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犹觉也;分为四门: 开觉知见,示觉知见,悟觉知见,入觉知见。若能开觉知见闻开示,便能悟入,即觉知见,本来真性而得出现。
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
彼即是佛,已具己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
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
吾亦劝一切人,於自心中常开佛之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嗔嫉妒,谄佞ning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
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汝须念念开佛知见,勿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汝若但劳劳执念,以为功课者,何异犛mao 牛爱尾?
译文:
佛,意义犹如觉,分有四门:令众生开“觉知见”,示众生具“ 觉知见”,令众生悟“ 觉知见”,令众生入“ 觉知见”。如果能在听闻开示时,便能顿悟契入,那么本具的自性、佛性、真性就能显现。
你注意不要错解经义!一听到佛说开、示、悟、入四种知见,就误以为是佛才有的知见,没有我辈凡夫的份。倘若误作这样见解,就是诽谤佛经诋毁佛陀。
他即然是佛,已经具有佛的知见了,何须还要再开佛知见呢?你现在应当信:所谓【佛知见】,只是你自己的心,心外再也没有别佛的知见了。
因为一切众生,自己蒙蔽了光明的心性,贪恋着六尘外境,外有所缘而内心生起妄想的纷扰,甘心受着尘劳的鞭策驱使,所以才劳动了大觉世尊,从三昧起,来世间为我们指点迷津,苦口婆心地说了种种方便法,劝令众生息止贪爱等妄想执著,不要向心外去妄求,原本就和诸佛无二无别,所以说是开佛知见。
我也常劝一切人,在自心中要常常打开佛的知见。世间的人心地不正,愚昧迷执造种种罪,口说善言心怀恶念,贪爱嗔恚(hui )嫉贤妒能,谄媚妄言自持慢人,侵犯别人损害他物,这就是自己开了佛的知见了。你必须要念念自开佛的知见,切勿自开众生的知见!
众生若能呈现真心,般若智慧自然就会显现,而且要经常观照自心、本心,不要再让自心、本心又变成了意识心。能开佛的知见,就是佛出世间;开众生的知见,就是还在众生世间。你若只晓得劳劳地执著念诵法华经文,以为这是日常应做的功课,把意识心当成是最重要的,这和那犛牛爱惜牠自己的尾巴又有什么不同呢?
论议:
法华经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法身是慈悲平等的,不平等就不慈悲;般若、法身是没有任何差别相,没有任何保留的。法身充遍法界,是所有加持的源头,所有的力量皆从法身、般若而来。般若、法身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其能量可大可小,随众生的因缘而起无量变化的。但是末法时期的众生不解此理,往往把佛当成神来拜,只希望佛能庇佑,却不知佛法的真谛。
释迦牟尼佛云:【不解如来真实义,谓之谤佛。】
佛是住一合相,住自性佛位,绝没有我慢之心,此谤佛的【佛】不是指佛具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差别相而言,而是指本来存在的法身。如来即是佛性,即是十大一如的功能,错解如来的涵义,即是谤佛。
其实,众生皆有佛性,诸佛有的知见,众生亦有,所以不能小看自己,说我辈无份。
世尊从三昧起,起的是千百亿无量化身,化身是随著众生的因缘而显现的,众生有什么样的因缘,佛就现什么样的化身。
《华严经》云:如是思维,如是显现。众生如何的思维,就会有如何的境相产生;所谓思维即是贪爱尘境。
当众生的思想观念与佛的一样时,就是出世法;当众生的思想观念仍停留在凡夫的层次时,即是世间法。所以法达不应该一直执著在念诵经文,把意识心当成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