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9日星期五

《天香. 龙涎香》 (1)

 

 话说南宋灭亡后,元朝有个掌管江南浮屠叫杨琏真伽的胡僧带人去盗掘钱塘、绍兴的南宋帝后陵墓,窃取陵中珍宝。打开棺盖时,见宋理宗赵昀容貌如生,有人说是因为含有夜明珠。盗墓贼把墓中宝物洗劫一空,同时把赵昀尸体倒挂树间,只为了沥取腹内水银和取出口中的夜明珠,过后把骸骨抛在草从中。更有传说那个盗贼胡僧把宋理宗的头盖骨做成酒杯,送给元朝皇帝使用。

当时有义士如唐钰(yu)、林景熙等听闻这消息非常悲愤,招集乡人冒险去收拾帝后遗骸予以安葬。

此举感动了一些有民族思想的文人词客如王沂(yi)孙、周密、唐珏(jue)、李居仁、王易简等十四人结社填词,以“龙涎香” “白莲” “蝉” “莼” “蟹” 等为题,托物寄情,以志其家国沦亡之悲,抒发亡国之痛。

康熙十八年(1679)到康熙三十一年 (1692) ,此时朱彝尊始得大名而成为一代词宗。原因在於朱彝尊带了一本书入京引起轰动,这就是宋末元初南宋遗民词人王沂孙等所创作的咏物词之合集——《乐府补题》。王沂孙他们所咏之物,都是以前乐府里没有的,故曰“补题”。



先来看王沂孙创作的一首咏物言志词《天香. 龙涎香》:

孤峤幡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xun)远槎(cha)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甆(ci)候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天云气。

几回殢(ti)娇半醉。剪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熏,空篝素被。

译文: 

孤独耸立的海中礁石上缭绕着浓烟,层层云涛蜕尽二淡月出现,鲛人趁着夜晚,到骊宫去采集清泪般的龙涎。风送竹筏随着海潮去远,夜深时龙涎和着蔷薇花的清露进行研炼,化作心字形篆香而令人凄然魂断。龙涎装入红瓷盒后用文火烘培,制成打开一看是女子纤纤细指的形象。点燃时一缕翠烟萦绕在幕帘,仿佛是海气云天。

暗想从前,依人半醉时的娇慵之态,红袖添香纤手挑灯。在故乡的溪山,外面轻雪漫漫飘扬,屋内温馨和暖,情味香甜令人陶醉。而今,我如同荀令老去,早已忘却昔年酒宴间那温馨与缠绵。徒然爱惜当年留下的余香,把素被放在空空的熏笼上,以此来抚慰一下伤透的心田。

龙涎香为海洋中抹香鲸肠内之分秘物,而龙涎香应该是王沂孙喻指盗墓贼把宋理宗的尸体倒挂树上滴出的水银。

作者在上阕从采香制香到焚香,层层推进,逐层展开,以神话的奇幻情调造境,在一缕香烟的萦回缥缈中,把对龙涎香制作的过程做了总结。下阕从“几回殢娇半醉”到“小窗深闭”,通过上阕龙涎香本身的叙写,而开始回忆起当年在焚香之背景中的一些可怀念的情事来。

前面借用了许多典故的所有铺垫,却在“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电光石火之间,蓦然一笔扫空,前面的所有温馨甜蜜的场景全都被推翻了。

1279年,南宋的残余势力被蒙古部队逼到广东崖山一带,在此发生了一场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总计50万,南宋惨败,海上浮尸十万,经此一战,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被彻底消灭,陆秀夫带着年幼的小皇帝投海而亡。

宋王朝已经彻底灭亡了,故国往事,如梦如烟,一去不复返了,爱国的词人就是想忘也忘不掉。

无限悲欢今昔之感在於言外,固久已长逝无回,甚至在记忆中也难於追忆。因而“总忘却”忘却不易, 因此“谩惜余熏,空篝素被”,无限往事虽空而旧情难已,如今既已不复有熏香之事,独留一丝怅然而已,昭示出对故国的思念,全词意蕴潜隐,寄慨甚深,写一种难以挽回的悲哀,让人低回宛转怅惘无穷。 


待续



2022年7月19日星期二

《贰臣》

 贰臣,就是指前朝官吏投降新朝继续做官的人。

明朝末年,有不少文臣武将投降了满清政权。在历史上,这些“排着队下首阳山的齐夷们”是被鄙视和为人诟病,不单没有好的评价,根本被人瞧不起。但在明末清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间段,有些贰臣是应该被区别看待的,如曹溶,他虽然官至布政使和按察副使,但与顾炎武、黄宗义、傅山等抗清义士或遗民交好,私底下接济帮助他们。还有周村店人李化熙等,身为贰臣的他们心情是矛盾纠结和痛苦的,在清朝当了几年官皆以父母年老体衰为由而辞官还乡,从此不再涉足官场。



《生查子. 旅思》——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清初,明朝遗留的名士学者们对朝廷采取的是消极的不合作态度。为了消除隐患,安抚和控制这些有号召力影响的文人,顺治九年,朝廷下诏命各地推荐文士应试为官,吴梅村是首当其冲的人选。

吴伟业(1609年~1672年),号梅村,生於明朝万历三十七年,明崇祯四年(1631年)考上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太子侍从官)等职。吴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亦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於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来把李商隐色泽浓丽的笔法与元白叙事诗善於铺张的特点结合起来,以工丽的语言,多变的章法,贴切的典故来叙写新的题裁,表现新主题,世称“梅村体”。

“梅村体”,即吴梅村的七言歌行体叙事诗,以明清易代之际的史实为题材,反映社会变故,感慨朝代兴亡,具“诗史”风格。

《圆圆曲》为“梅村体” 代表作,把古代叙事诗推到了新的高峰。

清兵南下之后,吴梅村长期隐居不仕,以复社(明朝末期的一个政治学术团体)名宿主持东南文社活动,声望更高。正因为吴梅村是一个名声赫赫的先朝遗老,他的出仕客观上将造成瓦解人民抗清斗志、为清廷怀柔政策所利用的消极影响,他的许多好友和一般遗民志士对此都坚决反对,力加劝阻。最初吴梅村亦誓死不从,奈何他实在太有名,清廷正是需要这些有名望的知识份子出来站台,朝廷软硬兼施,吴梅村恐怕祸及父老家族,被迫於顺治十年九月北上应试,被授秘书院侍讲。

顺治极好文词,经常让词臣侍从左右。顺治十三年,吴梅村升任国子监祭酒(相当於现在的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主持人兼高等教育局局长)。

吴梅村内心对自己的屈节仕清极为歉疚,痛悔无绪,常借诗词以写哀。勉强度过三年,於顺治十三年(1656年)底,以奉嗣母丧为由请假返乡,从此辞官隐居。

1671年夏季,吴梅村旧病复发,预感自己不久於人世,留下遗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无一刻不历艰险,无一境不尝艰辛,实为天下大苦人。吾死后,敛以僧蓑,葬吾於邓尉灵岩相近,墓前立一圆石,曰:诗人吴伟业之墓。”

1672年1月23日,吴梅村病逝,葬於苏州玄墓山之北。

对吴梅村来说,清朝的官职是他一生的耻辱,他只要世人记得自己是诗人吴伟业而已。


2022年7月7日星期四

今日无税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大街北首立有一块六角形石碑,上面刻着“今日无税”四字。究竟是谁人在周村立了块“今日无税”碑,使其成为清顺治年的“保税区”呢?

话说淄川县周村店人李化熙,於1634年(明崇祯七年)中进士,先做湖州推官(明朝时推官为各府的佐贰官——幕僚),后升为天津道尹(行政长官)。时值久旱大灾,灾民外逃,李化熙主持各地设立粥厂,救济河北、山东、河南灾民几十万。后改任陕西巡抚,还未上任,皇帝旨谕,命他任榆林三边总督,统理西征军务。


清兵入主中原后,李化熙无奈也当了贰臣,顺治元年九月,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次年转为工部左侍郎。他建议革去班军和大部边衣,得旨准行。顺治四年(1647年)兼任兵部侍郎,顺治六年加右都御史衔。顺治八年晋升太子太保。顺治九年擢升刑部尚书。李化熙认真查办了一批官员的贪腐案件,曾上奏一道特疏“慎刑五事”,请朝廷恢复朝审制度,派遣恤刑官巡治各地监狱,完善了司法建设。


清顺治十年(1653年)以家母年迈为由,辞官回乡。当时周村有荒粮地一千六百余顷,每年田赋由当地老百姓分摊,乡民负担很重。为此,李化熙公陈督抚,被特许免除。为振兴家乡经济,李化熙承担了全部市税,并在大街立下了“今日无税”碑,使周村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保税区”。


李化熙为人慷慨好客,健谈幽默,对庄邻灾民及贫困者时有周济帮助。除了每年代捐周村市税,他还建桥修路修祠建学堂等等义举。李化熙令地方政府整治市场,打击地痞流氓欺行霸市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於是全国各地商人纷纷前来做买卖,周村街市上的商号达数千家,丝市街、绸市街、鱼店街、油店街、银子市、棉花市等主要大街商贸活动十分繁荣。

康熙八年(1669年)李化熙逝世,周村商民十分感激他对周村商业发展的贡献,集资为他在西市场建了一座大祠堂,定每年九月九日为李化熙大瞻拜,往后成为了周村一个隆重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