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星期六

良渚古城遗址


 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悠久,随便踢到一块石头,很有可能那是一块具有超过300年历史的石砖。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就存在着一处5千年历史的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距离杭州国家版本馆大约5公里左右,良渚古城遗址由良渚古城核心区、水利系统、祭坛墓地和外围郊区等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其中良渚古城核心区面积为80 公顷(800万平方米=8平方公里),等如4.2 个香港维多利亚公园,比北京故宫略大(故宫占地面积约72 公顷)。

良渚遗址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世记30年代:

1935年5月,浙江省立西湖搏物馆的地质矿产组助理员——施盺更,参加了在杭州一个叫古荡遗址的发掘工程。在整理出土器物时,一件有孔的石斧引起了施盺更的注意。良渚一带盛行盗挖文物,从小生长在良渚的施盺更,对那些散落在盗坑附近的石器陶片有深刻印象,良渚和古荡遗址的石斧有什么关连?带着疑问回到良渚的施盺更,经过多次调查采集了一些陶片,他隐约感觉到良渚似乎有一个遗址的存在。经过当时西湖博物馆领导的同意和支持,施盺更和他的团队开始对良渚遗址进行正式的田野考古发掘。

从1936年12月至1937年3月,考古发掘共进行了3次,出土了大量黑陶、石器、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 天人合一” 观念的体现和信仰,从玉器和陶器上的刻划符号,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施盺更於1937年春,撰写5万余字的《良渚》一书,亦称《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制图100余幅。文槁付排后,抗日战争爆发,印刷中止,许多出土珍品毁於战火中。1938年秋,浙江省教育厅出资付印,《良渚》一书问世,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瞩目。1939年,抗战时期艰苦恶劣的环境下,施盺更患猩红热而不幸英年早逝。

1959年,中国箸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夏鼐(nai) ,在长江流域考古工作会议上正式把施盺更当初编入的“ 龙山文化”,提出改为“ 良渚文化” 的命名,将其确立为长江下游独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首次确认良渚文化的玉琮、玉璧等礼器属於新石器时代,而非商周遗物。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这几年,良渚文化遗址从40多处增加到135处,有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

1986、1987年,从良渚墓葬中出土大量随葬品,其中玉器占90%以上,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cong),还有象征军权的玉钺(yue),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994年发现了超巨型建筑基地,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0.3平方公里,等如半个北京故宫),确认是人工堆积的大土台,土层最厚处达10.2米,工程之浩大,世所罕见。考古学界认为“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古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战国时期出版的一本先秦典籍《鹖( he) 冠子》记载:“ 成鸠氏之国------兵强,世不可夺”,也就是说良渚文化集团武力强大,天下无敌。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於专业化,琢玉工业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慕;贵族大墓和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已经分化成不同等级的阶层;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专家们指出,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2007年,良渚古城的发现确认了城墙、水利系统,后续的考古工作,尤其是反山、瑶山、古城遗址的发掘,逐步揭示其文明高度。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走入良渚遗址公园,到处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地,“ 地下气象万千,地上土丘一片”,历经5千多年的沧桑,地面上除了台地、土坡和被植物覆盖的水坝遗迹等,看不到明显的建筑遗存。

公园内是通过不同植物来标识不同的遗址,比如:水稻种植区域代表古城的水域,狼尾草区域代表良渚先民堆筑的生产生活区——台地,土坡上长满了三叶草,代表良渚先民夯筑的南城墙。公园的每一寸土地下都埋着文物,这里一坨土也不许带走,别地是遗址外面造公园,此处是遗址里面有公园。

这里是现实与过去的倒置,有如历史轮回了一遍。5千年前一股旺盛的生命力於此肆意生长,繁华的都市,喧嚣的土地,可以称得上古老文明的良渚古国;5千年后这里是一片圈养的荒野,草长莺飞白鹭起飞,加上一群梅花鹿。游人呼吸着弥漫在空气里5千年的历史,双目所及之处,皆是5千年前历史的重影。



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

杭州国家版本馆

 

向来俺只知道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此次到杭州就想看点不一样的东东,当在网上搜到了【版本馆】这个新名词,即引起莫大的兴趣,这个以前没听说过的【版本馆】究竟是什么概念?


何谓“ 版本”?

原来版本就是记录历史、见证文明的“ 金种子”,国家版本馆是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承担着典藏、展示、研究和交流中华版本资源的职责。自古以来,中国历朝历代都把版本保藏传承放在重要位置。从周代的史官、秦代刻石,到汉代的天禄阁、唐代的弘文馆,再到宋代的崇文院、明代的文渊阁、清代的四库七阁,专藏机构缅亘千年。



中国人珍视版本、珍视文明的品格,是文脉缅延、文润中国的底色。中华民族认为,物质富有是躯干,精神富足是灵魂,而版本是高段位的文化载体,反映和见证着一个时代的文明成就,也推动和支撑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


中国国家版本馆是一个集展览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主要收藏包括具有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宗教文献、革命文献、雕版拓片、碑帖家谱、手槁印章、钱币邮票、陶瓷、戏剧脸谱、粮票、磁带、图书、报刊、设计图纸等。



中国国家版本馆设有中央总馆(文瀚阁),位於北京,西安分馆(文济阁),广州分馆(文沁阁)以及杭州分馆(文润阁)。北京文瀚阁设有“国家书房” 等重要文化空间;西安文济阁聚焦西部文化和丝绸之路版本;广州文沁阁侧重红色文化和岭南文化版本;杭州的文润阁重点收藏江南文化版本,如雷峰塔经卷,越王剑等珍贵文物。历时三年建设,四个场馆於2022年7月30日同步开馆。




中央总馆坐落於北京中轴线北燕山脚下;讲好西部故事的西安分馆南依秦岭,北望渭川;融合岭南特色的广州分馆位於凤凰山麓、流溪河畔;而坐落在浙江杭州良渚的杭州分馆则充分显现宋韵风格,并以数字化手段推动江南版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据介绍,构建1+3 中华版本资源保藏体系的目的是确保文化安全,3个分馆是中央总馆的异地灾备中心,总分馆版本相互备份、异地保藏,确保中华版本免遭各类灾害损毁,永久安全保藏。



从钱江新城打车去余杭区大约30公里左右,车程约50分钟。曾经在广州打车出行,那里的司机都热心友善,客人不大清楚的地点也可以帮忙找到目的地。而杭州的出租车司机却刚好相反,啥都不懂,问啥也不知道,冷漠没耐心,服务态度奇差,随便在景点隔街就叫客人下车,几天下来遇到的司机都 same pattern,給人的印象非常糟糕。




杭州文润阁总建筑面积10.31 公顷,约154.65亩,也等如15.4个标准足球场(每个FIFA=国际足联标准足球场约0.7 公顷)。建筑包括主书房、南书房、文润阁、山体库房、附属用房等。

杭州国家版本馆由中国美术学院王澍教授及其团队主创设计,因地制宜,随山就势,利用场地原处矿坑,引入良渚水系,贯通北池、中池和南池,形成南院北馆的格局。南阁、绕山廊、长桥、文润阁、北阁等建筑,山环水绕,曲径通幽,突出江南色彩和宋韵的特色。


“ 宋韵”,又是啥东东呢?

原来哦,宋韵是指宋朝(960-1279年)特有的文化气质、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近年来,“ 宋韵文化” 成为中国文化复兴的热点之一,被视为东方美术的典范。宋韵不仅是一个朝代的文化符号,更代表了一种精神、优雅、富有哲思的生活方式,浙江的宋韵以南宋历史文化为中心。



那一扇扇高十余米的龙泉青瓷屏风门扇确实令人惊艳,据说通过机械控制,每扇门既可以呈折扇式,也可以排成一面平铺的屏风,如同宋代的画屏。为了达到在建筑上能体现温润如玉的效果,设计组特地在龙泉专门的窑炉烧制成了馆里青瓷屏风门扇所用的青瓷,远观青绿,近触温润,亦对应了“ 文润阁” 的“ 润” 字。




杭州国家版本馆屋顶的木构和青瓷门扇交相辉映,互相烘托,使效果更突出。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建设,通过山水环境、群组布局、材料表现、空间层次等一系列手法,使其真正成为了新时代的宋韵建筑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