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石磨芝麻糊




早上,在澳门司打口附近逛街,看到一位老伯,坐在只有两张小桌子的店旁,用石磨把黑芝麻,加水慢慢磨成糊状。老伯是那么的用心,很有耐性的把石磨慢慢转动,令我很感动。试想现在有多少人会这么用心去泡制食物给顾客呢?

傍晚,我们特意回到老伯的小店,叫了两碗鱼球粥,一碗芝麻糊。绵绵滚烫的粥,碗里有好多鲮鱼肉剁成的鱼球,生菜丝。一碗真材实料的鱼球粥,吃不到味精化学调味之类,不禁满怀感激。

芝麻糊带着芝麻的香味,又滑又香,很久都没吃过这么有古早味的芝麻糊了,老伯说:芝麻一定要炒过才香。我和阿英带着感恩之心,把那碗芝麻糊吃个碗底朝天。

遇到一对从香港来的夫妇,原来他们每次到澳门,必定来老伯的小店吃粥。大家一见如故,天南地北,谈到他们把粥吃完方才说再见。老伯还有很香的萝蔔糕,粽子,可惜我们已经很饱了,只好对着那些很正统的萝蔔糕和粽子,多看几眼。心想等以后有机会,再到澳门,再来老伯的小店吃个痛快吧。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Ruinas de S. Paulo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此教堂附属圣保禄学院,成立於1594,至1762年结束,为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教堂建於1580年,1595 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1835年一场大火把教堂和学院烧毁,只剩下教堂前壁,石階,以及大部分地基。

来到澳门,必做之事,就是站在这个地方,好好的看一下。本来是应该要站在石階上拍照,可是游客拥挤,根本没机会和他们争地盘。放眼望去,几乎全是内地旅客。现在中国政府限制国人,每三个月才允许去澳门一次。虽然如此,据广州某间旅行社的纪录:每天早上,从广州开往关闸的大巴,少则9辆,多则30辆。难怪,难怪到处人头涌涌。我们去到Largo de Santo Agostinho-岗顶前地,想拍张照片都拍不成,有图案的地上全站满了人的脚。

星期五晚上,我和阿英,回到司打口那间酒店,一进大门,吓了一跳,里面挤满了中国人。他们把电梯全占用了,一群人在电梯里搞上搞下,却总是上不了楼。我把菲律宾员工找来,叫他开了楼梯的围栏,给我们步行上五楼。他看看人群,没办法之下,给我们开个路,让我们先挤进电梯,这样,才不致於在大堂里等到深夜。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蚊型关闸

这里是澳门最小的关闸。一座毫不起眼的建筑物,只有六根柱子,加一个屋顶,像个大凉蓬。守关的只有一人,优闲随和的有如隔壁的おじいさん。

每天清晨,大陆渔民带着他们的鱼虾蟹,过关来澳门摆卖。只要他们遵守法规,在每晚十点以前回去对岸,这样就可获得批准每天来回了。
这里,我看到澳门人,亲切和有人情味的一面。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Estatua da Deusa A-Ma



从网上,西方国家的旅客,多建议先游澳门,后去香港,免得因两地落差太大而失望。在他们的眼中,澳门是落后,老旧。

我和阿英在澳门逛了两天,竟然对澳门情有独钟。首先,日初带我们在澳门,氹仔,路环之间转一个大圈,第一站,来到建筑在路环山顶公园附近的妈祖文化村 - Aldela Cultural de A-Ma。著名的妈祖塑像- Estatua da Deusa A-Ma 就建在这里的最高点。妈祖的脸上,被雕塑出那种庄严且慈悲为怀的神情,令人赞叹。

反观在澳门,孙逸仙大马路对开的一座观音像,因是葡国人所雕塑,整个型态,简直是翻版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至今,澳门人每每说起,都带着揶揄的口吻。过后,我们去看黑沙湾-Baia de Hac Sa,整个沙滩都是黒沙。不过有一堆没一堆的黄土,觉得好奇怪。原来以前,葡国政府忽发奇想,要把黑沙遮盖起来。用了很多黄沙黄土,也没弄成功,半途而废,留下这不三不四的怪现状。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赶---赶----赶-----

16/10/2008,我们尽量在中午退房前,完成今天在香港的最后项目:逛花墟,雀鸟公园,
金鱼市场。穿过大商场,跟着商场内的指示牌,穿街过巷,两个多小时之内,把这三个地方,以及週围的人和物,尽收入数码相机内。

俺和阿英优哉游哉的,坐的士去尖沙咀中港客运码头,搭船过澳门。

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买了票,服务员催我们即刻上船,十二点船就开了。我和阿英拉着行李箱,连奔带跑,又上楼下楼,虽有自动电梯,跑得气也喘不过来。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新渡轮,友谊大桥Ponte de Amizade 横跨我们的头顶上,瞬间,我们已上了澳门外港客运码头 Terminal Maritimo de Macau 。
マカオ、マカオ、もう一度私達はここにい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