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两个多月又过去了。
还记得上回的‘行由品’,读到惠能启悟了惠明。
今天再拿起书本,继续温习。
惠能也是一路被所谓的一些恶人追寻着,后来到了广东省曲江县,东南五十里的曹溪,在一处名为四会的地方,隐身在猎人队中。
如此过了十五年,在这些日子里,惠能常给猎人随机说法;猎人令他看守猎网,惠能则把落网的禽兽全部放生。用餐时,惠能把蔬菜放入肉锅里煮,自己只吃肉边的蔬菜。
佛教的标准是‘在可能的环境中必须素食’,而惠能在猎人队中那种不可能的环境下,也坚持只吃肉边菜。
佛门素食目的,就是反对‘弱肉强食’,以表示万物一体之仁;根除‘杀心的动机’以维持全人类的共同生存。
今天我们要提倡和实行‘素食’,除了维护身心的健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挽救频临绝灭的地球。
终于来到了那一天,惠能心血来潮,是时候弘法了,怎可以永远躲藏在猎人队中呢?於是,惠能告别了猎人队,到广州法性寺。
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旗幡随风飘动,有僧人说是‘风在动’,另有人认为是幡在动。惠能走上前向众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对二僧争辩风动幡动,告诉他们两者都不是,动的只是人心。
到了云门大师其中一个弟子巴陵和尚,他翻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即不是风幡,又向什么处著?有人为祖师出气,出来与巴陵相见。”
到了雪窦和尚又更翻案说:“风动幡动,即是风幡,又向什么处著?有人为巴陵出气,出来与雪窦见!”
后来野堂普崇禅师举上示众,唱云:“非风非幡无处著,是风是幡无处著。辽天俊鹘悉迷踪,踞地金毛还失措。呵!呵!呵!令人转忆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
佛心才禅师颂云:“指出风幡俱不是,直言心动也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农家旧翠微。”
临济的四料简法即是:
一、说风幡动,是夺人不夺境(存境泯心)。
二、说不是风幡动是心动。是夺境不夺人(存心泯境)。
三、说风幡心动都不是,是人境俱压(泯心泯境)。
四、说风幡心动都是,是人境俱不压(存心存境)。
总论:即然俱夺俱不夺,到了:“不存不泯亦泯也存”的地步,还能问个:“向什么处著么?”
说到存境泯心,是境尚存在而心已死,此环境的作用是不以色心同外界相接触,乃在於泯除了此心,及此色心与外界的色相兩相結合,才在造業与攀缘的过程中,入於受环境所左右。
存心泯境,即在於泯除此环境而不动心,則是境转而心不转,才是入於泯境存心。即是不動心-不動如如是也。但在於眾生皆难以大至此境界,故而泯境而存心,乃在於是境转而心不转。当今世上就少有了,都是受境來转,很难转境,更何況转心境是比较容易,转环境是比较困难了。
詩曰:泯境存心是转境 转境必要靠推因
泯心存境较容易 心境转化心尚存
“泯心泯境”必是破除一切虛妄与实相的世界,也必要在禅门中來发扬,即是“不动心,不动相”又在一切法界。在佛、道兩教,要能提倡对心性灵性的超越,必得超越泯心泯境的世相,否則必受色界所左右。若沒有泯心泯境,也无法达到超越提升的条件。
在“存心存境”的过程中,明了一切世间相,更能了知一切世间相的本体。存心即是对外相一切能了知,存境則是通过外在的磨煉,达到成熟的阶段。泯心泯境,存心存境,都是追求向上提升的基本要素。
还记得上回的‘行由品’,读到惠能启悟了惠明。
今天再拿起书本,继续温习。
惠能也是一路被所谓的一些恶人追寻着,后来到了广东省曲江县,东南五十里的曹溪,在一处名为四会的地方,隐身在猎人队中。
如此过了十五年,在这些日子里,惠能常给猎人随机说法;猎人令他看守猎网,惠能则把落网的禽兽全部放生。用餐时,惠能把蔬菜放入肉锅里煮,自己只吃肉边的蔬菜。
佛教的标准是‘在可能的环境中必须素食’,而惠能在猎人队中那种不可能的环境下,也坚持只吃肉边菜。
佛门素食目的,就是反对‘弱肉强食’,以表示万物一体之仁;根除‘杀心的动机’以维持全人类的共同生存。
今天我们要提倡和实行‘素食’,除了维护身心的健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挽救频临绝灭的地球。
终于来到了那一天,惠能心血来潮,是时候弘法了,怎可以永远躲藏在猎人队中呢?於是,惠能告别了猎人队,到广州法性寺。
当时印宗法师正在讲涅槃经,旗幡随风飘动,有僧人说是‘风在动’,另有人认为是幡在动。惠能走上前向众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六祖对二僧争辩风动幡动,告诉他们两者都不是,动的只是人心。
到了云门大师其中一个弟子巴陵和尚,他翻案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即不是风幡,又向什么处著?有人为祖师出气,出来与巴陵相见。”
到了雪窦和尚又更翻案说:“风动幡动,即是风幡,又向什么处著?有人为巴陵出气,出来与雪窦见!”
后来野堂普崇禅师举上示众,唱云:“非风非幡无处著,是风是幡无处著。辽天俊鹘悉迷踪,踞地金毛还失措。呵!呵!呵!令人转忆谢三郎,一丝独钓寒江雨。”
佛心才禅师颂云:“指出风幡俱不是,直言心动也还非。夜来一片寒溪月,照破农家旧翠微。”
临济的四料简法即是:
一、说风幡动,是夺人不夺境(存境泯心)。
二、说不是风幡动是心动。是夺境不夺人(存心泯境)。
三、说风幡心动都不是,是人境俱压(泯心泯境)。
四、说风幡心动都是,是人境俱不压(存心存境)。
总论:即然俱夺俱不夺,到了:“不存不泯亦泯也存”的地步,还能问个:“向什么处著么?”
说到存境泯心,是境尚存在而心已死,此环境的作用是不以色心同外界相接触,乃在於泯除了此心,及此色心与外界的色相兩相結合,才在造業与攀缘的过程中,入於受环境所左右。
存心泯境,即在於泯除此环境而不动心,則是境转而心不转,才是入於泯境存心。即是不動心-不動如如是也。但在於眾生皆难以大至此境界,故而泯境而存心,乃在於是境转而心不转。当今世上就少有了,都是受境來转,很难转境,更何況转心境是比较容易,转环境是比较困难了。
詩曰:泯境存心是转境 转境必要靠推因
泯心存境较容易 心境转化心尚存
“泯心泯境”必是破除一切虛妄与实相的世界,也必要在禅门中來发扬,即是“不动心,不动相”又在一切法界。在佛、道兩教,要能提倡对心性灵性的超越,必得超越泯心泯境的世相,否則必受色界所左右。若沒有泯心泯境,也无法达到超越提升的条件。
在“存心存境”的过程中,明了一切世间相,更能了知一切世间相的本体。存心即是对外相一切能了知,存境則是通过外在的磨煉,达到成熟的阶段。泯心泯境,存心存境,都是追求向上提升的基本要素。
泯心泯境算是最高境界了吧?
回复删除看过一首万空歌,唱的也大略是泯境的意思。
由此想到,能达到泯境的境地者,其修持真不是盖的,对色界的诱惑可以视而不见,高超啊!
别的不说,就只看这“不动心”,凡人如我,又怎么可能办到?Ninie, 肉边菜也算素食?
回复删除我还以为你去旅行了!
回复删除山城客,
回复删除云散水流去,寂然天地空,
人牛俱不见,正是月明时。
此为泯心泯境息妄功夫也。
玉燕,
回复删除惠能在那个时代已经是活学活用了。只要坚持自己的信行,肉边菜,碟边菜,都是行者的素食,也只是用来维持生命的体力而已。
俺在这个星期六才飞成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