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

西湖

 西湖,又名钱塘湖,位於杭州市区西部,为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mo)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於唐穆宗长庆二年(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唐敬宗宝历元年(825)三月又出任苏州刺史,此诗应该是写在杭州任期内。

某日,诗人在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边走边观景。一开始来到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莺在歌,燕在舞,而早春的百花却还未到盛开的季节,只有东一团西一簇,显得有点紊乱,稀稀疏疏的春草也长得仅只有没过马蹄般长。绿杨荫里,平坦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者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如此美景确实令人留连忘返。

从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出来,孩子提议打车去西湖走走。杭州的奇葩滴滴司机把车停在不知什么街,说西湖就在附近,问路人就可以找到。闲逛中穿过一个迷你公园,发现这里种了好多棵梅花树,密集的花朵,有如花云覆树,红梅怒放,火树燃春。梅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坚韧、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梅花之美,在於其高洁冷艳的气质,它在寒冬傲然绽放,不畏严寒,独具风骨。

南北朝的陆凯写过一首《赠范晔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当年北魏人陆凯率兵南征,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梅花开放,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晔,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遂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

“ 一枝春” 作为梅花的象征,而“ 梅花呼春”的气息,则从每年浙江杭州西湖花事的寻梅开始。据说中国有三四百种梅花,在杭州西湖就能找到百多种。初春的梅花通常会在3月上旬迎来盛开期,等到盛花期,游人行走西湖,即可一窥宋朝时梅花满城的风采。

梅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在唐宋时期,杭州已逐步尊定了作为中国赏梅东南中心的地位。杭州梅花栽培历史之悠久,种植范围之广泛、数量之多,那是其它任何一种观赏植物所无法比拟的,千百年前的杭州人就已经在西湖周边种梅和赏梅。

西湖以其湖光山色和人文底蕴,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眷顾。

《寄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动作,含蓄表达了深沉的思念之情: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早春的梅花开得正艳,东南方向的枝条上花朵最先绽放。折下花枝赏玩仍觉不足,可花儿却在手中渐渐枯萎。芬芳在掌心消散,怅然遥望,满怀感伤。难道没有后开的花吗?只是我独爱这最早开放的芬芳。”

一直以来,三月是杭州春季的开始,虽然降雨量会比较多,但阳光依然充足,早晨的气温较凉爽,中午的温度逐渐回暖。今年杭州的天气就偏偏有点搞怪,上周每天都是阳光普照,可当咱们到杭州的那整个星期,太阳公公却躲起来,气温骤降,每个人出门都裹得像颗粽子。

幸亏西湖的雨不如梅雨的缠绵,没有骇人的暴雨,它只是那么若有若无的飘着,将整个湖面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在春雨中绽放的梅花,展现出别样的风恣,雨丝轻拂,梅花在湿润的空气中更显清新脱俗。湖边的柳树被雨水打湿后,枝条低垂显得有些许沉重。

烟雨朦朦的西湖,游人却不减,多艘游船都坐满了人,兴致勃勃的年轻人还撑伞坐在两侧的船舷旁,欣赏着船身划开水面,划出大大的水纹,水纹向两侧漾开,最后消融在更广大的涟漪里。船过了无痕,西湖的雨水抹去人迹,西湖的湖水抹去船迹,就算西湖的雨再冷,到底还是江南。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造就了江南独特的自然风光。看了天气预报,再过两天,太阳公公将会停止休假再上班,到时气温高达摄氏30度,杭州人要换穿短袖了。






2025年6月13日星期五

A I intelligent robot exhibition

杭州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的重要中心,近年来科技发展迅猛,尤其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电子商务、云计算等领域表现突出。

2025年3月14日,在杭州武林之星博览中心,环梦AI 智能机器人科普展正式拉开帷幕,咱们老早已经叫广州的亲戚在网上购票。坐落在杭州市拱野区杭氧街33号的武林之星博览中心,前身是杭氧旧厂房,七栋老厂房如今被打造成为潮流艺术展览空间。

不知为啥杭州的士司机一个个好像“密口榴莲”,“十问九唔应”,都说自己是外地人,你问他很多地方都说不知道!几天下来遇到的司机都是same pattern,把客人随便放在离目的地几条街外,还叫你问路人就行,简直岂有此理!广州的士司机也有很多是外地来的啊!人家就热心兼有礼貌,有问必答,一定把客人载到离入口处最近的地方下车。如今才知道,原来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出租车司机,文化习俗和服务态度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2025年3月16日一大早,打滴去杭州市拱野区杭氧街,司机开金口说:“到了就是这里!” 

咱们下车只见一堆厂房建筑物,街上静悄悄不见行人,那个武林之星博览中心究竟在那里啊?瞥见街尾有间小小的咖啡馆,赶紧跑进去问路。里面几个金头绿发奇装异服的青年男女,也是九唔答八,问啥都说不清楚,一致说他们不是本地人!!!逛着逛着,终於让咱们看到有家长撑着雨伞牵着小朋友往一个方向走去,他们应该也是去博览中心的吧!?果然不出所料,跟着家长和小朋友们很快就到达展馆。

入门处,两个穿红色旗袍的美女robot 分立两旁欢迎观众入场。机器人肌肤毛发逼真,眼神灵动,表情与肢体动作和人类极为相似。





展会设置了多个主题区域,包括仿真机器人展区、全息数字人互动区和智能科技体验区等。展会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机器人展览、智能科技体验、科技兢赛活动以及AI机器人表演等多个板块。







展览中的下棋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吸引了无数大人小孩与其对弈。这类型AI robot 的强大计算法设计,让每一次落子都充满了逻辑的深度和智慧。无论新手求技巧,还是高手寻挑战,五子棋机器人随时应战,带来独特对弈体验。






机器狗能做后空翻、跳跃、翻滚、攀爬样样精通,动作流畅,平衡感与协调性令人称奇。


机甲熊猫经典黑白配色,融入科技线条,憨态可掏,可爱又酷炫。

智能中医诊断机器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采集脉象舌象数据,经大数据与AI 算法,块速诊断并給出养生建议。

小朋友画作可以3D 复活,还能互动,多样场景,多人创作,激发创意,让孩子在娱乐互动中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技乐趣。


以轻金打造的机械手掌,内置高敏传感器,反馈精准,助力残障人士,攻克工业危险作业。


六足蜘蛛机器人,仿生设计,六条腿支撑稳定,可攀爬越障,负栽100 公斤,关节灵活、噪音低,智能导航避障,多种场景均适用。

除了这些,还有群舞机器人、无人机表演、绘画机器人、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等超多精彩项目。科技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展会上,大人小孩同享科技带来的乐趣;那些舞蹈机器人、武术机器人、书法机器人、音乐机器人等带来精彩的表演,彰显AI 技术在艺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2025年5月21日星期三

忏悔品 第六 (9)

 


六祖惠能说:

“ 我有一首「无相颂」,如果能读颂受持,就能使你们累劫多生以来因迷惑所造的罪业在言下顿时消灭。”

 颂曰:

「迷人只知修福不知修道,所以只说修福就是修道;

布施供养虽能得到无边福,原来是由心中三恶造作。

如果想以修福来灭罪业,来世即使有福罪业还在;

只有向自心中根除罪缘,各自在自性中行真忏悔。

倘能顿悟大乘真忏悔法,去邪迷行正道就能无罪。

学道能够经常观照自性,就和十方诸佛等同一类。

我的祖师只传顿教法门,普愿大家见性同证佛体。

倘若要在未来觅得法身,须离诸法相而心如净洗。

努力自见性不要空蹉跎! 否则后念忽断此生休矣!

若悟大乘理得见自本性,虔敬合掌至诚自心求。」

惠能大师说:

“ 善知识!大家都须读颂此无相颂,依照修行!如果能在言下立即见性,虽离我有千里之遥,也如同常随在我身边一样。若听了以后不能有所觉悟,即使就在对面也如同相隔千里,何必远来求法呢?你们都各自珍重好好回去吧!”

众生听了六祖说法后,无不心领神会,大家都欢喜信受奉行。


论议:

靠修福来抵消罪过,那是不可能的;希望现在种福将来会得福,但是它不能消罪。必定要自己内心除去罪缘——嫉妒、障碍、贪心、嗔心、吾我贡高心、谄曲心、毒害心、邪心、不善心。

学道的人要常自省,问自己做了啥事,做的是人事?鬼事?亦或是畜生事?若做佛事就是佛,做人事即人。何谓佛事?即慈悲喜舍,对众生皆慈悲,那还得是真慈悲,不是参杂贪心、妄念带着企图的假慈悲。学道要常问自己存的什么心?是魔心还是佛心?是自私自利的心还是大公无私的心?若能大公无私,那就和诸佛同门。但要做佛事方可成佛,如果光是嘴念慈悲,心存私念,仅干些鬼事,怎能成佛呢?

想要将来觅得佛法,就要离一切法相,不要执著而生嫉妒障碍、无明烦恼,自大骄傲;要离一切相——没有法执我执,洗心涤滤。要精进努力用功,不要拖和偷懒,而「后念忽绝」,就是死的时候,等到后念断时,一世就完了,什么名利一切都得放下。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忏悔品第六(8)



 六祖慧能说:“

什么叫做「圆满报身佛」呢?

譬如一盏明灯能破除千年的黑暗,一智之起能灭除万年的愚痴。不要经常回想以前的事,已经过去的事不可复得,要常思量以后的行为,念念圆明,自然能见到自心本性。

善与恶虽然不同,但是本性并没有两样,这无二之性,就叫做实性。在实性中,善恶无染,这就叫作「圆满报身佛」。

自性若起一念之恶,便能消灭万劫以来所修的善因;自性若起一念之善,便可灭尽多如恒河沙的恶业。从初发心一直到成就无上菩提,念念之间自见本性,不失正念,这就叫做「报身」。

什么叫做「千百亿化身呢」?

如果不思量万法,自性本来就如晴空;如果对万法有了一念的思量,就叫作「变化」。

思量恶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地狱的境界;思量善事时,自心就能变化为天堂的境界;生起毒害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龙蛇的境界;生起慈悲之念时,自心就能变化为菩萨的境界;自性流露智慧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上界诸天的境界;自性迷执愚痴时,自心就能变化为下方三途的境界。

自性的变化非常多,愚迷的人不能省察觉悟,念念生起恶心,所以经常在恶道中行走。如果能回转一念的善心,就能生出般若智慧,这就叫作「自性化身佛」。

善知识!法身本来人人具足,念念得见自性,就是报身佛。从报身上思量万法,发智起用,就是化身佛。自己觉悟,自己修行自性功德,就是真归依。皮肉就是色身,色身譬若住宅,不可说是归依。只要能了悟自性中本具三身,就是认识自性佛。


论议:

「自性法门无尽誓愿学」,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自性无我、自性本空,所以诸法没有自性。既然诸法没有自性,为何说「自性法门」呢?一切法门要归於实相,先要悟到仕么叫做自性。自性即佛性,这是禅宗的最高法门,所以说「自性法门无量誓愿学」。

众生有菩提心、有涅槃性,先要了解何谓菩提心?何谓涅槃性?什么叫作心?什么叫作性?

经云:「不起凡夫染污心,即是无上菩提道」,师父说法、 诸位听法这念心不染污,就是自性,无须另外去找。这念心站得住、站得长,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如不动,这就是自性法门,这就是无上菩提、无上道。

人自性里虽有善性、恶性,善恶的性是不一样的。生出善就有善性,生出恶就有恶性,但本来没有善、没有恶的性是无二的。这个无二的性就叫做「实性」,也就是真如自性。

如证道歌上说:“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是法身”。

本来实性中是没有善恶的,它是纯圆独妙的,这个就是圆满报身佛。你自性里若生出一念恶心,即毒害心,则能灭万劫的善因。若自性起一念善,则能灭恒河沙恶。

所以说:一念善是成佛之因,一念恶是堕地狱之种。众生要成佛或堕地狱,就看自己生的生的是什么心。念念要识自本心,见之本性,不失自己本来的真念、真性,这就是圆满报身佛了。




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悠久,随便踢到一块石头,很有可能那是一块具有超过300年历史的石砖。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就存在着一处5千年历史的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距离杭州国家版本馆大约5公里左右,良渚古城遗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祭坛墓地和外围郊区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为80 公顷(800万平方米=8平方公里),等如4.2 个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比北京故宫略大(故宫占地面积约72 公顷)。

良渚遗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记30年代:

1935年5月,浙江省立西湖搏物馆的地质矿产组助理员——施盺更,参加了在杭州一个叫古荡遗址的发掘工程。在整理出土器物时,一件有孔的石斧引起了施盺更的注意。良渚一带盛行盗挖文物,从小生长在良渚的施盺更,对那些散落在盗坑附近的石器陶片有深刻印象,良渚和古荡遗址的石斧有什么关连?带着疑问回到良渚的施盺更,经过多次调查采集了一些陶片,他隐约感觉到良渚似乎有一个遗址的存在。经过当时西湖博物馆领导的同意和支持,施盺更和他的团队开始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

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考古发掘共进行了3次,出土了大量黑陶、石器、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 天人合一” 观念的体现和信仰,从玉器和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施盺更於1937年春,撰写5万余字的《良渚》一书,亦称《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制图100余幅。文槁付排后,抗日战争爆发,印刷中止,许多出土珍品毁於战火中。1938年秋,浙江省教育厅出资付印,《良渚》一书问世,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瞩目。1939年,抗战时期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施盺更患猩红热而不幸英年早逝。

1959年,中国箸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夏鼐(nai) ,在长江流域考古工作会议上正式把施盺更当初编入的“ 龙山文化”,提出改为“ 良渚文化” 的命名,将其确立为长江下游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首次确认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等礼器属於新石器时代,而非商周遗物。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1986、1987年,从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cong),还有象征军权的玉钺(yue),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994年发现了超巨型建筑基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0.3平方公里,等如半个北京故宫),确认是人工堆积的大土台,土层最厚处达10.2米,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见。考古学界认为“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战国时期出版的一本先秦典籍《鹖( he) 冠子》记载:“ 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也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武力强大,天下无敌。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於专业化,琢玉工业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慕;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等级的阶层;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确认了城墙、水利系统,后续的考古工作,尤其是反山、瑶山、古城遗址的发掘,逐步揭示其文明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走入良渚遗址公园,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地,“ 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历经5千多年的沧桑,地面上除了台地、土坡和被植物覆盖的水坝遗迹等,看不到明显的建筑遗存。

公园内是通过不同植物来标识不同的遗址,比如:水稻种植区域代表古城的水域,狼尾草区域代表良渚先民堆筑的生产生活区——台地,土坡上长满了三叶草,代表良渚先民夯筑的南城墙。公园的每一寸土地下都埋着文物,这里一坨土也不许带走,别地是遗址外面造公园,此处是遗址里面有公园。

这里是现实与过去的倒置,有如历史轮回了一遍。5千年前一股旺盛的生命力於此肆意生长,繁华的都市,喧嚣的土地,可以称得上古老文明的良渚古国;5千年后这里是一片圈养的荒野,草长莺飞白鹭起飞,加上一群梅花鹿。游人呼吸着弥漫在空气里5千年的历史,双目所及之处,皆是5千年前历史的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