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星期二

疑问品第三 (1)

「六祖坛经」的「行由品第一」以及「般若品第二」已经温习过了,今天翻到了「疑问品第三」,这一品是记述六祖为韦刺史解释,他对达摩祖师说布施无功德,以及往生西方的疑问,故以「疑问」为品题。


一天,韦刺史为六祖准备了聚餐法会,吃过了斋饭,韦刺史恭请慧能六祖陞坐法座,自己和官僚、学士及信众整肃仪容,向慧能再拜顶礼,请问六祖说:
“弟子听和尚所说的法,实在微妙得不可思议,但还有一些疑问,希望和尚大发慈悲,特为大家解释说明一下。”

慧能说:“有何疑问就问吧,我当会给你解说。”

韦刺史说:“和尚说的法,岂不是达摩祖师的宗旨么? ”

慧能说:“是的。”

韦刺史问:“弟子听说达摩祖师当初度化梁武帝时,梁武帝问道:‘朕一生中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财物、广设斋会,有什么功德呢?’

达摩祖师说:‘实在说并没有什么功德。’ 弟子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希望和尚给解说一下。”

慧能答曰:“实在没有什么功德可说,不要怀疑先圣的话!武帝执着有为心怀杂念,不懂真正的佛法;建造寺庙、敕度僧人、布施供斋,那只是希求福报,不能把这福报当做功德,因为功德原本在法身中,不在于表面的行善事以求福报。”

慧能又说:“能自见真如自性就是功,能视一切众生平等就是德;每一个心念都没有滞碍,能认识自己的本性,予以巧妙的运用,这就是功德。内心谦虚就是功,外在的行为有礼即为德;不离真如自性而建立万法就是功,心体离却一切妄念就是德;不离开自己本有的佛性就是功,应用而不受外界污染就是德。假使要寻求功德法身,只要依照这样的原则去做,那便是真正的功德。”
“如果真是修功德的人,心就不会轻视他人,经常采取尊重别人的态度。倘若心常轻慢他人,二我之执没有断除,就自然没有功;自己的心性虚妄不实,就自然没有德;这就是因为我执自大而常常轻视一切的原故。”

“善知识!每一个念头都不离开佛性就是功,心思行为公平正直就是德;自己修心性就是功,自己修身行就是德。”
“善知识!功德必须从自己的本性中发现,不是靠藉着布施财物供养佛像所能求得到的。这就是福德和功德的区别,问题是武帝不认识真理,并不是我们的祖师说错了。”



2013年11月20日星期三

呼伦湖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以及满洲里市之间,有个水质属于半咸淡的呼伦湖。呼伦湖的水源来自於蒙古国的克鲁伦河(Kherlen River)以及从南面中蒙边境上贝尔湖流入的乌尔逊河。巴士在公路上奔驰,咱们就在睡睡醒醒中追看30集的连续剧《成吉思汗》。




这么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那般美丽的呼伦湖,而铁木真和其他的草原牧民,却得天天生活在互相杀戮和抢夺中,看来他们根本不会有啥闲情逸致,去欣赏日落余辉如何把大草原涂上一抹一抹的金黄,也不可能用心去感受,呼伦湖纯净原始的美。
那个时代的草原各个部落,长期征战,阿甲抢阿乙的老婆,阿丙又杀阿丁的首领,为了失去的牛羊牧场和女人,浓罩在茫茫草原上的、是一股仇杀的恶气和怨气。


话说蒙古草原历史上,匈奴、鲜卑、蒙古等游牧民族最常活动的区域,就是克鲁伦河流域。古时的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盖,在克鲁伦河畔被塔塔儿人毒死,也速盖的儿子铁木真就是在这里成长。

公元十二世纪,从克鲁伦下游至呼伦湖一带,全是一片水草丰茂、得天独厚的天然牧场,当时生活在这一带的部落叫做弘吉剌部,据说这是一个能干、高雅又富贵的部落。虽然弘吉剌部落没有勇士,却出产了很多美女,蒙古部落的男人,都以娶得弘吉剌部落的美女为荣。在战乱纷飞的草原上,弘吉剌部不断把美女嫁给那些有实力的部落首领,藉由联姻的关系,间接保护了自己族人的生命和财产。

铁木真九岁时,他的父亲也速盖带他到弘吉剌部与孛儿帖订下了婚约;就在1179年,17岁的铁木真带上丰厚的礼品,去弘吉剌部与孛儿帖完婚。往后的日子,每当铁木真要准备征战,必会带上孛儿帖、到克鲁伦河下游之处住上一段日子,静心思谋筹划战略。

公元1201年,曾经与铁木真结为安达(拜把兄弟)的扎木合,为了争夺草原霸主地位,与铁木真闹翻,联合了12个部落,组成一支5万人马的联军,顺着额尔古纳河南下,穿过呼伦湖,向铁木真杀奔而去。





远古时代的呼伦湖叫着大泽,意即很大的湖泊;奇怪的是,湖水的范围变化非常大,有时能达到几千公里,有时却小到离谱。清朝末年,呼伦湖有一段时间干涸了,竟然只剩下几个水泡和大片的湿地。幸亏到了民国时期,以及上个世纪的60至80年代,呼伦湖的水位重复上升,湖面又再经历了扩大的过程。




由於呼伦湖的面积很大,多条河流与之相通,加上有三十多个泉点,大量的地下水不断的补给之下,使到呼伦湖的水质能得到自净的效果。

清朝初年,游牧在湖边的蒙古人,对着广阔水天相连的呼伦湖,开始把它叫做“达赉诺尔”。蒙古语的“达赉”意为“海”,“诺尔”就是“湖”的意思,一望无际的呼伦湖,你说它是不是好像海一般的宽大呢?



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

满洲里 (2)



时值中国国庆10月黄金周,内地游客几乎把全国许多热门景点都攻陷的当儿,唯独出游的人潮,竟然没有泛滥到达满洲里!




晚饭后,咱们还能够随意的在街上闲逛,对寂静的街道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尤其对灯光灿烂的满洲里市夜景惊叹不已。由於晚上的气温实在太低,走不到两条街,凛洌的寒风把众人逼回旅馆休息。




拥有大约30万人口的满洲里市,居住着蒙古族、汉族、回族、朝鲜、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20多个民族。作为中俄边境城市的满洲里,自然受到俄罗斯文化颇大的影响,具有浓郁的俄罗斯文化氛围,连建筑物也很有俄罗斯的特式。加上经常到这里经商、旅游、购物、休闲的俄罗斯人,使满洲里成为一座独领中俄蒙三国风情,中西文化交融的城市。







在众多的俄罗斯传统工艺品中,最盛行的就是那些绘着可爱脸蛋、体型圆圆的木制套娃。以一个高30米为主题的大套娃,以及200个代表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小套娃,加上30个复活节彩色蛋,分布在占地6万平方米、被打造为旅游休闲和娱乐的满洲里套娃广场上。

Matryoshka doll,也即是俄罗斯套娃(Russian nesting doll),最初出现在19世纪的90年代。在莫斯科的Abramtsevo,画家Sergey Malyutin,见到来自日本本州的一套七福神玩具,那是由最外面的秃头寿星,套着里面七个小神像。Malyutin 得到启发,也设计了一套八个的玩具,由工匠Vasily Zvyozdochkin 刻制,然后自己彩绘。最外面是一个穿着传统服装、抱着公鸡的女孩,里面则分别是男孩和女孩,最最里面的是一个婴儿。

1900年,艺术赞助人Sawa Mamontov的妻子,把Malyutin的作品带到巴黎世界博览会参展,获得了铜牌奖。自此,俄罗斯各地都开始制造这种木头娃娃,销往世界各地。
在俄罗斯农村,许多妇女的名字都叫做Matryona或Matriosha ,那些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藏着多个小娃娃,和那些健壮又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的体型最为相似,於是雕刻精致、色彩鲜亮的木娃娃名字,就叫做Matryoshka 了。



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满洲里 (1)



清朝末期(公元1896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去俄罗斯祝贺沙皇的加冕典礼,还有另一任务,就是与沙俄签订一项丧权辱国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在中国的领土上修筑一条东清铁路,让西伯利亚大铁路穿过中国领土,直达海参崴。



由于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沙俄趁着清政府内忧外患的当儿,实行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部丰富的资源,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侵略、达到控制远东的目的。藉着要共同防御日本为由,沙俄迫清政府签下条约,从1896年到1903年,以哈尔滨为中心,铁路往西延伸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



最初的满洲里地区,被蒙古牧民叫做“霍勒金布拉格”,蒙语的意思是“旺盛的泉水”,因为这里有一个四季喷涌不止的泉眼。1902年,俄国人把刚建好的东清铁路进入满洲地域的第一个车站,取名Manczuria,后人顺带把“满洲里”这个车站名也作为地名了。




北面紧接俄罗斯,西连蒙古国,拥有百年历史的满洲里,今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沿边陆路口岸,为中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和那些独立出来的吉吉坦坦国家,以及欧洲的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连运大通道。单是中俄贸易的陆路运输,这个口岸城市就担当着60%以上的任务。




1994年8月,中俄两国勘察边界结束时,定在中俄边境线上的第41号界碑。据说在93年以前,这个位置是中俄两国贸易往来的客货混用通道。随着双方贸易的发展,通货量不断增加,1993年新建了公路口岸,满洲里国门与俄罗斯国门之间,就有了第41号界碑。




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欧洲战场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中国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满洲里口岸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五十年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国家的海上封锁,作为共和国主要外贸通道的满洲里,对支持全国的经济建设上,作了很大的供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