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

头顿的耶稣山


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有座710米高的驼背山,葡文叫做Corcovado,驼峰之巅的巨大岩石上,矗立着一尊高达38米的耶稣十字像,久而久之,驼背山也被人称作耶稣山。

而在越南最南端的头顿市(Vung Tau),也有一座类似的耶稣像,这座耶稣像可稍微矮了一点,不过也有32米高,站在一个4米高的平台上,为越南天主教会在1974年所打造,化了19年的时间才完成。不过也有报道说是1974年,正值南北越战,美国人在头顿建立耶稣像,以守护当地人民的安全。是真的吗?试问美国人在越南所造的恶业,又岂是一座耶稣像就可以赎罪的呢?




耶稣像矗立在170米高的越南头顿迎山岭(Nho Mount)上,游人想近观耶稣雕像,首先就要慢慢爬完近千级的石阶,到达山顶。而耶稣石像内部,有一道窄窄的螺璇梯,游人可以順此爬上去,走出外面站在耶稣的肩膀上,欣赏四周的风景。可惜当日天气不佳,耶稣没把门打开。



站在越南头顿耶稣山上,望着浩瀚无边的南中国海,迎面吹着清凉的海风,怡人的景致会令人沉浸而忘我。隐约中,仿佛见到15世纪时期,许多欧洲传教士和商人,陆续在这块沼泽地登岸,Vung Tau (头顿),就是停泊的意思。



历史记载,越南曾经被中国直接统治了1060年以上,到了公元十世纪,逮到了机会,越南从中国领土分裂出去,成了独立国家,名为大越国;不过,依然和中国脱离不了关系,因为还是中国的朝贡国、或藩属国。(不是番薯国哦!)

1428年,有个越南的地方豪绅,名叫黎利(越南语叫Le Loi),号召聚集了足够的势力,信心满满,公然与明朝抗战,把明朝军队击败,自立为王,建立后黎朝。



到了1527年,后黎朝南北分裂,(原来越南在这么早的时代,就已经闹分裂)北部由莫登庸(越南语:Mac Dang Dung) 控制,建立了莫朝。1592年,又变成了由姓郑的家族来掌控北部,而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



1771年,因为当时越南的广南阮王政权黑暗腐败不堪,有阮姓三兄弟,(姓阮的人在越南可真多)号召农民在越南南部的归仁府西山邑起义,统一全国,建立了西山朝。



17世纪初期,法国的传教士和商人已经进入越南,到了1802年,阮氏家族有个后裔名阮福映,藉法国人的势力,把因发生内乱、军部矛盾重重的西山朝阡灭,建立了阮朝,并派遣使者向中国清朝求封赐。当年的嘉庆皇帝,就封了这个姓阮的为“越南国王”,越南这名称,大概也由此而来。



阮福映可是个狠角色,当上皇帝后,残酷报复所有参加西山起义的人士,甚至把起义领袖阮文惠的坟墓也挖了起来,捣其骨骸,死人的头颅也不放过,割下来丢进牢狱里。这个自称嘉隆王的阮福映,加倍镇压人民,对农民横征暴敛,收税比以前的政府要超越三倍。



阮福映对自己的越南人很残暴,可是对一个名叫百多禄(越南语:Ba Da Loc)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却是毕恭毕敬。在他心目中,有史以来越南朝廷最杰出的外国人,只有一个百多禄。



百多禄的原名是Pierre Joseph Georges Pigneau,他在阮福映击败西山朝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皮耶(Pierre),是阮福映的顾问、重臣、兼总揽外交大权。从1794年起,百多禄就和姓阮的一起参加了所有战役,传教士在国外负责招兵买马,从法国殖民地的印度弄来两艘战船,又向澳门的葡萄牙人买了步枪等武器。



就因为最初阮福映藉用法国人来对付异己,从此以后,法国人在越南的势力渐加嚣张。法国经常以保护巴黎外方传教士为由,干预越南事务;阮朝已经逐渐意识到,法国天主传教士对自己的政治威胁。

19世纪的80年代中期,法国伙同西班牙组成联合舰队,炮击岘港(Da Nang),发动侵越战争,从此,越南历史进入了80年的抗法斗争。





或许,头顿的耶稣会觉得很纳闷;耶稣思想的中心,就在于“全心、全灵、全意、全力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以及“爱人如己”。为何竟然会有如此荒诞的信徒,打着宗教的旗帜,公然侵占他人领土,把人家的资源财物搜刮掠夺,运返自己的国家,更把他人的家园搞得腥风血雨?
一阵强风掠过,夹杂着耶稣的声声叹息,雨点也开始降落,耶稣脸上沾满了雨水,也许还混杂了痛心的泪水。



2013年7月24日星期三

越南阿潘

当咱们一团人步出胡志明市国际机场(Tan Son Nhat Airport),停在外头的一辆白色大巴、以及数位身穿红色越南传统服装的美女,份外引人注目。只道是这些人在等待着什么V.I.P.的大驾光临,随着被指往登上白色旅巴,美女即时给众人逐一套上胡姬花环,令人感觉有点受宠若惊,这就是越南旅行社老板阿潘的迎宾开场戏。

阿潘是道地越南人,却讲得一口标准华语,还取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名字,叫做潘德仁,越南话就念作Phan Duc Nhan。据说,越南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仁”(ngh)与 “和”(hoa)这两个字。
整个旅程中,招呼咱们的除了老板阿潘,还有地陪越南华人阿Kent,越南司机和一个行李搬运工,竟然出动了4个人来侍候,当可称得上是对咱们的特别优厚招待了吧!?




早上越南时间才九点多,阿潘说,他的客人坐了两个小时飞机,肚子一定饿了,于是第一时间就带咱们去吃越南牛肉河粉。
有如中国广东潮汕及闽南地区,越南河粉也是以大米制成,只不过这里的粉条比较细,看起来像米粉多过像河粉。越南人喜欢把生芽菜、香菜,加入一碗配上切片牛肉的煮汤河粉里吃,俺则宁可不加,以免那些生芽菜和香菜,把热汤的温度降低,碗里的食物味道就会大打折扣了。
吃过道地的越南牛河,方才知道番薯邦的越南河粉是不入格的,而在悉尼越南区Cabramatta吃过的越南烧鸡河粉,那简直是难吃得令俺永远都忘不了!




那些不吃牛肉的客人,别担心,可以吃猪肉河粉。比较起来,越南猪肉好像比咱们家乡的要好吃得多。自从在2007年加入WTO,越南已经成为亚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越南本土的家畜业发展迅速,市场急剧扩大,同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家和投资者,除了中国之外,越南是亚洲第二养猪大国。






吃完了越南河粉,阿潘吩咐司机把车驾到一处地方停下,说是要请咱们吃烧肉。只见整条街上都是烧肉档,除了烧肉,还有烧鸭、叉烧、烧排骨、培根、猪皮等等。切烧肉的美女,穿上质料有点透视的越南服装,把顾客的视觉和味觉都兼顾了。




阿潘也没忘记给咱们送上法国面包,这种越南法包,越南人称其为 Banh mi/ 饼面,除了用面粉,也加入米粉,质感较脆,比传统的法国面包轻,是一种具南亚色彩的法国面包。
19世纪后期,法国对越南开始殖民统治,直至1955年,美国把越南南方沦为他们的新殖民地,法国人被迫离开了越南,但是法式面包,从此成为了越南人民,每天在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必备食物之一。






吃喝玩乐中,很快午餐时刻又到了,在湄公河支流旁的水上餐厅吃午饭,实是人生一大享受,过后再去品尝著名的越南鲜奶。
原来越南人是很会喝牛奶的,由于乳业不断的引入先进高科技生产技术,越南乳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在十年内增加了二十几巴仙,光是全国的乳业商标,目前就已经注册了有三百多个。







阿潘陆续以湄公河新鲜肥美的鱼、虾、螃蟹、墨鱼、蚌类等等,让不同的餐厅厨师们,泡制出一道又一道诱使咱们味蕾大开、食欲大增的菜肴。在将要离开胡志明市的前一个晚上,阿潘还在晚餐中给咱们加送一只烤猪,光是那些爽脆的烤猪皮,就吃得大家赞不绝口。拜越南阿潘老板所赐,回到家里,发觉腰围竟然多了一层救生圈!



2013年7月14日星期日

大阪城和タイムカプセル(Time Capsule)



一大早,大阪的天空乌云密布,看来今天又得撑伞出门了,要维持美美的心情,还是先去享用旅馆提供的道地早餐,日本人的早餐其实就是吃早饭。
日本人和韩国人的生活习惯,每天早上,必定会在家里煮饭,吃饱了肚子然后才去上班上学。所以外国游客在早晨时分,根本不能随意就吃到早餐,因为几乎所有的餐馆,只在上午11点半过后,才开始营业。



昨夜一场狂风暴雨,只见大阪城公园的樱花被刷得一瓣一瓣落满地,哎哟!不知还有没有樱花看呢?



猫咪想跳过窄窄的水道,却有点胆怯,在那里“喵”个不停。
“别怕!跳啦跳啦!”
哦!忘了猫咪只能听懂日语,“がんばって、ね!”
嗉一下,猫咪就轻轻的跳了过去;原来,小动物也需要人类给牠们的鼓励。





大阪城(おおさかじゅう=Osaka Castle)建在面积广阔的大阪城公园里,整个公园被郁郁葱葱的树木所环绕。公园里有个植上1250株梅花的梅林,至于樱花树大概也有好几千棵,每年的花季,络绎不绝的游客,被吸引往这里来赏花。








大阪城内中央,耸立着巍峨宏伟、镶铜镀金的天守阁,而城堡周围,则建有两重的护城河。十六世纪,丰臣秀吉命令全日本的诸侯,参与兴建大阪城的工程;各地诸侯,惟有捐献了许多用来修筑护城河以及城郭的大石块。大阪城外长达12公里的石墙,约用了50万大石块,出动十万名劳工,以他们的血汗劳力、在三年内完成了大阪城的建筑结构,其中分为本丸=内城、二之丸=中城,以及三之丸=外城。
目前的天守阁,即是本丸,是在1997年重新翻修,白墙绿瓦,每个飞翘的檐端,加上其他的雕塑,都以金箔作装饰。







大阪城里除了有间博物馆之外,最让人感兴趣的、应该就是这个(タイムカプセル=Time Capsule)时间囊了。
为了庆祝于1970年,在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以及每日新闻集团,在1968年1月间达成共识,由两大企业共同赞助打造两个「时间囊」。
化了3年时间来筹划、准备、建造,最终完成的两个以氩气(argon gas)密封的不锈钢容器,被埋在大阪城里。置入的2008项物品中,由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历史学家以及日本民众,共同参与了甄选的过程。据说其中还包括有避孕套、假牙、手铐、日本折纸教本、制造日本清酒的小册子、琥珀标本等等,藉以反映1970年人们的日常生活。当然也少不了由松下捐出的“微小型”电视机,那是20世纪人民在生活上,绝不能缺少的一部分物品。

第一个「时间囊」已经在公元2000年开启,接下来每隔100年,将会定期出土,接受检验,然后再重新埋入。至于下层的「时间囊」,则会一直在地下待到5000年以后,那就是要等到公元6970年才能重见天日。时间囊里有块纪念碑,上面的文字除了日文,还有联合国五种官方语言,那就是:中文、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这块现代罗塞塔石牌(Rosetta stone),对于几千年后的人类,相信会帮助他们更加了解,1970年代的人类生活状况。



2013年7月8日星期一

日本的厨房 (2)






女儿指着那个大大的、超特式的饺子招牌说:“看!你的饺子呐!”
大阪王将饺子,对俺这个饺子老饕实具吸引力,半点不迟疑,立即步入店内,一定要尝试一下,大阪的饺子(ギョーザ=giyoza)到底有何“巴闭”。

虽然咱们只点最小份的饺子和一碟毛豆,可人家还是热诚的招呼周到,斟茶递水。充满干劲的料理达人,就在店面煎煮炒烫,眼见他们在处理客人所点的食物,皆是一副蛮用心的态度,就算是一小碟毛豆,也绝不马虎,令食客如俺们、自然而然心生感激,有似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去品尝那些被端到桌上的美食。

轻轻咬一口沾了少许醋、夹上几根姜丝的大阪王将饺子,啊-------这饺子皮薄、馅料鲜美,味道适中,外皮煎得脆软度也恰到好处。看来那些三不五时、就把一碟厚皮兼过咸的日式饺子、煎得脱皮裂口的大马日式料理厨师们,真该来大阪学功夫咯!






据说大阪人具有开创精神,他们对烹饪技术的要求特别高。手艺绝佳的厨师和餐馆老板,也喜欢采用各种富有创意的新方法,弄出许多独具风味的菜式和精致的美味佳肴。作为江户时代贸易中心的大阪,有大量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新鲜食品,满足了大阪人对食品味道鲜美、兼且价格合理的要求。




章鱼烧(たこ焼き=takoyaki),为大阪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小吃,那是在和好的生面团里,加进小块煮熟的章鱼、葱丝等材料烧烤而成的。俺有机会站在路边,目睹那些俊男美女如何制作章鱼烧,整个过程好像很简单:先把油放入圆形小模具里,再倒粉浆至满,加章鱼和蔬菜烧烤。最考功夫的、就是得快速把粉团一粒一粒的翻过来翻过去,煎到金黄色即可。一份6至12个的章鱼烧,刷上甜酱、沙拉酱,一口一个;吃时要小心,丸子里面可能还是滚烫的呐!





据历史记载,大约在公元200年的后汉年代,中国流传一种以盐、醋、米及鱼腓制成的饭团。战乱时期,这种饭团正好是逃难的充饥食品,往后,饭团的品种更多样化,有蔬菜、鱼类、肉类,甚至加入贝壳类。
公元700年的奈良时代,漂洋过海的商人,把饭团传入东瀛;当时的日本人,用醋腌制饭团,加上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排列在一个小木盒内,作为外出沿途上的食粮。直到公元1700年的江户时代,饭团已经演变为广泛流传的寿司,成为日本人日常的普通食品。

看着餐牌上很大一盘的寿司,不禁有点犹豫不决,对服务生说:“太多了,吃不完呢!”
服务生建议,“可以点半份的。”
哦!原来可以点一半的,那实在是太好了!
回想起在大阪吃过的握りずし(にぎりずし=nigiri-zushi)(握寿司),还有天罗妇(てんぷら=tempura),还真的是回味无穷呐!





在道顿堀有两大著名拉面,那就是神座拉面和金龙拉面。金龙拉面是没有提供坐位的,食客得站着吃面,因为档口的空间小,所以总是挤满了人潮。







神座拉面店里,有长长的桌子围绕着一组合作无间、动作快速的厨师以及服务生。客人身后的板壁上,备有许多钩子用来挂包包和外套,可谓贴心得很。
别担心那些包包会被偷掉!这里可没有番薯邦的劫匪抢匪飚车党、以及随时冲入店里砍人抢劫的亡命匪徒。在大阪吃拉面,可以很安心的慢慢去品赏一口汤、一口面,咬一点豚肉(ぶたにく=buta niku),又吃点韮菜、糖心滷蛋,直到喝下碗里最后的一口汤,方心满意足,回身取回包包,穿上外套,施施然的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