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湖北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湖北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

匆匆一瞥武汉市



众团员去剧院看show,地陪小李说:“那是目前全中国最大型最具水准的秀,不看就太可惜了!”。

俺是来湖北游山玩水的嘛!要看这类型的show,家里的电视节目、上网,可早已看够了,俺还是去看看武汉的市容吧!

另有两、三人对看show也没兴趣,其中一人还跑去剧院售票处绕了一圈,回来告诉我们:“ 原来每张票价是260人民币,小李竟然要收500人民币一张呐!”

可能因为这个不是购物团,所以地陪还是逮个机会,把蕃薯邦来的客人当菜头般砍一砍。





据说,由武昌、汉口和汉阳三个镇所组成的武汉市,被公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市的历史是很悠久的,从那些出土的石器和头骨化石,证实了远至一万年前,汉阳地区就已经有原始人活动了。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列御寇」写《列子. 汤问》其中的第十二部分,记载同是楚国人的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就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知音湖地区,如今仍保存着古代的古琴台、钟子期墓等建筑遗迹,所以这里也有「知音故里」的别称。
古琴台俺就没机会看到,却在商场里看见许多小小未来音乐家,在表演击鼓弹琴唱歌,好不热闹。



春秋晚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希望那个国家的当权者懂得欣赏以及支持他的儒家学说,可惜没一个能重用他。公元前489年,63岁的孔子在陈蔡绝粮被困了7天之后,率众去楚国负函途中,迎面被一条河挡住去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渡口过河。
不远处田野里有两位老人在锄地,此二人正是当时隐居在这里的长沮和桀溺。孔子派大弟子「子路」去探问渡口的位置,隐士见子路走过来,看到不远处坐在车上的孔子,长沮一面锄地,问子路:

“坐在车上的人是谁?”

子路说:“他是我的老师孔丘。”

“是鲁国的孔丘吗?”

“是的。”

“他不是生而知之吗?他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呀!还来问我们这些种地的人干嘛?”

子路不得要领,转身问桀溺,桀溺停下锄头,问:“你是谁?”

 “我是仲由。”

“是鲁国孔丘的弟子吗?”

“是的。”

“当今天下大乱,坏人坏事犹如洪水一样泛滥,谁能改变这样的世道呢?与其跟随孔丘躲着坏人到处漂泊,还不如跟着我们这些避开乱世的人当隐士吧!”桀溺说完就不理子路,忙着往种子上盖土。



子路没有打听到渡口,只好把长沮和桀溺的话转告老师。孔子听后,心理难受,一阵酸楚悲凉夹杂着一股落寞由然而起。过了好一会儿,孔子向弟子们说:

“人是不能同飞鸟走兽为伍的,鸟是飞的,在天空中可以自由飞翔;兽是山林中的,可以无忧无虑的行走。我们既然无法跟鸟兽待在一起,若不跟天下人待在一起,又和谁相处呢?如果天下太平,符合正道,我们也不必如此辛苦,力图改变这个乱世了!”

后来在一位农夫的指点下,孔子与众弟子在太阳快要落山时,方找到渡口过了河,顺利到达负函。因子路问津的典故,后来就有了子路河,还有子路镇、子路村,甚至子路街的命名。

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武汉新洲地区文化昌盛,成为儒家重地之一。西汉时期(公元前164至122年)有庶民在邾县(新洲区)孔子山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八个秦隶大字。



走走停停,转眼集合的时间又到了。哎呀!俺不是迷路了吧?幸亏依着记忆中的好些地标,转转折折,又回到了楚河汉街一带。



遇见屈子在皱眉摇头叹息,不禁问道:“何事又让屈子忧心兮?”

屈子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事,怎能对那些垃圾食物趋之若鹜兮?”

忧国忧民的屈子仰天吟曰:“曾伤爱哀,永叹喟(kui)兮。世溷(hun)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





2017年3月3日星期五

湖北菜


湖北菜也叫做鄂菜,古代称作楚菜、荆菜,起源於江汉平原。

据说楚人喜欢搞浪漫文化,楚人崇火拜日、喜巫近鬼,拜祭时必以歌舞娱鬼神。东汉文学家王逸,在他所著《楚辞章句》中说:“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从屈原《九歌》诸篇中,描述了当时堪称歌舞之乡的楚地,那种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八音齐奏的热闹场景。

楚国的丝织刺绣工艺,为楚国文明鼎盛期的重要标志之一。楚国的刺绣最著名,产量最多,质量又是最好,绣工纹饰组合灵活多变,富丽多姿,极其精美,显示出楚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性。



原来楚人不仅能歌善舞,连烹调食物也很会变通搞花样。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说:“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民食鱼稻;果蓏(luo),赢(即螺)蛤,食物常足”。楚地疆域辽阔,物产丰富,楚人以特有的烹调方法,泡制出具楚国风味的美酒佳餚。



楚怀王客死在秦国,被贬为三闾大夫的屈原,写了《招魂》与《大招》,为亡故的国王招魂主祀。屈原在《楚辞》的「招魂」、「大招」两篇中,记载了二十多道楚国宫廷筵席的菜单。根据「招魂」的楚地名食有:

“稻粢(zi)穱(zhuo)麦,挐(na)黄梁些。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肥牛之腱,臑(nao)若芳些。

和酸若苦,陈吴羹些。

腼鳖炮羔,有拓浆些。

鹄(hu)酸臇(juan)凫(fu),煎鸿鸧(cang)些。

露鸡臛(huo)蠵(xi),厉而不爽些。

粔(ju)籹(nv)蜜饵,有餦(zhang)餭(huang)些。

瑶浆蜜勺,实羽觞(shang)些。

挫糟冻饮,酌清凉些----------”

意思大概就是:小米麦米加黄梁,各种精粮杂为饭。咸甜酸辣苦五味,五味调和要恰当。(哦!原来2千多年前的楚人,就已经懂得调味了!)
煨牛蹄筋烂而香,肉菜做成吴羹汤。泥烤羔羊焖甲鱼,调味要用新榨的蔗汁。醋溜天鹅干烧鸭,烤鸡加上灵龟汤。味道浓酽,烹调精细,吃了不伤胃和肠。点心是蜜和米面煎成饼,糯米和白面扭成环。宴席未完,冰酒抬上案,楚沥清酒味更醇,入口清凉满座香。

至於《大招》的菜单里,还添加了更多的飞禽野味当主菜:

“五谷六仞(ren),设菰(gu)粱只。

鼎臑(nao)盈望,和致芳只。

内鸧(cang)鸽鹄(hu),味豺羹只。

魂乎归来!恣所尝只。

鲜蠵(xi)甘鸡,和楚酷只。

醢(hai)豕(shi)苦狗,脍(kuai)苴(zu)蓴(chun)只。

吴酸篙(gao)篓(lou),不沾薄只。---------”

屈原呼唤楚王的魂魄归来,楚宫里实在有太多美食了。五谷粮食高堆十几丈,桌上雕胡米饭满满盛。鼎中尽是煮熟的肉食,调和五味使其更加芳馨。鸧(cang)鹒(geng)鹁(bo)鸠(jiu)天鹅都收纳,再品味鲜美的豺狗肉羹。还有新鲜甘美的大龟肥鸡,和上楚国的酪浆滋味新。猪肉酱和略带苦味的狗肉,再加点切细的香菜茎。----------




直至两千多年以后,鄂菜已经跻身中国十大菜系之列。难怪今次在湖北吃的团餐也有相当水准,一点都不马虎。

热干面是武汉最著名的食物之一,武汉人生活中绝对不能没有热干面。面条纤细根根有筋力,色泽黄而油润,加入香油、麻酱、虾米、五香酱菜等配料拌面,真是ho jiak!
蒸熟后的珍珠圆子,肉馅,口感软嫩适中,滋味鲜美可口,外层包裹的糯米粒粒竖起,晶莹洁白、犹如一颗颗珠圆玉润的诊珠。






鱼米之乡的湖北,自古被誉为千湖之省,盛产各种淡水鱼,肉多刺少,肉质鲜嫩,无论红烧、清蒸,还有一锅锅炖得香浓的鸡汤,可让大家吃得心满意足,回味无穷。


2017年2月13日星期一

逛逛「武当山」



 提起武当山,自然就会想到武当剑、太极拳和张三丰。踏入山门,只见武当文化一条街上都是售卖剑的商铺。缓缓步行上坡,一群相信是武当道教功夫学院的学生在表演拳术和剑法,众游客立时止步,脚跟粘在当处,久久都不愿离开。





据说古人在汉朝末年到魏晋隋唐时期,去武当山的都是求仙学道者,武当山是他们栖隐之地。到了宋代,武当山和「真武神」(汉族民间信仰神祗之一,又称剑仙大帝、玄武真君)被道经联系起来,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而武当山更被视为「真武」的出生地和升天之处。

武当山在古代被称为「太和山」,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境内,其南面紧紧依偎着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武当山周边高峰林立,最高的天柱峰海拔1612米,如果没有两把刷子的工夫,古人又如何能在悬崖峭壁上行走自如呢?





至於咱们这些有如「软脚蟹」似的现代人,可得先坐上环保车,绕了好多路上山,然后乘索道继续往高处滑行。



明朝初期,朱元璋死后,儿子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变“,夺取了侄儿朱允炆、也即是建文帝的皇位。燕王朱棣自称得到「真武大帝」显灵、相助他夺位行动,於登基后,下诏特封「真武」,并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






既然来到武当山,众生拼了老命,也要攀上金顶,一睹朱棣供奉「真武神」的金殿。岂知当天内地人不知干嘛很空闲,倾巢而出,把武当山挤个水泄不通。好不容易逮到半秒的空档打算把「金殿」摄入镜头,当按下快门的一霎那,不懂从那儿飙出一个“茂里” ,大剌剌挡在镜头前面!



据媒体报道,香港有位50多岁曾任高职的麦女士,学习古代大侠散尽家财去行侠仗义,她也辞去高职行走江湖。麦女士从小就非常喜爱学功夫,「细细个睇李小龙电影就好钟意」,却苦於当时没机会去学。

她在2009年先去河南陈家沟学陈氏太极拳,首先要学习放下,麦女士说:「放低对我嚟讲,係一個好高嘅门槛,要放低屋企、所有亲戚朋友,要放弃收入、事业,意思係将来唔再用以前嘅专业谋生。」不过她很庆幸因为有粒「种子」一直在自己的心里面,让她能够坚持去寻找人生另一个目标。



「嗰度生活除咗练武,就係练武,乜嘢都冇,好枯燥。一个星期有两、三日有肉,点样嘅肉?你要用放大镜拨草寻蛇,可能揾到几条;绿色蔬菜好少,因为贵,瓜果比较多,来来去去嗰几种,基本上冇乜烹调技巧可言,大镬饭掟晒落去。」

如此在陈家沟待了一年,才到湖北武当山,拜三丰派第14代掌门为师,取道号为「师虚」。武当门规极严,「师父行前徒弟行后,师父未坐低徒弟唔准坐,唔准驳嘴,唔准问点解。」偏偏师虚就最钟意问嘢,十万个为什么嗰种,叫她跟在师父后面湿湿碎,但不许她问嘢,她一时间改变不过来,搞到几乎被赶出师门。



在武当山学了两年半的武当太极拳,丈夫连下十二道金牌,才把师虚召回香港。除了在街坊福利会小学免费教清贫学生打太极,同时也极力争取太极拳能成为香港中、小学必修科。

据师虚说:原来在武当,道士可以饮酒,但只限浅酌;还可以娶老婆,地位崇高的道长则大多守身养气,一般情况下,越高身份越要戒色。道士离婚率很高,因为道士老婆无论在生活上或协调上都忍受不了,顶唔顺很快就走人了。师虚对道士的老婆很尊重,认为佢哋好忍得,修为一样好高!



那么,可不懂这位长髮女士的身份是道姑?还是道长的夫人呢?


2017年1月14日星期六

神农架和神农氏


在湖北省西部边陲,有片总面积约3千多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地名好特别,叫做「神农架」,好像有点神秘感,让人有很想去那边一探究竟的欲望。据说神农架人文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



为何这块森林地域会叫做「神农架」呢?原来是和焱帝神农氏有关系的。
传说中:远古时代,五谷和杂草、药物与百花全混在一块成长,当时的人都搞不懂那些可以吃、那些是可以用来治病的。为了能帮老百姓治病和填饱他们的肚子,这个人身牛首、除四肢和脑袋外身体透明的部落首领,带着臣民往西北大山走去。走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座高山上,但见此处山势陡峭,森林遍野,山上长满了奇花异草,老远就可以闻到花草的香气。



神农率众打算继续往前走,突然从峡谷窜出一群狼蛇虎豹,把他们团团围住。神农让臣民挥舞神鞭,把一批又一批的野兽赶走,打了七天七夜,方把野兽全部赶跑。进了峡谷,来到一座山脚下,山的上半截插在云彩里,四面是刀切崖,长满青苔、溜光水滑的崖上挂着瀑布。这时,有几只金丝猴,顺着高悬的古藤和横倒在崖边的朽木攀爬跳跃,神农灵机一动,教臣民砍木杆,割藤条,靠着山崖搭成架子,实行“架木为梯,以助攀缘”。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管刮风下雨还是飞雪结冰,一天搭上一层木架,从不停工,搭了一整年,共搭了三百六十层方到达山顶。



山上密密丛丛、遍地是红、绿、白、黄各色各样的花草世界。神农亲尝百草,由於他的身体是透明的,如果内臟呈现黑色,就知道那种草药是有毒,什么草药对於人体那一个部位有影响。为了替老百姓找医药,找可以裹腹的粮草,神农教臣民们在山上栽种冷杉,当做城墙防野兽,“ 架木为屋,以避风雨”,盖茅屋居住下来。
神农於白天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就着篝火的火光,把各种草药的性质,是苦、是热、是凉,那些可以治病,那些可以充饥,清清楚楚详细记载下来。



有一次,神农把一棵草放在嘴里一尝,立时晕眩摔倒,不能言语。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神农用仅有的一点力气,指着前面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旁人赶紧把灵芝草嚼烂,喂到神农嘴里。灵芝草把毒气解除,神农的头再也不昏了,说话的能力也恢复了,从此,人们就认识到灵芝草可以起死回生的功效。臣民担心神农这样尝草确实太危险,都劝他不如下山回去。神农摇头说:“ 不能回去!黎民百姓饿了没吃的,病了没医的,我们怎么能回去呢?” 说罢,又继续试尝百草。



尝遍了一个山头的花草,神农用木杆搭架,往另一山头攀登上去,如此一直尝了七七四十九天,踏遍了各处的山岭,尝了黍(黍米)、菽(大豆)、麦、稷(小米)、稻能充饥,叫人把种子带回去让黎民种植,这就是后来的五谷。神农尝出了三百六十五种草药,写成《神农本草经》,叫臣民带回去为天下百姓治病。一日,神农尝草时误食一种剧毒的火焰子,即断肠草,由於未能及时喝茶去毒,导致肠道俱断而死。也有可能是神农氏平日尝服太多种毒草,积毒太深而身亡。



另一个美丽的ending 就是,神农尝毕百草,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治病的草药,准备下山时,发觉遍山搭的木架都不见了。原来,那些木杆落地生根,年深月久,竟然长成了一片茫茫林海。突然天空飞来一群白鹤,神农为向天帝复命,於是“ 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



后人为了纪念神农尝百草、造福人间的功绩,於是把这一片茫茫林海,取名为「神农架」。
至今,神农架仍有“天然药园” 之称,盛产药用植物,可以入药的野生动、植物据计达2千多种,所以又叫做“神农百草园”以及“ 中药王国”。



俺可认为,神农氏应该是从外太空来到地球的善良外星人,帮助当时的地球人类,教导他们许多生活上的知识,尤其是医疗和农耕方面,以减轻人们生活上的艰苦。

神农命百姓收集谷种,播在开垦的田土上;他首创木制耒耜(lei si ——即犁的前身),用以翻土和播种;遍尝百草,据说神农氏有一条红色神鞭,名为赭鞭,用来鞭打各类花草,可以令花草的药、毒、寒、热等特性显露出来;神农氏还发明了陶器。世人尊称神农氏为药王、五谷爷、农皇爷、五谷先帝、神农大帝、地皇等。

三国时,曹植去朝拜神农后,写下著名的《神农赞》:

少典之胤,火德承木。
造为耒耜,导民播谷。
正为雅琴,以畅风俗。

2016年11月30日星期三

《和汉朗咏集》里的王昭君



香溪源是一条美丽的小溪,源自神农架山区,流经许多洞穴和石灰岩裂缝,过滤沉淀后,水色分外澄清。香溪又名昭君溪,传说王昭君曾在溪边洗脸,颈上的珍珠项链散落溪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



大约在公元前52年,湖北兴山县(古时的南郡秭归)、香溪上游宝坪村一户平民人家,生了一个女儿名王嫱,字昭君。据东汉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yong)所撰的《琴操》——(古代汉族为解说琴曲标题的著作)记载,十七岁时的王昭君美貌动人,她的父亲觉得自己的女儿与普通人有别,拒绝了所有上门提亲的人,把女儿留待被选入宫里去侍奉汉元帝。



王昭君的故事,也因为《和汉朗咏集》而流传於日本。日语王昭君,读作ou-shiyou-kun ーおうしょうくん。昭君题材诗文、以及昭君故事在日本的流播发展,成为了中日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研究课题。

日本古代的诗歌创作,有汉诗也有和歌,那是由中国诗人的汉籍诗歌传入日本后,再用汉字模仿写作而产生的。日本汉诗自7世纪中叶的近江时代兴起,到明治维新时代就结束了。
《和汉朗咏集》所收入的咏昭君诗,共计10节。在「王昭君」一辑里收录了白居易、纪长谷雄、大江朝纲、藤原实方等诗人咏昭君的诗作。



第一节是白居易的《王昭君》:“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第二节为汉学者、歌人、中纳言(ちゅうなごんーchi-you-u-nagon=太政宫中设置的令外官)、文章博士纪长谷雄的《王昭君》:“身化早为胡朽骨,家留空作汉荒门。”

第三至第六节是民部大辅(民政部次官)、文章博士、书法家大江朝纲(886-957)的七律
《王昭君》:

 翠黛红颜锦绣妆,泣寻沙塞出家乡。
             
 边风吹断秋心绪,陇水流添夜泪行。

 胡角一声霜后梦,汉宫万里月前肠。

 昭君若赠黄金赂,定是终身奉帝王。



当初汉元帝选了超多的美女进宫,人数多到皇帝都不能亲自挑选嫔妃,只有派画师去画选秀人的画像,给皇帝过目以画选人。那些家中有点财力的,都以金钱贿赂画师,让他把自己画得美一点,给皇帝看中的机会就会比较大。

王昭君对自己的容貌太有自信了,也根本不屑去贿赂那些画师,收不到钱的画师,在王昭君画像上点了一颗大粒墨,从此王昭君的美貌与才智,就被埋没在那三千后宫之中。

大江朝纲在诗中,叙述王昭君化好了妆,眉色苍翠,脸上薄施胭脂,显露出这美人的清丽脱俗。华贵的衣衫衬托出她的尊贵,可是她却泪眼模糊望着远方的沙漠,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到什么地方。边塞的冷风如刀,仿佛能割断秋天善有的愁绪。越往西行,那日夜流淌的河水,好像都不能体会到自己的悲伤,唯有在夜静中独自饮泣。忽然传来一声号角,从梦中惊醒,原来天还未亮,许是巡逻官兵在互相传递消息。想起自己离开家乡有万里之遥,恐怕从此都将会像这样痛苦得肝肠寸断。

诗人在最后一句猜测道:如果当初王昭君也像其他女子一般,以金钱贿赂画师,那么以其品貌才艺,一定是留在皇帝的身边了。而实际上,作者可能以这种疑问,来烘托出王昭君个人品格的特质,如果她与其他人一样,那只能说她是皇帝身边的美丽妃子,根本就不会再有以后王昭君那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