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人口味重,所泡制出来的菜肴有三大特点,油大、盐多、菜码大。所以每到一处餐厅,肥仔地陪特别交代厨师们,放油放盐都得轻手一点。
尽管你喊了很多次:“服务员,请先上白饭!”
答案也总是:“哦!请稍等一下!”
咱们就一直等一直等,看来那些馒头也很不错、很特别啊!好奇心加上肚子饿,於是大家试食馒头。一面咬着馒头,一面吃着菜,吃了一大半,美女服务员才肯把一碟白米饭捧出来,此时,每人的肚子,已经塞下好几个馒头了。东北大米煮出来的饭,又软又香,又是特别好吃!咱们这些南方人,肚子根本就是饭桶,真是一日无饭不欢。
馒头是中国北方的主食,种类繁多,有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等。馍馍、窝窝头是不带馅的馒头,而包子,就是有馅的馒头。
明代学者朗瑛在他的著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六纵收服了蛮将孟获。平定了南蛮后,班师回朝途经泸水,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搞得众人就是无法渡江。诸葛亮把孟获召来问明原因,孟获说:“这些年来一直打仗的结果,让许多战死在这里的士兵们,永远也回不了家园。客死异乡的冤魂经常出来作祟,凡是要在这里渡江的,必须用49颗人头祭江,方能风平浪静。”
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终於想出了一个妙法,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人头的形状,并陈设香案,酒洒祭江,把包着肉的面团投入江中以祭亡魂。据说这就是馒头的起源,距今也有1700多年了。
记得曾经读过一则有关馒头和金子的故事:
话说在某个乡镇,有天狂风暴雨导致洪水成灾,到处泽国一片,乡民争相逃命。有个穷汉阿甲,匆忙拿着两个馒头爬上大树去避难,又有另一紧握住一小包裹的男子阿乙,也跟着爬到树上,两人分别抱着树幹疲累的睡去。
醒来时只见树下还是汪洋一片,阿甲肚子饿了,从怀里摸出两个馒头,分一个给阿乙,阿乙却不要,他觉得不是很饿,最重要是抓紧小包裹,绝不能失去。隔日,水还没退,阿乙感到身体虚弱,饥饿难耐,不得已向阿甲要一个馒头。阿甲却不答应,因为馒头仅剩下一个,阿乙从小包裹摸出一块金子,打算换阿甲的馒头,阿甲不肯换,宁要馒头也不要金子。不久,阿乙怕是饿昏了,竟失足掉落水中,阿甲害怕得大呼救命,等到有人来营救,阿乙早已被水淹毙了。有时候,确实金子也比不上一个馒头来得更贵重!
这一大块圆圆的东西就是玉米饼,可以折起来成一个信封般大小,肚子饿了,撕一小块放入嘴里,喝点水吞下去,肚子就不会空得难受。
外皮硬硬的荞麦馒头,很有嚼劲,只须咬一小口,喝点水,肚子就有充实的感觉。荞麦有降血压、降血脂作用,荞麦馒头和玉米饼,营养强化,更具保健功能。看来如果要去荒山野岭探险,只要带着玉米饼、荞麦馒头和饮用水,就不怕会挨饿了。
我也超爱馒头的, 不同口味很棒哦!
回复删除第一张照片的馒头, 比较像花卷, 哈哈。。
东坡肉配花卷,最正!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