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标签为“沙巴行”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沙巴行”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沙巴行(3)「神山」



                            沙巴神山巍巍兮
                            景色壮美倾心兮
                            峥嵘山势俯首兮
                            先灵之山敬畏兮


Mount Kinabalu 是婆罗洲 Crocker 山脉中最高的山峰,位於沙巴Kinabalu 国家公园内,而马来西亚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承认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就是Kinabalu National Park。

神山公园是世界上拥有最丰富最多种类动植物的集中地,山势随着高度改变,从低处的雨林至山地森林,林云以及亚高山草甸,最高处是光秃的花岗岩地带。1997年经用卫星技术测量结果,神山最高峰为4,095. 2 米的罗氏峰(Low's Peak)。





做么会有个洋名 Low's Peak 的呐?原来1851年有个叫做 Sir Hugh Low 的英国殖民地宫员及博物学家,依靠原著民登顶 Mount Kinabalu,从此神山最高峰以及附近的深谷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对於卡达山和杜顺族人来说,神圣壮巍的神山,是他们祖先灵魂安息之地。



2015年6月5日清晨时分,神山突然发生地震,大量山石崩落,钢索栈道损坏,14名登山者以及2名响导和2名钢索栈道职员丧亡。而就在6天前,从加拿大、德国、荷兰、英国来了6男4女,登上神山脱衣撒尿甚至对劝阻的登山响导粗言猥语,原著民皆认为地震的发生,就是这群野蛮洋人亵渎了神山先灵的后果。



勿论如何,山、是有生命的。大地是活的,山是活着的龙脉,皆有灵性。沙巴神山形成已有1千至1千5百万年,至今地壳的造山运动,以每年5mm的增长在不断的进行着,这就证明了山脉是有生命的。 如果人类唤醒了自己对山的感知意识,山就会对我们说话,与人类好好的沟通。
山允许人类去攀爬它的顶峰,去更深一层了解认识它的雄伟,登山过程中学习培养坚毅的精神,虽站立在高峰上却同时能觉悟自身的渺小,学习面对大自然要带着谦卑、敬重以及爱护之心。

卡达山和杜顺族人相信,神山是族人亡者灵魂的聚集处,“Aki Nabalu ” 意即“ 尊敬死亡之地”,后来就演变成为 Mount Kinabalu  这名称。



另一民间传是说有一个中国王子被放逐到婆罗洲,不幸在南中国海上沉船,被附近的村民救活。王子在康复过程中,渐渐成为了当地土著村民的一份子,更爱上了一名原住民女子和她结婚。几年后,王子思乡之心越来越强烈,征得妻子家人的同意回中国去探望父王母后。王子向妻子保证,他一定会回返婆罗洲然后把妻儿带到中国去。

王子受到家人热烈的欢迎,可惜父王母后坚决反对他把婆罗洲的妻儿带返,更逼他娶邻国的另一位公主。愚孝的王子为了遵从父母的旨意,无奈唯有听命。
可怜婆罗洲那边的妻子天天望夫归,越等越心焦,因为村落离海边有一段距离,不能天天去海边守候,妻子想到去爬上村里最高的山顶,就可以远望南中国海上航行的船只,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乘船回来的丈夫。
於是妻子每天在日出时登上峰顶,日落时才下山回去照顾家里的孩子,如此日积月累每天上山下山无限的焦虑盼望和等待,身心极度疲惫的妻子终於病倒了,最后死在寒冷的峰顶上。多年以来,目睹这位忠诚妻子和她对丈夫坚决的爱,山神亦深被感动,遂把妻子变作一块石头,面向南中国海,让她可以永远在此等待着丈夫的归来。这事件令村民闻之而恸容,把山命名 “ Kinabalu ” 以纪念可怜的同村女子。据说这名字是从杜顺语(Dusun) “ tina balu ” 演变而来,“ tina balu ” 意即 “ a widow mother ” ,所以 Mount Kinabalu  也被称作「寡妇山」。



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

沙巴行(2)「 古达」





                                 风景迷人访古达
                                 左伴南海右苏禄
                                 浪花如雪晚来风
                                 夕阳落霞云雾中。



从亚庇行车大约3个多小时,咱们来到了曾经是北婆罗洲的第一个首府古达——Kudat。古达是沙巴州最北部的一个市镇,这里的原住民是卡达山—杜顺族( Kadazan— Dusan) 所分支出来的龙古斯族 (The Momogun Rungus )。





而龙古斯族的代表乐器就是铜锣(gong),本来当天是去了Kumpung Sumangkap 准备参观铜锣的制造,偏偏那里刚好有村民逝世。对 Rungus people 来说,为了尊重逝者,村里所有活动全部暂停。



19 世纪末,英国北婆罗洲渣打公司( the British North Borneo Chartered Company) 派员在离开古达 26公里处找到了石油, 英国人遂把古达作为他们在北婆罗洲殖民占据领域的首府。英殖民官员不忘闲时作乐,1900年初,占地3千多米拥有九个洞的高尔夫球场给建起来了。英国人需要更多苦力来开发古达,於是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运了很多华工过来,英国人发现这些被卖猪仔到婆罗洲的番客,比当地人勤快得多,工作效率超倍,因而更多华工尤其是客家人,远渡重洋到古达,从此落地生根。





婆罗洲是世界上第3大的岛屿,它的最北岬角刚好处在南中国海与苏禄海的交汇点,这里也是沙巴其中一个最热门的旅游景点。



几百年前,这里曾经是驻守海盗出没的地方,“Tip of Borneo”——龙古斯族语为 Tanjung Simpang Mengayau ,意即:战争的交汇点( the battle at the tip)。

渔民曾经在这里附近海域发现古老的沉船残骸,把打捞到的古董出售。历史学者们推断那些应该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商船,在往返印尼的苏拉威斯岛(Sulawesi )运载香料途中,经过Tip of Borneo 时遭遇狂风巨浪被击沉在南海与苏禄海交汇的海域底下。





杵立悬崖边上,凝望南海与苏禄海,耳中风声呼呼和海浪冲击岩石的咆哮声,眼帘下千变万化的云雾,落日努力在云层的缝隙间作最后的浓妆艳抹,瞬间即被登场的黑夜甩到天幕后方去了。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沙巴行 (1) 「亚庇」




                                    圣母同窗情意浓
                                    闲来拟一沙巴行
                                    古达亚庇昆达山
                                    潇遥自在同游乐

许多人都说,去沙巴没啥东西看,去沙巴只是吃海鲜,买冰冻的七星班、大虾、黑胡椒、虾米等等-------。於是上网查阅,自编了沙巴5天4夜行程,交给旅行社代为安排一切,一行十几人,浩浩荡荡兴高彩烈踏上一段沙巴之旅。


自从发生了中国女人在沙巴水上清真寺范围内跳舞事件,如今入门处设下闸栏,连围墙外都有帐篷栏杆围住,想在围墙外拍照得每人付马币5元,还得排队。当守卫听见咱们说是来自西马的ka ki lang,他的反应是:“Oh, Malaysian, datang sini ! ” 结果咱们一行人快速免费走进围墙外拍个不亦乐乎。
仅有沙巴水上清真寺,是允许游客进入回教堂内参观,问题是规定要付马币5元租借那些不知被多少人用过的头巾长袍穿戴才能进入,卫生起见,还是免了吧!










据说离开亚庇市区约6公里的Tanjung Aru Beach ,是观赏日落的好所在,如斯美景,又岂能错过?只见丹绒亚路海上的落日,倾尽一天的余晖,洒向海面,洒向旷野,洒向俺专注的眼里和心里。



当天的午饭和晚餐的菜肴,自然是少不了当地的各类海鲜。上图这盘不知名的螺,女侍示范用木签随便一挑,就把螺肉轻易给挑出来,俺挑来挑去,螺肉却总是半途缩回壳里不愿出来,最后还得烦劳同学帮忙,才能尝到QQ的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