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续说: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什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说没有差别二相,没有各种世俗的想法,没有欲念。所谓「念」,是念真如自性。真正的如来佛性,就是念的本体,念就是真如的运用。
真正的如来佛性,从自己的本性产生心念,不是从眼、耳、鼻、舌产生的那些心念。真如本有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若无性,眼中之色和耳中之声,当时就坏失功能了。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虽然有视听感觉认知等功能,却可以不被各种外境所影响污染,而保持真正的佛性常在。所以净名经中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於第一义而如如不动。」意即:能够善於区分识别各种外在的法相,正由於不动心念,这就是第一要义。”
论议:
禅宗只是对相说新、对他说自、对妄说真、对异说如,皆为破执度生的权巧施设。念心有体、有用。体有如水的源头,找到源头就用无穷尽;心的源头,即心体。
佛法藉由体、相、用来说明心性。心体是无相、是空性,虽是无相空性,但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作用。
起恶念,是污染的作用;起善念,是清净的作用。当这念心完全不起作用,而且清楚、明白、不动、作主,就是心之体。
禅宗法门讲「无念为宗,无相为体」,开宗明义告诉大众:「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宗为念,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是什么境界?无念的这个心,就是无相的心之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曰格物。」
念心时时刻刻要起觉照,只起善念,不起恶念。
「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
良知良能时时刻刻现前,革除心中的物欲,改革自己的习气,来个心灵改革。相对来说,儒家认为格物致知,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就是最高的境界;佛法则认为这些只是修行、修道的过程而已。良知良能是一种觉照、觉察,更重要的是,最后必须要归於心体——心的源头。
“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什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什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说没有差别二相,没有各种世俗的想法,没有欲念。所谓「念」,是念真如自性。真正的如来佛性,就是念的本体,念就是真如的运用。
真正的如来佛性,从自己的本性产生心念,不是从眼、耳、鼻、舌产生的那些心念。真如本有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若无性,眼中之色和耳中之声,当时就坏失功能了。
善知识!真如自性随缘起念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虽然有视听感觉认知等功能,却可以不被各种外境所影响污染,而保持真正的佛性常在。所以净名经中说:「善能分别一切法相,於第一义而如如不动。」意即:能够善於区分识别各种外在的法相,正由於不动心念,这就是第一要义。”
论议:
禅宗只是对相说新、对他说自、对妄说真、对异说如,皆为破执度生的权巧施设。念心有体、有用。体有如水的源头,找到源头就用无穷尽;心的源头,即心体。
佛法藉由体、相、用来说明心性。心体是无相、是空性,虽是无相空性,但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作用。
起恶念,是污染的作用;起善念,是清净的作用。当这念心完全不起作用,而且清楚、明白、不动、作主,就是心之体。
禅宗法门讲「无念为宗,无相为体」,开宗明义告诉大众:「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宗为念,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是什么境界?无念的这个心,就是无相的心之体。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曰格物。」
念心时时刻刻要起觉照,只起善念,不起恶念。
「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
良知良能时时刻刻现前,革除心中的物欲,改革自己的习气,来个心灵改革。相对来说,儒家认为格物致知,只起善念,不起恶念,就是最高的境界;佛法则认为这些只是修行、修道的过程而已。良知良能是一种觉照、觉察,更重要的是,最后必须要归於心体——心的源头。
哦,上个礼拜London Buddhist Centre有Open Day。
回复删除我去看看,原来还要booking的?
哈哈,什么Open Day?
Open day for booking 嘛!哈哈哈~~~~~~~
删除很多时候,不轻易动心念,许多罪恶可能免了!
回复删除坏就坏在人有太多欲念咯!如果道德良心的份量比欲念多,那还好,反之则没救了!
删除心境決定境界
回复删除所以要修心养性甘话咯!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