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5日星期一

金台寺

 

金台寺位於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黄杨山第二峰中腰,黄杨山是斗门闻名已久的风景胜地,九峰相连,第一峰海拔580米。

金台寺周围环境优美,山明水秀,每逢佛诞及习俗节日,山上游人如云,寺内香客如潮。1933年,金台寺住持直印大师曾作诗《金台寺》,诗云:

“ 金台久有鼓音传,每到朝朝集瑞烟。

一段锦文离垢地,千寻百炼湿花天。

霏霏带雾清晨聚,漠漠连云晓日悬。

此情此景谁会得,应知桐里有逃禅。” 


金台寺原名金台精舍,2011年,金台寺入选珠海市十佳旅游景点之一。登临金台寺,在此鸢飞鱼跃、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环境下,有谁会想到这里竟然牵扯着一段悲壮的历史。


话说公元1276年2月4日,元军(蒙古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虏了年仅5岁的南宋皇帝恭帝,南宋大势已去。有宋末三杰之称的陆秀夫、文天祥与张世杰等人先是逃到福州拥立赵昰(shi)即位,是为瑞宗。



偏偏年仅十一岁的赵昰因落水染病去世,陆秀夫与众臣随即拥立七岁的幼主赵昺(bing) 为帝,年号祥兴(1278年),逃至新会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在蒙古军猛攻下,雷州失手,小皇帝一众迁往崖山,敌军紧追在后,对崖山发动总攻。诸忠臣护卫着祥兴帝赵昺在广东新会崖山门海面摆开千艘战船抗击元兵失败,宋军全军覆灭,史称「崖门海战」。南宋灭国时,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幼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大将张世杰率领余部突围,在南海遇上狂风舟覆而亡,其遗体漂流至黄杨山下,被村民安葬於黄杨山麓。遗臣承节侍郎赵时从、大理寺丞龚行卿、翰林学士邓光荐等人为避元兵追杀,於黄杨山第二峰腰筑茅舍隐居,取名“ 金台精舍”。




崖门海战极为惨烈,被俘身在元营的文天祥目睹惨状,作诗《南海》:

“ 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

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一山还一水,无国又无家。

男子千年志,吾生未有涯。” 

文天祥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从,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 忠烈”。他在诗作《 过零丁洋》中所写的那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气势磅礴,情调高亢,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据《清统一志》史载,战国时燕昭王曾於易水筑“ 黄金台” ,拜燕国大臣郭傀为师,励精图治,招揽人才,意图振兴伤痕累累的燕国。而赵时从等人於黄杨山筑舍亦自比贤士聚会,以读书吟句为名,密谋抗元为实。往后赵氏后裔将·“ 金台精舍” 改名为“ 金台寺” 作为出家人修行办道之所。

 

2023年12月14日星期四

新山

1511年,马六甲王国被葡萄牙灭亡,苏丹马末沙逃亡廖内群岛,派遣其天猛公(Temenggung)代表他在大陆的领地,即如今的柔佛和新加坡地区。 1760年后,天猛公作为廖内苏丹的封臣成为了上述地区的正式统治者。1819年英国殖民官莱佛士登陆新加坡,与天猛公阿都拉曼签约在当地建立殖民据点,但是根据廖内苏丹与荷兰之间的条约,天猛公并不能代表苏丹与外国定约。1873年,天猛公阿布峇卡在英国支持下废掉了廖内苏丹东姑胡先,1885年自命为柔佛苏丹。

其实在1830年代,英殖民者在新加坡以及马来半岛搞到经济商业严重衰退,大大损害了柔佛王族的利益。眼见人口凋零,土地呈荒芜,财源匮乏之下,大约在1844年,头脑灵活的天猛公达因依布拉欣创立了所谓的“ 港主制度” ,召引大量华人到柔佛开垦拓荒。

当一个华裔种植者选择一条河流边上的荒地时,他向统治者申请一份港契( Surat Sungai)的准证,其中包含了一大片土地的保有权,它的范围是在一条河的支流与另一条支流之间,支流流入主流的地方就是一个所谓的“港”,开港者就叫做“ 港主” ( Tuan Sungai)。港主同时也把许多中国的华人召引南来新山,大量种植甘蜜(Gambir)和黑胡椒。19世纪80年代为柔佛甘蜜种植高峰期,收成运往新加坡出口,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南来的华人把新山从一个破落的小渔村,逐渐发展成一个商镇。1870年代,柔佛共开发了29条港,10年后增多一倍,巅峰时期共有138港。成千上万的华人涌向各个港脚,挥洒着汗水把柔佛建设成马来半岛最繁荣的一州。


新山在苏丹阿布峇卡管理下迅述发展,落成了许多大型建筑物如国家回教堂,大皇宫和州务大臣官邸等等。1864年,新山华人港主黄亚福被苏丹任命建造柔佛大王宫,两年后完工。现为柔佛州皇家博物馆的Istana Besar Johor,坐落在柔佛海峡边的 Jalan Dr. Tun Ismail,俯瞰柔佛海峡,与新加坡隔岸相望。




当年新山的华人分别由潮帮(潮州)、广帮(广东)、闽帮(闽南)、客帮(客家)和琼帮(海南)五个不同籍贯的华人所组成。广东人和潮州人分居Sungai Segget 的两边,其他则散居其中。广东人多从事建筑业,与苏丹关系密切的黄亚福就是当中的佼佼者;潮州人多经营米粮生意,大部分海南人开咖啡店。



潮州港主陈旭年更加厉害,1864年,苏丹阿布峇卡把10个港交给陈旭年管理,1866年仅39岁的陈旭年成为马来半岛上最大的港主,1870年受封为“华侨侨长 ”,总管华人事务。

1860年代阿布峇卡刚继任天猛公,眼看国库空虚,此时最需要的是“ 孔方兄”,吸引外资是他所关切之经济要务。阿布峇卡大为签发港契,而那些Tuan Sungai未必是住在港脚的港主,可能是住在新加坡或新山市区的商业投资者,他们可以同时拥有多张港契,当年最大的受惠者就是陈旭年。



陈旭年文化街是新山市中心的一条老街,也是当地华人早年开辟新山时最繁荣的街区。如今的陈旭年街还保有旧式建筑物,老字号如协如面包店等,还增添许多现代艺术壁画,被打造成新山旅游景点之一。



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是全马华团首创的地方性历史文物馆,文物馆收藏超越300件文物,逾1000份历史文件,记载着让人们了解过去一百五十年华裔先贤在新山的奋斗历史。 坐落在新山市依布拉欣路的文物馆,原本是新山中华公会会所,2004年中华公会迁入新厦,秉持着传承当地华社及中华文化的使命,将旧会所打造成历史文物馆。经过5年筹备,终在2009年开幕,主旨为“ 保存祖先历史,留给子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