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3日星期五

「清代词人」朱彝尊(2)



朱彝尊是在曹溶广东布政使司幕中开始填词,那时是顺治十三年(1656年),朱彝尊已经是二十八岁左右。到了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辞官归田后,朱彝尊六十四岁左右收笔,转而专门从事经学研究。在清代词人当中,朱彝尊应该说是起手比较晚但收笔比较早而整体成就非常高的一位词人。

晚清有位著名词学家况周颐写了一本书叫做《蕙风词话》,在《蕙风词话续篇》卷一就提到朱彝尊在年轻时写过一本词集叫《眉匠词》,况周颐将其注了下来,所以后人还能有机会看到《眉匠词》。

事实上,朱彝尊没有把这部他初期的词作《眉匠词》编入他的《曝书亭集》里面去,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到了晚年给自己编全集时,往往会有一种“悔其少作”的现象。随着学历智慧功力的增长,写的作品也越来越好,对比之下,作者会觉得自己年轻时写的那些风花雪月、功力浅薄的东西,生怕一旦流传下去,会对自己有负面的影响,就会大篇幅把早期的作品删掉,甚至乾脆烧毁。此种现象在清代可屡见不鲜。

《眉匠词》收集有词作56首,多写思妇闺情;一种抒发对远游丈夫的思念愁怨,另一种表达对青春不再,时光飞逝的无奈感慨。在晚唐宋初的词中,这两类情感体裁最常见,尤以花间词,通常落笔闺房,抒写离愁别恨。

朱彝尊起手填词,可以说深受曹溶影响。曹溶早期词作风格纤绵婉丽,宗法花间。朱彝尊在《静惕堂词序》里提到他与曹溶的相遇相处:“彝尊忆壮日从先生南游岭表”。朱彝尊在追随曹溶的游幕过程里,受其点拨由“花间”入手,写情爱之作亦是很自然的事了。

唐代文学家温庭筠其中的一首《菩刹蛮》:

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裊娜春无力。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  

画罗金翡翠,香烛销成泪。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朱彝尊的《菩刹蛮》:

栏杆横处莺啼急,峭风吹浅樱桃色。寒到玉楼边,月高人未眠。

绣衾金镂凤,中有江南梦。夜夜梦欢时,天涯欢不知。

把两首《菩刹蛮》放在一起,后人也真有点分不清那一首是谁写的。而能够做到这一点,即是朱彝尊的成功之处了。朱彝尊学“花间”学得很像,当时整个清代人学填词,根本都是从“花间”入手的。

“花间词” 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中国词派,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以温庭筠为鼻祖。一般来说,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字,亦称“长调”;而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 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

 顺治十三年(1656年)到康熙二年(1663年)为朱彝尊填词过程中的初期,在他早期词作《眉匠词》收集的以小令居多,路子比较杂,反映的不仅是他个人学词的一段经历,同时亦见证了清初词风由明代卑糜到主张清雅的转变过程。无论体裁主体意象和场景的选择,大多不出《花间集》的范畴。而词作情感的泛化、绮丽风格的雷同、小令体制的限制,使得朱彝尊在填词的过程中逐渐另辟蹊径,最终走向和“花间”风截然相反的创作道路,确立了标举清空醇雅的路径。

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