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星期三

「中山公园」之樱

 



愣着愣着,转眼四月快过完了,山东省青岛中山公园的樱花也应该开始凋谢了吧?!

 回顾2018年4月初踏入青岛中山公园,迎面是一片正开得轰轰烈烈的白色樱花海,树下和人行道上则是人山人海。

向来俺只知道武汉大学的樱花每到花期出名壮观,没想到原来中山公园也有赏樱活动。据说青岛樱花会已有80多年的历史,每年4、5月间在中山公园举行。




1898年,德国侵占胶州湾,拿下青岛,先后於1902年和1905年把一个渔村里的房子拆掉,驱逐了三百多户村民,把全部土地用来作为植物试验场。找来世界各地花花草草二十多万株,果树林木百多种,还特别从日本移植了两万株樱花,搞了一个“森林公园”。 

1914年日本和德国较量一番,然后日本抢了青岛,在公园里再把樱花种成一公里的长廊,还把公园改名“旭公园”。

1922年青岛回归中国,赶紧改名为“第一公园”。为了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1929年5月再把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至於武汉大学的樱花则开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抗日战争期间,武汉沦陷,武汉大学被迫迁往四川乐山,日寇占用校舍辟为司令部和战地医院。1939年前后,日寇从日本引来二十多株樱花树苗种在校园通道两侧,在於炫耀武力和长期占领的意图,最无耻的说是为了缓解日军的思乡之情。

战后,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返校后发现校园的樱花树开花了。但这樱花是代表着国耻啊!有人建议把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在武汉的部队主张保留武大的一草一木。不过, 从1950年代起,这批象征日本侵华的罪恶之樱的生命期逐渐结束,陆续枯死。到了1957年,第一代日本樱花根本死绝。

1972年中日建交时,当年的日相访华,送给周恩来总理1000株大山樱苗,周恩来把50铢转送武汉大学。10年后某日本企业送给武汉大学100株垂枝樱苗。20年后,武汉大学再获赠200株樱苗。

如今武大校内有上千株樱花,其中不少是科研人员培育以及从国内其他地方移植过来的。




可千万别误会樱花产自於日本,据日本学者撰著权威性樱花专著《樱大鉴》记载,樱花原生中国,最早是从喜马拉雅山脉传入日本的。

远至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在宫苑之中就已经有了樱花栽培这类园艺。唐朝时,樱花已普及到私家庭院中。

唐朝白居易有诗云:

“ 亦知官舍非吾宅,且劚(zhu 砍削)山樱满院栽。

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

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於庭院以观赏。从有关文献资料中可知,中国古代已确有钟花樱、垂枝樱、山樱、重瓣白樱花等多种樱花。




盛唐时期,从官宦人家到平民老百姓的院子里,随处可见绚烂绽放的樱花。此时“樱花节”已经流行,出游赏樱亦成为平民百姓的幸福生活方式。当时万国来朝,樱花也随着建筑、服饰、茶道、剑道等一并被日本朝拜者带回东瀛。算起来日本栽种樱花的历史至今仅为千余年,比中国整整晚了一千年。




据文献考证,中国古代樱花与樱桃同种异名,实属同源,只是樱花品种更丰富。

话说白居易和韩侍郎、张博士三人一起到京城长安的曲江游玩,观赏樱花,途中下起大雨,弄得泥水满身,肮肮脏脏,不禁有所感叹: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

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早知道在附近的红樱小园子里走走就好,这样既赏了花也不累,那才是真正的看花赏花,怡情养性哟!



白居易的好朋友元稹与友人在离别时,摘下一枝樱花送与好友,就好譬临别折柳赠送一样,既表示依依惜别,也祝愿友人一路平安,元稹写道:

“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分别以后,两地相隔,不免有所思念。只要看到这枝樱花,想到我们分别的这片樱花林,见樱如见人。那千枝万朵的樱花,就代表着我对你深深的思念。



樱花的花期极短,很快就凋谢,日本人反而最爱的是片片花瓣掉落时那种短暂的“凄美”,樱花凋谢时“吹雪”的景象。

中国诗人对樱花却持有一种长久的快乐,白居易的一首《樟亭双樱树》就表达了这种愉悦:

“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

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

不管是樱花树还是樱桃树,花谢了还有果实,果实掉了也还有茂密绿阴可供乘凉,春去花谢都不重要,快乐的时光依然不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