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星期六

机缘品 第七 (1)

 


师自黄梅得法,回至韶州曹侯村,人无知者。时,有儒士刘志略,礼遇甚厚。志略有姑为尼,名无尽藏,常诵大涅槃经。师暂听即知妙义,遂为解说。尼乃执卷问字,

师曰:“字即不识,义即请问。”

尼曰:“字尚不识,焉能会义?”

师曰:“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尼惊异之,遍告里中耆德云:“此是有道之士,宜请供养。”

有魏武系孙曹叔良及居民,兢来瞻礼。

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遂於故基重建梵宇,延师居之;俄成宝坊。师住九月余日,又为恶党寻逐,师乃遁於前山;被其纵火焚草木,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石今有师跌坐膝痕及衣布之纹,因名【避难石】。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遂行隐於二邑马。

译文:

六祖慧能自从在黄梅县得受五祖弘忍顿教法门后,回到广东韶关曲江县的曹侯村。没有人知道他是传承五祖衣钵的人。当时有一儒士叫刘志略,他很喜欢研究佛法,对六祖特别恭敬护持。刘志略有一姑姑出家做比丘尼,法名叫无尽藏,经常念诵《大涅槃经》。六祖偶然听了她念诵,即了解经文中的妙谛真义,於是給无尽藏解说经文。

比丘尼拿上经向六祖请教具体文字,六祖说“ 字我不认识,要是义理有问题我能回答。”

无尽藏比丘尼说:“ 字尚且不认得,怎么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昵?”

六祖说:“ 各种佛法的妙谛真义和文字没有关系,三世诸佛的微妙道理,并不就在文字上。”

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讶,到处转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说这是一位有道高僧,应该礼遇供养。村中有个魏武侯曹操的玄孙叫曹叔良以及当地居民,都争先来瞻仰礼拜六祖。

当时村里的宝林古寺,自从经过隋朝末年的战火兵灾,已成废墟。於是就在古寺的原来基地上重建佛寺,请六祖居住,这里很快就成了弘扬佛法的宝坊圣地。

六祖在庙里住了九个多月,又被抢夺传法衣钵的恶僧党羽追寻迫害,六祖隐避在前山中;恶人放火焚烧山上的草木,六祖勉强将身体挤进大石隙中得以幸免。那块石头现在还留有六祖结跏跌坐的膝盖痕迹以及所穿衣服的布纹,后人称此石为【避难石】。

六祖记起五祖的嘱咐:“ 逢怀则止,遇会则藏” ,於是就在怀集四会二县境内隐居下来。

论议:

这一品是记述六祖得法后,在曹溪宏化时,各方学者前往请益,所有师资投契的机缘,汇录於此,故以【机缘】为品题。

什么叫“机”呢?即所教化的一切众生,什么叫“ 缘”呢?

即是有缘的众生,堪来接受教化,所以叫做机缘。

机缘品,机就是根机,根机有利、有钝,有上上根、上根、中根、下根。过去薰修得很好,这一生就是上根利器;过去薰修得不好,可能就是钝根。从这个角度来看,根机是自己人理薰修来的,过去没有薰修,就要靠现在薰修。所谓佛性人人本具,何时开悟得靠因缘,因缘和合,因缘相遇了,自然一下就开悟了。

在禅宗的“ 灯录” 里,机缘有其独特的意义。“ 机”是指那些来参学的人各人的程度不一样,学问背境不一样,根性的利钝不一样。而教师则要根据各人不同的情况善於接引,两者一扣,就是“ 机”。投了机,合了缘,参学的人达到了目的,教师也完成了任务。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 有缘” ,故称“ 机缘”。

古人开悟的因缘非常多,有听到板声开悟的,有人听到钟声开悟,有的在工作时开悟,有的在听经闻法时开悟,有在参禅时开悟,有在读经时开悟,这些都是缘。一个是机,一个是缘,一切都要自己努力,修行不是等待,要靠自己薰修,自己努力。


2025年7月17日星期四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

 


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文化景点,位於杭州市上城区望江路北侧,原为南宋皇城重要组成部分。

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是宋朝第二个时期,从1127年至1279年,历九帝,享国152年。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击败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背幼帝赵昺(bing)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南宋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宋高宗赵构将皇位禅让給继子宋孝宗赵眘(shen),德寿宫是南宋时期太上皇帝赵构的居所。因位於凤凰山皇城的北面,所以又称“ 北内”,是南宋礼制规格最高的建筑之一;而南宋临安城大内宫苑则被称为“南内” 。


虽然已入春,德寿宫外的梅树仍缀满繁花,宫墙寂寂锁前尘,一树梅花竟忘春。据说德寿宫遗址重建时,采用的梅树品种考证为“绿萼梅”,其生物学特性本就晚於普通梅花。


据历史记载,德寿宫所在的地址为秦桧生前府邸所在,秦桧死后,宅第被收归官有。宋高宗赵构退位,孝宗为表孝心,将此处改建为豪华宫殿供高宗居住,取名“ 德寿宫”。赵构在德寿宫住得非常舒服,从56岁一直住到81岁。





德寿宫遗址是南宋临安城内一处极其重要的宫苑遗址,其内宫殿与园林并置。乾道三年(1167年)修建德寿宫后苑,引水开池,拟景西湖,成为当时造园艺术水平最高的皇家园林之一。宋高宗、吴皇后、宋孝宗、谢皇后都曾居於此。




淳熙四年(1177年),宋高宗去世后,德寿宫先后多次被改名、修缮;宋孝宗居住时命名“ 重华宫” ,吴太后居住时就叫做“ 慈福宫” ,谢太后居此时名“ 寿慈宫”。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德寿宫北面改建供奉太上老君,名“宗阳宫”,其余改建民居。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到了清代,这座宫殿就彻底没落了。






德寿宫的发现与考古工作可追溯到20世纪,杭州城市在建设中,曾零星出土与南宋宫室相关的砖石瓷片等,但未明确关联到德寿宫。


2001年,杭州市在上城区进行旧城改造时,发现大型南宋时期建筑基址和园林遗迹。杭州市文物考研究所介入调查,通过砖瓦铭文、夯土台基和排水设施等,初步确认此处为德寿宫遗址的一部分。当时遗址已经掩埋在距地面2.5-4米的地下。由於古人习惯在前人的基础上造房子,不像今人建房会向下挖基础打桩基,所以杭州城的地面从古至今,越垫越高。


在考古队进场前,德寿宫遗址只是杭州工具厂厂址,该地原本计划在2005年完成拆迁后出让建设商品房。随着考古深入,它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在20多年间历经了4次考古发掘。



2005至2006年,首次大规模发掘,考古队在杭州玩具厂遗址内发掘出德寿宫西宫墙、后苑、水渠、水池及大量高质量瓷器,如官窑、龙泉窑产品(宋代青瓷)。2005至2017年,后续发掘逐步明确了德寿宫的西、东边界,发现大型砖砌道路、假山石景等,印证了史料中“ 叠山为山、引水为湖”的奢华园林描述。


2020年,在遗址东南部发现保存完好的“ 五开间”殿宇基址(营造时间最晚的第三期遗迹保存最好,规模最大),和彩绘璧画残片,进一步确认了宫殿区的布局。

2020年底,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约2.1公顷(hectare),建筑面积约1.2 公顷,分为重华宫正殿复原陈设展区、南宋历史文化陈列专题展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慈福宫正殿南宋临安城专题展区、慈福宫及相关苑囿遗址本体展示区。

这座博物馆并非“ 复建” 德寿宫,而是在原地以原貌、原尺度来复原展示宋皇家园林风格,把宋韵风格传承和保护棚建设结合起来。

2022年11月22日上午,博物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这里每天开放1200个线上预约名额,咱们没有中国手机,不能预约,入馆时把护照給工作人员登记,顺利获得通行。

在“地下”的中区重华宫正殿遗址本体及德寿宫遗址考古成果展区、西区慈福宫及苑囿遗址本体展示区更是博物馆的精华所在。观众可以沿着玻璃架空栈道,观赏离脚下还有约1米高差的南宋遗迹:香糕砖、磉墩、柱顶石、水道、水池及池底的木桩等等,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宋廷遗物,承载了800多年前的绝代风华。

德寿宫遗址博物馆兼进行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复原展示,重华宫遗址展示区采用CAVE空间投影技术,依次指示三个阶段的遗址遗迹,还能通过三折屏幕产生超大沉浸视觉效果,让观众置身於宋孝宗为宋高宗贺寿的场景。而在慈福宫遗址展区,投影技术让原本干枯的水道遗迹流水潺潺,已经湮没800余年的“ 小西湖” 重现人间。

注:CAVE (Cave Automatic Virtual Enviroment)是一种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通过高分辨率立体投影、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和音响技术等,创造出一个环绕式的虚拟环境,让参与者仿佛置身於真实的场景中。



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也是杭州的“顶流网红 ”之一,标志性的红墙“ 出圈” 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拍照。德寿宫的红墙,朱色如焰,静静承载着南宋的风雅与沧桑。

“ 八百年间一梦长,宫花落尽剰此墙。

多情最是江南雨,犹替前人洗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