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云南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云南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1年5月15日星期日

童真


在昆明的一个市集里,这箩草莓首先吸引了我的视线。


再来就是红艳艳的小番茄。


昆明也产芒果吗?还是来自西双版纳或更南部的区域?


店家说这些cactus是舶来品,我还以为是他们把土产染上颜色的呐!


这里培植的胡姬(本地人叫兰花)品种很多,几乎每一盆都挂满了花,价格也适中。


炸得脆脆的臭豆腐,切成小块,沾着辣酱,无论是男女老幼,个个都趋之若鹜。


小妹妹说:“好香哦!” 我却得忍着呼吸来拍照,两只手要握相机,没有多余的手去掩鼻子。


"擦鞋!擦鞋!十块钱!十块钱!"

“球鞋也可以擦么?”  “当然可以!”  只见 三两下功夫,真的把领队小妹的球鞋擦得又白又光鲜。


哈哈!还是这几个小弟弟最可爱!


“小弟弟,你们在玩什么?”


嘻嘻嘻嘻-----嘻嘻嘻---------------------





2011年5月11日星期三

阿诗玛的家乡


  距离昆明市大约78公里, 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在路南广达4百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遍布着上百个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独立成景,有的纵横交错,连成一片,占地数十亩到上百亩不等。


大约在3亿年前,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了许多厚厚的大石灰岩。经过后来的地壳构造运动,岩石都突出了地面。



2百万年以前,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石柱彼此分离,经年累月的风雨剥蚀,遂形成现在这种千资百态的石林。石林地区,奇峰怪石,平地挺起,有的矗立如林,有的峻拔如墙,有的石峰高达三四十米,有的却仅有几米的高度而已。


石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由岩石组成的“森林”,穿行其间,但见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

石林地区拥有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被列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化石保护区,也是云南距今80万年前,旧石器和新石器遗迹遗址最丰富的地点之一。



云南石林,以其特有的地质科学价值——喀斯特岩溶地貌而享誉世界,是中国四大自然景观之一。
根据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喀斯特高原为最典型,凡指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如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和众多的湖泊等等,这些现象总称为喀斯特地貌。



在奇型怪状的石柱间穿梭,在石梯上爬上又爬下,也有点担心头顶上那块石杵会不会随时砸下来?



景区内有石林崖画, 画着奔放粗犷的人、兽、物、星月等图像,反映着彝族撒尼人古老的祭祀烟火以及舞蹈、狩猎、战斗等场面。
这里的撒尼姑娘都叫阿诗玛,撒尼小伙子叫阿黑哥。昆明石林的传说,离不开阿诗玛,一个美丽、善良的女子,以她传奇性的故事而化作世人心目中的美神,成为美丽、善良、纯洁、自由、勇敢、正直、智慧的象征。


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叫做阿诗玛,长大的姑娘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在一年的火把节中,阿诗玛向勇敢智慧的小伙子阿黑许下终身,立誓不嫁他人。一天,阿诗玛上市集,被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看中,要强娶阿诗玛。乘着阿黑赶羊到很远的地方去放牧,把阿诗玛抢回家,软硬兼施,阿诗玛死不服从,遂被打得遍体鳞伤,关进黑牢。
阿黑排除万难,把阿诗玛救出,热布巴拉父子带着家丁,赶在阿黑和阿诗玛过河之前,趁山洪暴发,把小河上游的岩石扒开放水。在十二崖子脚下,正当阿黑和阿诗玛过河时,洪水滚滚而来,阿诗玛被卷进漩涡,阿黑只听到阿诗玛喊了声"阿黑哥来救我",就再也无声无息了。后来,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和回声神,人们在石崖子下,对着石峰上的阿诗玛弹三弦,吹笛子,唱山歌,那石崖子上的阿诗玛也会应和着弦音、悠扬笛声,唱起山歌。
阿诗玛的动人故事,是一朵瑰丽的彝族文化奇葩,在撒尼人的口中,一代一代的传唱着,千百年过去了,依然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召唤着世人对美神的爱慕和向往。

2011年4月8日星期五

黒龙潭

沿着丽江古城的玉河溯流而上,行约一公里,即见有一处晶莹清澈的泉潭,那就是黑龙潭,也叫玉泉公园。




黑龙潭位于丽江古城北端象山脚下,那里有两股泉水从古栗树下涌出,汇成一个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大水潭。 潭水从石缝间涌涌喷出,泉水清澈如玉,水面开着洁白的海菜花,鱼儿在水底穿梭个不停。




导游叫我们对着泉水大声高喊,即见许多小泡泡,有如一粒粒珍珠从水底冒升,歇下不再喊时,泡泡随之消失,珍珠全不见了,再大喊几声,小泡泡又继续冒出来。近黄昏时四周寂静的黑龙潭,宁静的空气中充澈着我们的怪叫声,“啊-----啊-------啊-------啊-------”此起彼落,在峰峦间、树林间、泉水间游走,夹带着声声的回音。


当地居民带上瓶瓶罐罐,竟然懂得来汲取那清澈相信也是甘甜的泉水饮用。


潭畔花草树木繁茂,亭台楼阁点缀其间。上图是黑龙潭的主要建筑龙神祠,包含着戏台和得月楼,祠坐东朝西,有门楼、两厢、大殿,四周游廊回互贯通。大殿和门楼高耸突兀,“天光云影”四字高高悬挂在门楼上。


黑龙潭在乾隆二年(1737)开始建造,重修于乾隆六十年和光绪十八年,最初名为玉泉龙王庙,因获清嘉庆和光绪两朝皇帝敕封“龙神”,才改称黑龙潭,为中国名泉之一。至于那些得月楼、戏台、万寿亭、五孔桥等等园林建筑,是后来慢慢加建上去的。





原称法云阁的福国寺五凤楼,建于明代,1979年从芝山搬过来黑龙潭, 当初是木土司的别墅和家庙,据说木土司曾在寺内会见过明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徐霞客。


罕见的紫竹!学名Phyllostachys nigra,秆高4~10m,径2~5cm。新竹绿色,到了秋冬季节,就会逐渐呈现黑色斑点,以后全秆变为紫黑色,为优良观赏和工艺用竹。


景色无限美,可惜近黄昏, 离开时,频频回顾,黑龙潭确是天生丽质,有首诗如此描述:“泉涣涣兮涟漪,问何时最是可人?须领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亭标标而矗立,看这般无穷深致,应记取云飞画栋,雨卷珠帘。”

2010年8月30日星期一

全民公仆






旅巴将要离开香格里拉时,经过一栋白色的建筑物,看来好像是解放军驻守处。
‘解放军’给我的印象是,当灾难发生时,他们永远在第一时间,站在第一线救灾。
机会难逢,迅速举起相机,透过玻璃窗,按下快门。后来仔细看照片,原来这栋建筑物,是云南省迪庆的军分区。

说起云南迪庆军分区,他们曾经帮助藏区群众脱贫致富,其中有很多感人的故事。

自2002年开始,迪庆军分区帮助藏民修建盘山公路。面对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悬崖峭壁,以有限的资金,军分区政委瞿云福,亲自担任修路总指挥,领着群众开山炸石,与民工一起住工棚,带着技术员勘测线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

每天天未亮,瞿云福喝杯开水,吃上几个烤洋芋,就与群众一起垒坎堆路,中午也就在工地上吃几个馒头。长期的强体力劳动和营养不良,他的嘴唇和手上裂开了深深的口子。

某个冬季,一次在修路现场因体力不支,栽倒在雪地上不省人事,旁边的藏民把瞿云福扶起,用自己的体温暖和他,直到他苏醒过来。

通车那一天,扶贫小组人员把全村6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车上,沿着新修公路巡行。

了解到有些偏远村落,很多适龄儿童因为路远上不了学,迪庆军分区投资20多万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大山里建成了“泽涌”希望小学,并在当地培养一名藏族女青年成为代课教师。更帮助那些特困学生,完成了从初中到大学的学业。


有位云南省迪庆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名叫龚曲此里。他从军39年,在迪庆高原工作24年,先后参加了西南边境重大军事行动, 为偏远山区修建公路,带队参加抢险救灾等百次以上。

2008年1月,迪庆藏族自治州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龚曲此里带着300多名官兵一道进山,并亲自刨雪凿冰,持续工作10小时,中途曾经晕倒过3次。

到了退休年龄,本来可以到低海拔地区休养了,龚曲此里竟然主动向军分区写报告,请求以一名普通老兵的身份,离职不离岗,继续留在高原藏区工作。

原来在高原连续超负荷工作,  长期的缺氧环境,会使人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综合征,特别是心脏损伤严重。
所以这个拼命三郎患有心肌梗塞,冠心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高原酸血症等十几种疾病,终于在2009年2月5日,因为心肌梗死,突然倒下。

家乡在梅里雪山的龚曲此里,他的一生,就是在为使命而燃烧。因为他认定自己是属于雪山,所以他选择了雪山,立志终生与之为伴。


Posted by Picasa

2010年7月27日星期二

玉水寨



就在云南滇西北,丽江县城北部十五公里,玉龙雪山脚下,有个自然纯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玉水寨。

玉水寨的自然神金像最为特出,全身铜胎镀金,高8米,向世人昭示纳西族东巴教具有时代意义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纳西族东巴教信仰万物有灵,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受不同的自然神掌管。
自然神中最大的神,是人身蛇尾,统辖大自然之神。其属下的自然神,却都是人身蛇尾,长着不同动物的头颅。

为建立自然界的完整秩序,大自然之神让蛙神掌管池、河、江、湖、海以及一切水中生物。
熊神掌管山、川、土、木、草以及一切陆地生物。

统辖大自然之神,赐给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取暖的柴禾、天然气和煤,以及供人体摄取能量的山珍海味等食物。同时,还掌管着雨、雪、霜、雹、火山、地震、泥石流、洪水、风暴和瘟疫,以及一旦人类亵渎自然神灵和侵害自然,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东巴教经书记载,太古洪荒年代,天地间只有人类始祖崇仁利恩孤独一人。为了要繁衍人类,崇仁利恩娶两位天女为妻。

先娶姿容艳丽的竖眼天女,生下的却是万物生灵和自然神“署”,没能繁衍人类;后娶朴实贤惠的横眼天女,生下人类三兄弟,人类从此得以繁衍。因此,人类和自然神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弟,自然神为兄,人类为弟。

后来,人类和自然神分了家,山川、河流、森林、野兽、飞禽、鱼类、空气和水源等分给了自然神;村庄、房屋、家禽、家畜、五谷和生产生活用具等分给了人类。

人类因贪婪之心作祟,不断烧毁大片的森林来种植五谷杂粮。浓烟滚滚,污染空气;又肆意捕杀其他兽类鱼类和鸟类,并在水源地剥兽皮,血腥弥漫,污染山川河流。

自然神十分生气,不再庇佑人类小弟,决定惩罚人类。于是施放洪水、泥石流,淹没人类田园和村庄;冰雹、雪灾和干旱,使人类庄稼绝收;施放瘟疫,使人类饱尝各种疾病的痛苦。失去自然神庇佑的人类,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

人类向东巴什罗(东巴始祖)哭诉,控告自然神。东巴什罗派金翅大鹏神鸟休曲,强行调解人与自然神的关系。

人类承诺从此爱护自然,不再毁林烧荒,乱捕滥杀;不再污染水源和空气侵害大自然,并定期举行“署古”仪式(祭拜自然神仪式),偿还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所欠的债。

自然神答应只要人类信守诺言,可以适当利用一些自然资源,并重新获得他的庇佑,消灾免难。

人类和自然神重修归好,为感谢东巴什罗,人类和自然神把传家宝——珠宝帽献给东巴什罗,而东巴什罗则把这顶珠宝帽转赠给调解有功的金翅大鹏神鸟休曲。人类和自然神共守约定,和谐相处。


每年6月5日,也就是“世界环境日”那天,玉水寨必举行盛大的祭自然神大典,为地球和人类祈福,感谢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来到玉水寨,看过自然神像,听过东巴故事,方明白为何导游一直对咱们说,纳西族特别注重维护大自然的环境,尤其非常重视水源的保护。





从玉龙雪山流下的清澈泉水,由“神树”下的孔洞中涓涓流出,涌进修筑的三叠水坝,三层瀑布像一张张白练 。 虹鳟鱼和金鳟鱼( 三纹鱼)在优质的水中,悠然漫游。


Posted by Picasa




2010年7月23日星期五

萍果花



在泸沽湖畔,摩梭人-啊车达史娜姆家的后院,发现了一棵美丽的花树。

“阿峰仔,这是什么花?”
阿峰仔脸上的表情,摆明就是一幅:萍果花也没看过?真是大惊小怪!


热带地方,那来的萍果?当然没见过啦!


坐在猪槽船里,摩梭船夫划到泸沽湖上的一个小小岛,停泊下来给我们上岛去参观一下。
这个里务比岛,是湖上摩梭人居住最早的一个岛。每逢农历六月四日,湖畔摩梭人都到岛上诵经祈祷。




里务比寺范围种了很多萍果树。

原来苹果是喜冷凉干燥的温带果树,要求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适宜的温度是年平均气温9—14℃,冬季极端最底温不低于-12℃,夏季最高月均温不高于20℃。
生长季节从4月—10月,平均气温12—18℃,冬季需7.2℃以下低温1200—1500小时,才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
如果低温时间不足,发叶、开花推迟而不整齐,有的花芽甚至不萌动,到了5月鳞片松开脱落,成为枯桩,严重降低产量;绝对低温低于-30—-32℃,又会发生冻害。


高海拔的云南地带,最适宜种植萍果。
在2200—2400米,平均温12—13℃地带,苹果表现好的原因,主要是夏秋昼夜温差,积温足,紫外光线强,苹果表现丰稳产量,果色鲜艳,果形高装,五棱分明,糖和维生素C含量高,含酸量低,果胶粘性大,风味好,耐贮性和耐寒性强。
冬季低温足,果树能顺利通过自然休眠,花芽质量好,次春按时萌芽,开花整齐,坐果率高,虫害少而轻,所以是苹果的最适宜地区。



四月里,泸沽湖畔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见有粉红和粉白的萍果花。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