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纵容恶,也别觉得事不关己。不屈于恶的淫威,整个环境才会变好,每一个人都是受益者。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更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 有人可以卑微如尘土,但绝不能扭曲如蛆虫。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赴一场布拉格音乐盛宴(3)
Miroslav Lastovka的小号,再吹起另一首Marche Heroic-Premiere Suite D Major,作曲人是法国的Jean-Joseph Mouret (1682-1738)。Mouret 的许多出色作品,使他成为自己国家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Cesar Frank(1822-1890)是一位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以及音乐教育家。1872年,他把中世纪神学家 St.Thomas Aquinas所写的圣歌Sacris solemniis其中一段Panis angelicus (Heavenly bread),编为男高音独唱、竖琴、大提琴和管风琴演奏。
当这首庄严、肃穆、旋律优美兼带点哀怨的曲子,经过近代的多名音乐家演绎后,Panis angelicus 已经成为一首经典名曲。不少音乐家也因为演绎了这首曲子,使他们的事业在世界乐坛上,更加大放光彩。好像大胖子Luciano Pavarotti、Placido Domingo;女高音Kiri Te Kanawa、Jessye Norman等。
真不愧是捷克国家大剧院的女高音,Yvona Skvarova 不需借助麦克风,清晰宽柔的歌声,盘旋在St.Nicholas 教堂里的空气中,“Panis Angelicus,Fit panis hominum;---------Pauper, pauper Servus et humilis.” 听得整颗心都好像要溶掉了!
意大利男高音Andrea Bocelli ,可以说把这首“天使面包”唱得出神入化的其中一位,也令人听得如痴如醉,侬港(讲)是伐(吗)?
第5首演奏的曲子,就是Brandenburger Concerto No.2 F Major, BWV 1047的第一乐章(快板)。欣喜明亮的乐声,把欢乐和希望,注透了每个人的身心。
德国作曲家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曾经写了一套管弦乐组曲-Brandenburger Concerto,共有6首, 是巴哈最负盛名的管弦乐作品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1977年,从美国Nasa太空站,发射了两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Voyager 1 ”和“Voyager 2 ”。每一艘太空探测器都放上一张金唱片,而上面这首快板的第一乐章,就是收录在The Voyager Golden Records里面的其中一首乐曲。
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赴一场布拉格音乐盛宴(2)
音乐之父巴哈于1750年逝世,复调音乐-polyphony逐渐式微,被乐风简洁实用的主调音乐-homophony所取代。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了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慢慢变成具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
这个时期,在维也纳连续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他们就是交响乐之父海顿-Franz Joseph Haydn,神童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以及乐圣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虽然海顿出生在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贝多芬则是德国人,但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学音乐乃至成名,所以后人把他们叫做“维也纳三杰”。
在布拉格旧城区,巴洛克风格式的圣尼古拉斯教堂-St.Nicholas Church,在夏季的每个晚上,来自捷克国家剧院,国家歌剧院的音乐家们,都会在这所教堂里举行两场小型音乐会。教堂开始建于1732年,由Antonin Braun 负责装饰和雕刻,内部设计灵感来自于巴黎的the chapel of St.Louis-des-invalides,壁画则全是Peter Adam the Elder的杰作,用了5年的时间才完工。
小型音乐会演奏的大多是Chamber music,又称室乐,是一种古典音乐作品的体裁,由两个到九个人合奏,没有指挥-conductor,每个表演者拥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演奏室内乐是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没有足够经验者是不能胜任的。
由Miroslav Lastovka 吹起trumpet-小号(小喇叭),开始第一首法国作曲家Marc-Antonie Charpentier(1643-1704) 的作品Te Deum D Major (Prelude)。
国家大剧院的女高音Yvona Skvarova 唱出Ave Verum Corpus,这是一首经文歌-motet in D major (K618),是莫扎特写给他和海顿的朋友,名叫Anton Stoll。
这个时期,在维也纳连续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他们就是交响乐之父海顿-Franz Joseph Haydn,神童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以及乐圣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虽然海顿出生在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贝多芬则是德国人,但他们都是在维也纳学音乐乃至成名,所以后人把他们叫做“维也纳三杰”。
在布拉格旧城区,巴洛克风格式的圣尼古拉斯教堂-St.Nicholas Church,在夏季的每个晚上,来自捷克国家剧院,国家歌剧院的音乐家们,都会在这所教堂里举行两场小型音乐会。教堂开始建于1732年,由Antonin Braun 负责装饰和雕刻,内部设计灵感来自于巴黎的the chapel of St.Louis-des-invalides,壁画则全是Peter Adam the Elder的杰作,用了5年的时间才完工。
小型音乐会演奏的大多是Chamber music,又称室乐,是一种古典音乐作品的体裁,由两个到九个人合奏,没有指挥-conductor,每个表演者拥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演奏室内乐是需要有较高的技术能力,以及艺术修养,没有足够经验者是不能胜任的。
由Miroslav Lastovka 吹起trumpet-小号(小喇叭),开始第一首法国作曲家Marc-Antonie Charpentier(1643-1704) 的作品Te Deum D Major (Prelude)。
国家大剧院的女高音Yvona Skvarova 唱出Ave Verum Corpus,这是一首经文歌-motet in D major (K618),是莫扎特写给他和海顿的朋友,名叫Anton Stoll。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赴一场布拉格音乐盛宴 (1)
去欧洲最最重要、最不可以错过、必定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啥?
哈哈哈~~~~无论如何,当然是要去赴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咯!
欧洲古典音乐,就是欧洲文化的结晶,包含有交响乐、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等。说到欧洲古典音乐,自然就会追溯到公元6世纪末,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了3千多首圣歌,名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这些完全没有乐器伴奏,只用大男人和小男孩、在教堂里口头传唱了多年的圣咏,直到9世纪才开始记谱。也正是从这些单音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发展出一种丰富的复调音律,成为日后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来到1450年,教廷的威信和势力开始衰弱,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下,人们的思想有了新的突变,音乐也随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各领域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欧洲音乐也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600至1750年,欧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那就是巴洛克时代-Baroque,这时期的音乐,相继打开了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音乐之父的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哈,George Frideric Handel-韩德尔,Antonio Vivaldi -维瓦蒂等作曲家。
哈哈哈~~~~无论如何,当然是要去赴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咯!
欧洲古典音乐,就是欧洲文化的结晶,包含有交响乐、管弦乐、歌剧协奏曲、器乐独奏等。说到欧洲古典音乐,自然就会追溯到公元6世纪末,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礼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整理了3千多首圣歌,名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
这些完全没有乐器伴奏,只用大男人和小男孩、在教堂里口头传唱了多年的圣咏,直到9世纪才开始记谱。也正是从这些单音部的圣咏中,逐渐孕育发展出一种丰富的复调音律,成为日后西方艺术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来到1450年,教廷的威信和势力开始衰弱,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下,人们的思想有了新的突变,音乐也随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各领域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欧洲音乐也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
公元1600至1750年,欧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那就是巴洛克时代-Baroque,这时期的音乐,相继打开了现代演奏会的先河。代表人物有:音乐之父的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哈,George Frideric Handel-韩德尔,Antonio Vivaldi -维瓦蒂等作曲家。
巴洛克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就好像这首Air on the G String,出自德国作曲家巴哈的管弦乐组曲,Suite No.3 in D major BWV 1068中的第二乐章,由德国小提琴家August Wilhelm改编而成。
Messiah HWV56,是巴洛克时期,为出生于德国,后来入籍英国的著名音乐家韩德尔所创作的一部大型神剧,也是他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其中第二部分终曲《哈利路亚大合唱》,更是响遍了全球的大小合唱团以及教堂里的唱诗班。超越了宗教音乐界限的Messiah,已经成为音乐史上的不朽之作。
众多巴洛克著名音乐创作中,当然少不了Antonio Vivaldi 在1723年所写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歌》-The Four Seasons。
2012年9月18日星期二
般若品第二 (3)
复习上一篇,转眼又过了33天,应该是时候再拿起书本了。
惠能又说: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文译作‘到彼岸’,也就是‘离生灭’的意思。
心著所缘之境,则生灭便随而现起,如同水的起伏有波浪,这波浪的生灭境,就叫做此岸;
如果心离开所缘之境,则生灭便无由现起,如同水的平静通流,这无波无浪的无生灭境,就叫做彼岸;亦即是波罗蜜。”
“善知识,迷性而不悟的人,只知道口念,念的时候,即已不真不是。如果能够念念心行,才是真实不菲的真如法性。悟此法性的即是般若法,随顺法性修行的人,即是般若行。不如是修,就是凡夫;若能一念如是修行,自身当体即与佛平等无异。”
“善知识,凡夫原即是佛,烦恼原即是菩提,前途迷性即是凡夫,后念悟得即是佛;前念执着于境即是烦恼起,后念离于所执之境,即是菩提现。”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高尚的第一佛法;不论现在过去未来,三世诸佛都从般若法中出。应当运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是修行,必定能成就佛道,把贪、嗔、痴三毒,变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佛教说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所有凡人皆困在生死轮回中,故皆在此岸。而圣人则已从此岸,渡过烦恼河,到达彼岸。生死中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彼岸涅槃中则无有众苦,只有无为寂静之乐。
何谓生灭不生灭?何谓此岸又彼岸?何谓烦恼与菩提?其实都只是一心诸态的各种名称而已。所以说:“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
若真识得此性,则对一切生灭、此岸、烦恼等等,当下即悟原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本来非有起亦非有尽。如是一切法非有起非有尽,就是最尊贵最高尚第一的般若波罗蜜多。
(论议)
心垢是无明的本质,我执为众苦的根源,万法唯心,心无外法;佛教的特色,唯是“直指人心”。
学佛的目的,也就是要开启人人原本具有的一颗佛心,即觉悟之心,清净真如心,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解脱心;亦即是菩提心,亦名无生心。
佛心是放下、宽容、智慧、无欲、平常心、慈悲、力量、随缘。
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唯有放下,才能得到自由快乐,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就等于能成佛得道。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惠能又说:
“波罗蜜是印度语,中文译作‘到彼岸’,也就是‘离生灭’的意思。
心著所缘之境,则生灭便随而现起,如同水的起伏有波浪,这波浪的生灭境,就叫做此岸;
如果心离开所缘之境,则生灭便无由现起,如同水的平静通流,这无波无浪的无生灭境,就叫做彼岸;亦即是波罗蜜。”
“善知识,迷性而不悟的人,只知道口念,念的时候,即已不真不是。如果能够念念心行,才是真实不菲的真如法性。悟此法性的即是般若法,随顺法性修行的人,即是般若行。不如是修,就是凡夫;若能一念如是修行,自身当体即与佛平等无异。”
“善知识,凡夫原即是佛,烦恼原即是菩提,前途迷性即是凡夫,后念悟得即是佛;前念执着于境即是烦恼起,后念离于所执之境,即是菩提现。”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最尊贵最高尚的第一佛法;不论现在过去未来,三世诸佛都从般若法中出。应当运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是修行,必定能成就佛道,把贪、嗔、痴三毒,变为戒、定、慧三无漏学。”
佛教说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所有凡人皆困在生死轮回中,故皆在此岸。而圣人则已从此岸,渡过烦恼河,到达彼岸。生死中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彼岸涅槃中则无有众苦,只有无为寂静之乐。
何谓生灭不生灭?何谓此岸又彼岸?何谓烦恼与菩提?其实都只是一心诸态的各种名称而已。所以说:“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更无别法。”
若真识得此性,则对一切生灭、此岸、烦恼等等,当下即悟原是自性。一切法不离自性,本来非有起亦非有尽。如是一切法非有起非有尽,就是最尊贵最高尚第一的般若波罗蜜多。
(论议)
心垢是无明的本质,我执为众苦的根源,万法唯心,心无外法;佛教的特色,唯是“直指人心”。
学佛的目的,也就是要开启人人原本具有的一颗佛心,即觉悟之心,清净真如心,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解脱心;亦即是菩提心,亦名无生心。
佛心是放下、宽容、智慧、无欲、平常心、慈悲、力量、随缘。
放下是一种大度,是一种彻悟,是一种灵性,唯有放下,才能得到自由快乐,才能真正得到解脱。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也就等于能成佛得道。惜缘随缘,才能以佛心看缘起缘落。
2012年9月15日星期六
到东欧、访胡斯
踱步来到布拉格旧城广场上,双目开始四处搜寻,啊哈!终于看到了,就是这座捷克民族英雄Jan Hus(胡斯)的雕像纪念碑。胡斯是一位哲学家、宗教家,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说是宗教改革的先行者。
1369年,出生在波斯米亚南部、一个小镇Husinec的捷克农人家庭的胡斯,早年来到布拉格,在教堂和唱诗班工作以维持生计。1396年,胡斯在布拉格大学修完了硕士学位,1400年成为一名神父。1402年,在波斯米亚布拉格大学当校长,除了在大学教书,也在附近的伯利恒教堂(Bethlehem chapel)讲道。胡斯为人正直,尤其强调教士的生活应该非常严谨和圣洁,他深受英国威克里夫(John Wycliffe)的著作影响。
威克里夫是中世纪末期的改教先驱,曾经公开批评教宗和圣职人员,政教不分、生活行为靡烂腐败,教宗所立的规条也不符合圣经的教导。当时,圣经只能由神职人员阅读,一般信徒就只能完全听信神父对经典和教义的解释。威克里夫和几位朋友,联手把拉丁文圣经翻译成英文,使普罗大众也能够读懂圣经,不会再被盲目的误导以及受教会的控制。
12到13世纪时,德国人觊觎捷克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矿藏,开始往那儿大量移民。最初移入的教士和僧侣,很快就掌握了捷克教会寺院的所有要职,也占据了捷克近一半的土地。为了要巩固教会的势力,大批德国骑士被招引入境,更成为了捷克农民的大地主。处身社会低下层的农民和平民,前被捷克封建地主压榨,后又被移民入侵的教会和贵族集团霸占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的罗马天主教皇,把教廷收入的主要来源指向捷克,通过教会在民间大肆搜刮,征收苛税。在很早以前,波斯米亚己经酝酿着一股强烈的反罗马教会意识。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教会上层全是德国人,又是最大的封建主剥削者,从14世纪后期开始,捷克人民愤然掀起一场浩大的反教会运动,他们的领导者就是胡斯。
胡斯首先把圣经译成捷克文,在反教会运动中,出现了捷克教士以捷克语讲道、揭露教会贪财滥权的罪行、批评德国贵族、抨击教士的奢侈堕落、批评教皇派人到捷克兜售赎罪卷、主张改革教会、否认教皇拥有最高权力、甚至主张把教会财产收归国有。
教皇代表的天主教会有赎人罪孽的资源,有让人死后升入天堂的钥匙,有权宣布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人、到罗马朝圣的人、均能得到救赎。后来的教皇索性宣布,不能前往罗马朝圣的人,可以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得救赎,并发行代表已经朝圣的文书,这种文书就被称为“赎罪卷”。
胡斯的言行激怒了德国教士和罗马教廷,1414年,在被召往参加君士坦丁堡(Constance)举行的宗教会议时,教宗约翰二十三世(Antipope John XXlll)逮捕了胡斯,以异端罪名把他关进监狱。当时的皇帝Sigismund,虽然早前承诺保证胡斯的安全,最后也无济于事。8个月后,身体虚弱的胡斯,被绑在火刑柱上,活活的烧死了。
胡斯的被害,加速把波斯米亚人民推离教宗的教义,也促使罗马教廷宣布讨伐他们。教宗马丁四世(Pope Martin lV)发出诏书(Papal bull),对胡斯和威克利夫所有改革派的支持者,一律格杀勿论!
1419年,罗马教廷的“十字军”再度兴起,与胡斯信徒展开了大约15年的胡斯战争(Hussite Wars)。胡斯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战争初期到中期,在Jan Zizka的卓越领导、以及波斯米亚当地先进的兵器工业支援下,胡斯信徒多次击败了十字军。后来Jan Zizka 病逝,胡斯党人分成两个党派:Utraquists和Taborites。经济和政治上较为稳固的Utraquists开始和封建天主教阵营勾结,于1434年的Battle of Grotniki,打败了贫民革命军Taborites,胡斯战争方始结束。
19世纪德国著名思想家Friedrich Engels认为,胡斯革命运动、就是等于捷克民族为了反对德国贵族、和德意志皇帝最高权力,而进行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战争。胡斯和Taborites信徒的思想,传播到捷克邻近各国以及整个欧洲,促进了往后更多的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15到16世纪,著名的德国修士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就继续着胡斯的脚步,他的宗教改革成果,改变了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在19世纪,胡斯成为反抗哈布斯堡王朝-The House of Habsburg统治的标志。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胡斯雕像完成;数十年后,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在苏联统治下,人们静默坐在胡斯雕像下,成为抗议共产党统治的一种表达方式。胡斯逝世的7月6日被称为胡斯日,也是捷克的公共假期。现在的捷克人,大部分自认为没有宗教信仰,而胡斯,却永远是他们的国家英雄。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夏日悠游
夏日炎炎正好眠,眠的是婴儿车里的小主人,狗狗可兴致勃勃,陪主人一起逛街去。
男主人说:“我们先去参观左边的总统府。”
女主人说:“我想先往右边去看圣维特大教堂。”
狗狗说:“喂!你们想好了没有?快点啦!我又没穿鞋子,太阳晒到石板发烫咧!”
今天生意好得不得了,看爸妈忙不过来,小胖自动帮忙卖冰激淋,真乖!
等一下!那边好像有好节目看哦!
好漂亮的姐姐哟!弹得好,又唱得妙!好听!好听!
你们别看我的主人好像很fit的样子,我还没累,他已经走得脚酸了,要坐下来喘气,真是外强中干,嘿嘿嘿!
幸亏有这位姐姐给寂寞孤独的帅哥捧场,靓仔,加油!
呵~~~呵~~~呵~~~好热好热,我们刚从山坡上下来,上面有个布达佩斯自由神像,很高很高喔!bye bye!
从布达佩斯的Gellert Hill 往下望,可以看见流经匈牙利的多瑙河咯!真是蓝色的多瑙河吔!哇啦啦!
不过不过,以前因为有个圣人叫做Gerard Sagredo,在1046年9月24日,被别人把他从山上往山下丢而毙命,所以这个只有235米的矮仔山,就是根据他而命名的。怎么人类永远是如此残忍和恐怖的呢?
哗!真是有个很高的铜像哦!
这个捧着棕榈叶、高14米的青铜像,矗立在26米的基座之上,建于1947年,是为了纪念世界第二次大战时被德军占领,匈牙利人民在苏联红军帮助下,终于得到了全境解放。
为什么人类永远都不会从历史上学习到教训?永远都那么喜欢战争?
哎呀,走慢点啦!都是主人的错,每天把食盘装得爆满,害我又重了两公斤,你说怎能跑得快哦?
听音乐会吗?好啊好啊!这是来维也纳必定要做的第一件事。
快点快点,快点上巴士,大家一起去兜风。
喂喂喂,你干嘛钻到我屁股后面来了?
哎哟!累得实在不能动了!
2012年9月7日星期五
2012年9月5日星期三
布拉格的“建筑之宝”
年初,当时天寒地冻,二女去布拉格出差,寄回来一张教堂的照片,令俺印象深刻。
今次和大小姐踏足布拉格,该教堂的影子首先就出现在俺脑海里。离开总统府不远,圣维特大教堂( St. Vitus' Cathedral) 巍峨的矗立在眼前。
捷克最大和最重要、也是罗马天主教布拉格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是由波斯米亚公爵瓦茨拉夫一世(Wenceslaus I. Duke of Bohemia)开始打造于公元925年。早期的教堂只是一座罗马式圆形建筑,1060年,布拉格主教区成立,当时的王子Spytihnev二世,认为原本的建筑物实在太狭小,于是一座更大更具代表性的罗马式教堂(romanesque basilica)扩建在原址上。
1344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下令加建一座哥特式(Gothic )教堂,因为他早已经有了一座心目中理想的教堂,那是可以用来进行皇帝加冕仪式、皇族死后葬身的墓穴、收藏帝王家最珍贵的文物;还有,就是把已经封为圣人的Wenceslaus的安息地兼作为后人向他朝圣之所。
第一名建筑师是法国人Matthias of Arras,来自罗马教皇宫廷。Matthias设计了法国哥特式的总体布局,但他只完成了一小部分的建筑就去世了,那就是一座唱经楼的东端部分。
1352年,一个只有23岁的年轻人,接下了Matthias未完的教堂工程,他就是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师Heilig-Kreuz-Munster的儿子,名叫Peter Parler。当Parler 完成了Matthias原先所有的计划,包括唱经楼北侧的圣器室、南侧的小礼拜堂等,他开始以自己创新的设计,来继续建造教堂的工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Parler 所设计的拱顶(vault),有双倍的斜肋,相互交叉的肋,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同时也为天花板带来了生动的装饰图案,后来就有了所谓的Parler拱顶或网状拱顶。除了拱顶,Parler的新颖设计还包括:钟形圆柱、精巧的穹形拱顶(dome vault)、天窗(clerestory)、花饰窗格(tracery)等。
具有雕塑和木刻基础的Parler,在他负责的建筑中,也自然而然加入了这两项元素。在托臂、走廊过梁、尤其是拱廊上的那些半身雕像,包括有王室成员、圣人、布拉格主教,以及两位建筑师-Matthias和Parler自己的浮雕。因为查理四世又让Parler去建造查理大桥,及修建捷克全境其他教堂,遂把建造圣维特大教堂的工程拖延缓慢。到了1397年,Parler去世时,只有唱经楼以及耳堂的一部分完成。
1399年,Peter Parler的两个儿子,Wenzel Parler 和 Johannes,加上 Parler工作坊的一名成员 Petrilk,三位大师联手下,耳堂和南侧的大钟楼才得以完工。
由于15世纪上半叶的胡斯战争(Hussite War),教堂工程完全停顿,教堂里的好些摆设、画像、雕塑也遭到破坏。1541年的一场大火,把教堂加倍的毁坏。
断断续续的工程进行了几个世纪,始终也没有完成,直到1844年,圣维特教堂的一名神职人员Vacslav Pesina,和哥特复兴式建筑师Josef Kranner,在布拉格一次德国建筑师的聚会中,制定了修复和完成教堂的计划。1870年,新中殿终于奠定基础。Josef Kranner死于1873年,建筑师Josef Mocker 接管了重建的工程,在他去世以后,由最后一名建筑师Kamil Hilbert接棒。
来到1920年代,雕塑家Vojtech Sucharda 开始教堂的装饰工程,捷克籍画家与装饰品艺术家Alfons Mucha 负责装饰中殿北部的新窗户。
1925-1927年,由Frantisek Kysela设计了玫瑰窗,描绘圣经中的创造故事,被后人视为艺术极品。经历了大约600年的时间,圣维特大教堂终於在1929年全部建成,有“建筑之宝”的美誉。这里收藏了查理四世的纯金皇冠、金球和令牌。教堂地下室就是查理四世和他的4个老婆、还有温斯拉夫国王、玛丽亚泰瑞莎女皇等的陵墓。
捷克人虽然有了这么一件宝贵的艺术结晶,却以一栋现代建筑物把它连接起来,真是看得俺目瞪口呆,那些Matthias、Parler 等建筑大师,不知会不会气得从墓穴里跳出来大喊:“ zastavit! co to děláš?”
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漫步布拉格
捷克是一个只有1050万人口的国家,却拥有10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几百个城堡和庄园,为捷克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收入。据统计,2010年,捷克光靠旅游的收入,就达到1274亿克朗(Czech Koruna),约合72亿美元。多年以来,最初到布拉格旅游的是以德国人为最多,也许是近距离的缘故。到了2004年,英国游客大增,达60万名,甚至超越德国游客,接下来意大利游客也争相涌往布拉格。众多欧美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的增长速度为最快,在2010年,到捷克旅游的俄罗斯游客甚至达到41.3万人次。
1984年,由于捷克裔法国作家Milan Kundera 的畅销小说《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再加上1988年所拍的电影《布拉格之恋》,间接把世人的注意力引向捷克那些美丽的城堡、以及许多兴建于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计有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Rococo-late Baroque)、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数量最多和最特出的,要算是中欧的巴洛克风格以及哥特式建筑。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像欧洲其他城市,没有遭受到很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历史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从山坡上远望过去,只见布拉格市区各种尖塔和圆顶高低错落,变化丰富,塔林成片,故有“千塔之城”的美誉。建筑屋顶多为朱红色,象牙黄色的墙,在阳光下色彩绚丽夺目,所以又被称为“金色城市”。
位于伏尔塔瓦河(Vltava River)丘陵上的布拉格城堡,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60多年来,历届总统都在堡内的办公室上班,所以这里也是现代名符其实的总统府。
城堡附近,4人帮的Prague Funfair Orchestra在演奏波斯米亚民族音乐,他们录制了CD和DVD出售。
1984年,由于捷克裔法国作家Milan Kundera 的畅销小说《 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再加上1988年所拍的电影《布拉格之恋》,间接把世人的注意力引向捷克那些美丽的城堡、以及许多兴建于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计有罗马式、哥德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Rococo-late Baroque)、新古典主义、新艺术运动风格到立体派和超现代主义;数量最多和最特出的,要算是中欧的巴洛克风格以及哥特式建筑。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像欧洲其他城市,没有遭受到很严重的破坏,大部分历史建筑得以保存下来。从山坡上远望过去,只见布拉格市区各种尖塔和圆顶高低错落,变化丰富,塔林成片,故有“千塔之城”的美誉。建筑屋顶多为朱红色,象牙黄色的墙,在阳光下色彩绚丽夺目,所以又被称为“金色城市”。
位于伏尔塔瓦河(Vltava River)丘陵上的布拉格城堡,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60多年来,历届总统都在堡内的办公室上班,所以这里也是现代名符其实的总统府。
城堡附近,4人帮的Prague Funfair Orchestra在演奏波斯米亚民族音乐,他们录制了CD和DVD出售。
待续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