间(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延年,天灾肆虐,迫使当地老百姓大举南迁,开启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壮举。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原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那些迁徙后又辗转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讲客家话的客家人。
所以福建省东面沿海一带如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信等地的 Hokkian Lang就讲闽南语(福建话),西面如漳州、龙岩、三明、南平一带的Hakka ngin (人)就说客家话。福建的闽南语是Hok-kian, 客家话则是Fuk-kien 。
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此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盗贼四起。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亦富美感的生土高层福建土楼,依山傍水於山间谷地就势而起。永定客家土楼经过了长期发展后,结果在永定那2千2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分布有2万多座土楼,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有约5千座以及3百多座圆楼。
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条丝烟畅销大江南北甚至南洋各地,烟商均发了大财。他们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於是具备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的永定豪门富翁,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造就了永定客家土楼的鼎盛时期。
永定有如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民居博物馆,而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就好像是浓缩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了。
位於福建省永定县的洪坑村,是一个居住着500多户人家、近2000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清澈的洪川溪蜿蜒穿村而过。村里至今仍保存有30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
有“土楼王子” 之称的振成楼,富丽堂皇,为客家土楼的精品,建於1912年,占地约5千平方米,费时5年完成,耗资8万银元。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高四层,每层48间,据说是按照《易经》的“八卦图” 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除了有花园学堂等,内环还有中心大厅,雕梁画栋,装饰秀丽,古朴典雅,中西合璧。
客家土楼不但其建筑独特,楼中所有楹联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内容广泛,涉及: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读书治中,立身成才之道;做官任仕,经邦御民之道。
振成楼主林逊之曾於1913年做参议员时,与时任参政院院长黎元洪(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大总统)共事,振成楼落成,黎元洪赠匾褒奖林家上祖曾经积德行善之举。
楼中厅堂墙上显眼处挂着五幅横批,都是当年黎元洪的题词。
正厅右璧楹联:“ 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 “ 字王” 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 带” 字可分解出100多个字,奥妙无穷。
“ 带经”事出汉朝,三国时魏国的常林、晋朝皇甫谧,他们皆家境贫穷,但勤奋好学,到田野耕种,也带着经书,工间休息,便取出诵读。后来“带经” 成为一心勤学的典故。
“ 带经耕绿野”,意为赞颂不为贫困所屈,勤奋学习充实自己,准备出为世用,为国家社会作贡献的志士。
下句说的是品德修养,“ 爱竹啸名园”——爱慕劲竹,聚集在著名园林里啸歌吟诗。
两句联语教育后人不要和社会上不良之物同流合污,要自食其力,以读书修德,不要消极避世,对生活要充满热爱。
中堂字的楹联:言法行则,福果善根。
上名可看作“ 言法即行则” ——说话的规范就是行为的规范,应该怎么说就应该怎么做,强调言行必须一致。下句“ 福果由善根”——幸福的果实由行善的根系培育出来,要享福必先做好人,行好事,淳淳训示人们据此立身处世,确保民族永昌。
洪坑村导游把咱们带去她所居住的福裕楼,大厅中一群客家女人在制作粄粿,土楼里有孩子满月或大人小孩庆生,大家就聚在一起做粄粿。那些弄得高高放在碟子上的就拿去敬祖先,其他的就装入一小袋一小袋分送给楼里的每一户人家。俺有机会尝了一口,馅料有点咸香的味道,外皮很油。
村里的婆婆说她自家做的梅菜干好正。梅菜干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客家乡土菜,通常把芥菜晾挂几天,叶子变软时,放进盆里撒上盐,用手揉搓,待渗出一些汁液,便装入陶瓮,放一层撒一层盐,装满后以芥菜叶或竹笋壳把瓮口密封。过了半月取出晒干,便成了色泽金黄的梅菜干。梅菜扣肉、梅菜干蒸排骨、梅菜干煲例汤-------哎哟,饥肠辘辘,午餐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