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东川红土地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东川红土地之旅”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7年12月1日星期五

云南的回回


多年前到云南旅游,所见过的少数民族除了彝族、摩梭族、纳西族、傈傈族、普米族、藏族,却未见有半个回族露面。今次在建水和昆明,几乎走到那里,都会遇见包着头巾摆摊做生意的回族大妈群,更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回回姑娘不经意的把欢笑声向周边的行人抛洒。



中国的少数民族,计有55个,回族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以及人口最多的民族。据统计,回民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其他则分居北京、内蒙古、辽宁、安徽、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



历史记载,从唐代开始,阿拉伯和波斯的穆斯林商人,经陆路海路来到中原,跟蒙古族、维吾尔族及汉族同化后,产生了所谓的回回民族。13世纪初,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众多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波斯人(伊朗人)、阿拉伯人,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的身份进驻中原,越加壮大了回族的群体。

元朝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专制统治权,实施等级歧视制度,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第一等当然是蒙古人,二等色目人。

何谓色目人?主要是指最早被蒙古征服的西域人,如钦察-Kipchaks-Turkic normadic people-即中亚突厥人;栗特人-Sogdiana, ancient Iranian civilization;吐蕃人-藏族;党项人,也称唐兀-Tangut people; ;中亚契丹人;犹太人;波斯人(伊朗人,也称花拉子模人);以及阿拉伯人等。

第三等为汉人,这里的所谓汉人,也包括淮河以北原来金国境内的汉、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较晚被蒙古征服的四川、云南(大理)人,东北的高丽人也归入第三等。

第四等是南人,那是最后被蒙古征服的原来南宋境内各族,除了四川地区淮河以南的人民。

元代重用色目人,对汉族则残酷剥削;入居关中(中国西北地区东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州、杨凌一带)的色目人,许多都成了高官厚禄,钜商大贾。色目人后来经历蒙古人,畏兀儿(回鹘人,Uyghur- 维吾尔的祖先)与汉人大规模混血而形成了回族。



元代,回回人已是遍及全中国,随带把伊斯兰教也传播到各个角落。据文献记载,回回人在元朝政府中担任各重要职位的官吏多达3百人以上, 什么中书省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等都有他们的份儿。由此看来,回回人对元朝在军事、政治、经济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让回回人在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更且很有可能“色目”是为了政治需要而设立的一个族群,用以协助蒙古统治,牵制汉族。

到了明朝,回族失去了以往的特优,也幸亏他们没有了「柺杖」的扶持,回回才能懂得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对於回族的宗教生活,则没有影响,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国家的肯定,因为明皇室曾经諭旨修建清真寺,以及保护清真寺宗教职务人员。




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了一个世纪的中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军事家郑和,就是一名回回,他的阿拉伯名叫做Hajji Mahmud Shamsuddin。郑和本名叫做马和,小字三保,1382年明军征云南,父亲马哈只去世,马和被掳入明营,遭宫刑。少年时在明军中服役成长的马和,武功高强、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1390年被选入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侍卫,成年后跟着朱棣经历了数次重大战役。

1404年马三保因战功显赫,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予马和,从此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1405年7月,明成祖命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一直到1433年,历时28年,郑和下南洋共有七次之多,总航程达七万多海里,其航程之远及船队规模之大,为历史罕见。1431年1月,60岁的郑和带领船队第七次出航,1433年已经是62岁的郑和,於归国途中,积劳成疾,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又名科泽科德Kozhikode ,英语为Calicut 卡利卡特)病逝。

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但他也信仰佛教,还受过菩萨戒。此外郑和也信仰道教,尤其对海神妈祖特别崇敬。

郑和也被称作武术家,对郑和怀有敬意的外国学者,称他为“郑和将军”。郑和被明成祖当作一名军事人才培养,使他能成为一名独立指挥作战的优秀军事指挥官,所以郑和的武功,也应该有相当的造诣。

中国的回族具有强健、勇武、好锻炼、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崇尚武勇是回族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如唐代以来,定居西安的回族,练武风尚很浓,南方回族也多擅长武术,至於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回族,更是酷爱武术。许多清真寺设有习武场,有的阿訇(ah hong-波斯语,即老师、学者之意)本身就文武双全,除了讲经上课外,还自任武术教练,指导满拉(中国伊斯兰教清真寺经堂学校的学生)习武。


Image result for 查拳


曾经有句回族谚语说:“南京到北京,查拳来自教门中”。民间流行的查拳、回回十八手肘、教门潭退、八极拳、八门拳、心意六合拳、白猿通臂拳、马家拳、护手拳、穆斯林八卦太极拳、双刀、大刀、阿里剑、古兰剑、燕尾剑、河州棍、马家枪、沙家枪、环子锤等等,均属回族的武术。

回族武术以昆仑山为标志,称为“昆仑派”, 为中华武术著名流派。事实上,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於古山东临清,所以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大师命名。

昆仑大师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柴荣手下大将。柴荣病殁,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昆仑大师适时归隐於古临清龙潭寺(今河北省临西县龙潭村)。因当地战火不断,昆仑大师传授村民与僧众武艺。 当时民间武术多重视拳法,忽略腿法,昆仑大师创立临清派系,以十路潭腿为主要功法,他曾经把潭腿传授回族人,所以教门潭腿也是属於昆仑派。
 回回视习武为“圣行”,回族武术继承了中华武术的传统,同时在拳术、器械、对练等方面均有独特的创造。


2017年11月16日星期四

普者黑(2)



划过了彝家世代相传的独木小舟,接下来去参观溶洞。这里四周皆山连水、水绕山,有山必有洞、有洞则必有水。众人走到火把洞前,咦!怎么闸门关上了? 时已傍晚5点多,参观时间已过,地陪找来看守人把锁打开,通融一下让远方来的客人入洞。 火把洞内石笋如林,钟乳石琳琅满目,在灯光的映衬下,色彩斑斓、瑰丽多姿的怪石、奇穴、异水,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地下天然景观。





生平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黑天鹅的存在,是在N年前收到了同学从澳洲寄来的一张黑天鹅的post card ,俺这个土包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除了白天鹅,还有这种全身乌黑油亮、喙部涂上艳丽的口红,外表看似高雅华贵、令人神魂颠倒的大鸟。

最初,黑天鹅仅产於西澳洲,为南半球仅有的三种天鹅中的一种,是天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为世界著名观赏珍禽。据当地土人传说,西澳波布尔门部落有一分支的祖先,是由黑天鹅变来的。1697年,荷兰探险者Vlaming 在柏斯发现了黑天鹅,之前,欧洲人也都认为天鹅是只有白色的。直到千禧年初,黑天鹅方由广州动物园开始引进中国。



曾经在澳洲、纽西兰观赏黑天鹅,可惜数量极少,出台亮相的仅有三几只而已,全都凶巴巴简直是生人勿近,饲喂员也得预先警告游客们小心。后来在成都接触到的黑天鹅却表现的温文有礼,比起红毛国家那些「恶死睖覴」的鹅公鹅乸,人家是多么有教养的咧!
而今次在普者黑湖区内湿地的天鹅湖,目睹群鹅迎宾的盛况,实是让人叹为观止。



主要栖息在西伯利亚的白天鹅,气候转冷时就迁徙到中国南方各地避寒,等到春天暖和了才陆续返回故乡,夏季多待在中国的东北、内蒙古和新疆一带繁殖。白天鹅喜欢集群营巢,有固定的配偶,实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配对后永不分离。白天鹅一年四季,除了夏天,其他季节都在努力制造小天鹅,一年可以生产二十多只。白天鹅夫妇分工合作,雌鹅产卵,雄鹅负责守卫,鹅爸鹅妈轮流孵卵,直至35天后小天鹅破壳而出。



黑天鹅则比较特别,除了异性夫妻,牠们也有同性恋的倾向,约有20%的黑天鹅是同性夫妻。这些雄性黑伴侣通常会在一起好几年的时间,还会去引诱雌鹅交配下蛋,然后两只黑公鹅把雌鹅赶走,两个buddy轮流孵蛋。更有暴力的是,生不出蛋的两只恶公鹅,竟然去把其他正在孵蛋的异性鹅夫妇赶走然后强占了那些鹅蛋。因此,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黑天鹅家庭,小黑鹅皆由gay鹅所养育的。




天鹅历来被世人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在天鹅家族中,黑天鹅被认为是最漂亮的品种,和白天鹅相比,更显得风度翩翩讨人喜爱,观赏价值更高。普者黑天鹅湖的黑天鹅,优闲自在的在湖上荡游,还不时游近岸边,主动向人讨零食,引来众多粉丝的热宠与追捧。







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普者黑 (1)




“普者黑”,这是一个多么奇怪的地方名,就因为这个怪名竟然把一群旅人给吸引了过去。原来“普者黑“是彝语,意即“盛满鱼虾的池塘”。普者黑位於云南省东南部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城西北13公里处,人口主要是彝族。可别以为这里很落后,它还有普者黑机场、高铁站。



普者黑景区,是近年来云南新开发的景点,听说有许多昆明人好像还未来过这地方。整个景区计有大小湖泊五十多个,十几条河流,屹立孤峰三百几座,溶洞数目达八十以上,普者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重温一下什么是喀斯特地形(karst topography),那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也称作岩溶地貌。
 Karst 一词源自於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之处。




来到景区,第一个项目就是划船。 彝族世代相传的独木舟,除了船夫,可容坐乘客5人,而坐在船头的客人也得帮忙划船。




下午的太阳热力四射,看人家都不须遮阳,咱们团里的女士最怕晒,全员撑伞荡舟。最开心的当然还是年轻人,在湖上互相玩打水战。




他们穿着薄薄的雨衣,每人手里拿个小盆,一瞄到隔壁船上有罩上雨衣的游人,立刻淘水互泼,登时,湖面上充斥着一片随风荡漾的欢乐嬉闹声。





湖边蒲草丛丛,湖上孤峰林立,正所谓:“湖光倒影浸青山” ,俺眼里尽是波光云影。舢舨徐徐往前移动,好像已经划了有一段时候,只道将到尽头,船夫撑桨往右一拐,眼前又是另一个新天地。




清澈的湖水,有如一面光滑的镜子,四周的景物倒影在湖面,除了“楼台倒影入池塘”之外,看来“机械倒影入池塘” 这画面,也同时会令人赏心悦目的呐!

2017年9月24日星期日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假如上天也有感情,亦会随着岁月蹉跎而老去的)

诗人因病辞职,由长安到洛阳途中,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作诗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在李贺的诗中,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一种穷困潦倒、命途多舛的无奈,也指自然法则是无情的。。

至於毛泽东的《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则化用此句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李贺的诗是突出送别时深沉郁愤的情绪,表达他对当时所处时代的无奈及悲天悯人的情感。毛泽东也用这句控诉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不过他以「沧海桑田」表达了人生的哲理和生活的真谛,表明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谁也不能逆历史潮流而行。



话说明朝洪武年间,有户朱姓人家,从湖南省流徙到云南省的建水,一直到明末清初,朱家几代人都是经营茶叶、丝绸等等小生意。

清朝同治年间,到了朱广福这一代,朱家从旧居迁到建水的老马坊村,买田又买地,造房子兼开碾坊酒坊。当时建水东南部有个小镇叫个旧,这里的锡矿业日渐兴旺,个旧和建水之间的“临安大道”,为滇中、滇南通往省城云南府(昆明)的交通要道,有生意头脑的朱家成立马帮经商,获利丰厚。接着朱广福成立了“朱恒泰”商号到个旧开采锡矿,买下多处矿场,建冶炼厂,富庶的朱家,已经成为清朝临安府巨富。



光绪初年,朱广福的儿子和孙子在建水城内购了30多亩地,大兴土木建盖家宅宗祠,化30余年才全部完工。这座雄峙南滇、声名远播的建水朱家花园,可也诞生了一名清末民初革命志士,他是朱广福其中的一个孙子,名叫朱朝英。

出身富庶家庭的朱朝英,深受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思想的熏陶,在地方上享有威望。1883年,法国入侵云南,法国佬首先要修建滇越铁路,以便控制云南的铁道,同时把云南的矿产抢夺到手。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滇南爆发了“反清仇洋”矿工起义,朱朝英资助建水西庄人周云祥领导中国工人革命,成功迫使滇越铁路避开建水,改道个旧。由於事件牵扯到官府利益,清廷派兵镇压,朱朝英被迫逃亡日本,朱家被清政府抄家。

1909年,清朝日渐衰落,朱朝英流亡6年后回到云南,当时为辛亥革命酝酿之期,朱家在云南仍然有相当的影响力,朱朝英被说服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10月30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昆明起义,宣布云南独立。临安起义成功后,朱朝英得到蔡锷的赏识,朱家得以东山再起。



中华民国成立,朱朝英被委任为临元镇总兵,偏偏遇上了黑煞星袁世凯要当皇帝,朱家被卷入了暗流涌动的政治风暴中,再次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碰巧朱朝英兄长朱朝琼因私自贩卖军火,被军阀强行抄家,土匪趁机作乱,把朱家商铺洗劫一空。

最初,朱朝英是投靠在广东的同乡龙济光,偏偏姓龙的是袁世凯的亲戚。蔡锷、唐继尧在云南组建国军讨伐袁世凯, 被袁世凯任命为司令的朱朝英与其部队,在云南遭护国军击败。战后,朱家在建水和昆明的财产被全部查抄没收,在个旧的 矿山和在昆明的商号也全被查封。



袁世凯死后,云南督军唐继尧任命朱朝英为第五军参谋长,朱家的财产被尽数归还。此时的朱朝英已经无心官场,辞去职务专心开发个旧的矿业,可惜朱家的命运多舛,最终仍然沦为军阀混战的牺牲品。

1927年,云南被一个叫做龙云的家伙执政,这孬种竟然招抚了建水巨匪和土匪的绿林武装来对付敌派。巨匪觊觎个旧丰盛的财源,趁机带着贼兵跑到个旧开赌档、搜刮公款、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个旧的富商被吓得举家逃难。



1928年,巨匪和土匪的部队,与个旧县防团大队长朱映椿(朱朝英侄儿)的部队爆发冲突,并故意纵火烧店铺,趁机抢劫财物。连烧了数天的大火烧毁个旧城上千户房屋,万余人无家可归,烧死无辜老百姓数百人。
(所以说,从古至今,无论何时何处,如果当政的是一群孬种,势必招致祸国殃民!)

龙云派人到个旧追查肇事者,本是凶手的巨匪土匪免予追究,而防团大队长朱映椿则被判罪为 “开火后不与双方斡旋协商,并四处搬兵参战”,被押往昆明处决。朱朝英以“纵容侄儿手下制造事端” 获罪入狱。朱朝英忧愤至极病倒狱中,家人接出治疗,不久抱恨病故。

滇南巨商朱家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由於上辈族人多已去世,后人移居他乡,曾经盛极一时的朱氏家族,终於烟灭在一个新旧世界交替的乱世中,昔日的豪宅朱家花园,渐显残败凋零。



本来抱着满腔热血参加革命、一心为国为民的朱朝英,结局却是悲惨的,无可奈何将星殒,正可谓: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矣!


2017年8月24日星期四

建水


云南的旅游业,好像都只围绕在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地,至於其他景致更加迷人的大自然和农村,因处地偏远交通落后,甚少人问津。仅有摄影发烧友、研究学者、纪录片拍摄团队以及小众旅行者,特别被这些山旮旯地方所吸引。在元阳的山路旁,就见到几个洋旅客在摄录水牛梨田。云南属於云贵高原,多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说实话,开发的确不容易。所幸近年来,高速公路把许多农村小镇串连起来,红河中游一带也开始有条件地发展它的旅游业了。





旅巴从元阳往西边继续行驶,经过了好几个哨站,每次都会派个年青英俊的军士上车检查,每本护照的资料也必需被详细录取。看来越是靠近缅甸越南边境,驻军防守更加严厉谨慎。
转转折折,途中旅巴穿过了好多个隧道,最后通过一个特别长的隧道,出口处,眼前的景物,从刚进隧道前的大山河流稻田以及零星点点的农舍物等,骤然变成了高楼大厦天桥加上许多穿梭不停的时髦名牌汽车。突然的转变,令俺感觉有点无所适从,就好像从六百多年前的明朝,穿越了「虫洞」,一睁眼发觉自己处身在另一个科技发达的世界。




建水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治下的其中一个县,位於红河北岸,居民包括了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
据说在唐代,建水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距离昆明220公里的建水,是省城通往红河南岸各县的物资中转站以及滇南商品流通中心。




古时称做「步头」的建水古城,大约在公元8世纪唐代年间,南诏国曾在这里筑「惠历城」。古时的彝语「惠历」,即大海的意思,汉语则译为「建水」。历经了12个世纪的建设,至今仍然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的建水古城,在1994年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视为“古建筑搏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云南境内规制最全、最知名的清代民居建筑,则非朱家花园莫属了。清朝光绪年间,乡绅朱渭卿兄弟在2万多平方米的土地上,打造了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大宅院,其中包括家宅和宗祠。当年的朱家花园,房屋建筑均用上顶级材料,雕刻精美、结构精巧、布局考究,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有致,内雅外秀、布局灵活、环境清幽、色彩淡雅,在丰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池前水榭是朱家的戏台,古时富贵人家,妇孺老幼皆三步不出闺门,主人家就在庭院中建设戏台,请戏班入府唱戏供家人娱乐。戏台前的一池浅水,作为水幕,其用意除了隔离表演者与观众席,更是为了有很好的音效。因为水波可以反射声波,声波在水面上反复反射,造成音波叠叠,产生震动共鸣,达到扩音效果,这就是古人的音响设备。水畔戏台的一个特殊用途,就在於利用水的回声使乐音更加清脆悦耳,古人懂得利用物理声学原理,让艺术有更好的效果,真是挺聪明的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