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 5.50 / bowl
女儿说,网友推荐,八打零17区有档煎堆雪ho ho jiak (好好吃),要带咱们去尝尝。一栋组屋楼下的一间小店,里面摆了几张木桌,木凳全坐满了「煎堆雪」的年轻粉丝群,看大家都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啊!何时这些「绿蚯蚓」竟然会获得这么多人的青睐,争先恐后甚至大排长龙就为了尝一碗煎蕊雪呢?
说起煎堆=煎蕊= cendol,记得小时候,那些满脸胡须打着半截格子纱笼的印度老伯,挑着扁担沿街叫卖 :“ cendol cendol ”。
时代逐渐进步,印度小贩开始推着三轮车在路边卖煎堆雪。一个塑料碗里刨入碎冰,小贩用手捏一捏,成了一个小山丘,放上一些煎蕊,淋上一小杓黄糖水,大姆子按着荷兰水樽的瓶口,摇几下,洒出一滴滴白色的椰浆落入碗里。 搅动一下,只见溶掉的冰混在褐色的液体中,浮着一条条像绿色蚯蚓的东东,看着看着,就是感觉心里有点发毛。
煎蕊最初来自何处,其实已无从追究,只知道许久以前在中爪哇Banjarnegara 就流行着吃
cendol ,不过在那里是被叫做dawet 。在冰箱还未出现的年代,那时吃cendol 当然是没有加碎冰的啦!
根据 the Malay Concordance Project 记载, “cendol ” 这个食物名称,是於1932年第一次出现在吉隆坡。煎蕊冰是普通老百姓随时在路边摊档就可以来一碗经典又便宜的冰凉甜点,咱们常吃的ice kacang 里面,也必定会加入“绿蚯蚓”。
RM 4.00 / bowl
有次到芙蓉,孩子又依着waze 来到一家外墙涂上绿色的嘛嘛店,说那里的煎堆雪很出名。当然是又得排了好一会儿队,self service 方捧回几碗 cendol 上桌。
曾经在商场里看到售价马币7 块的煎堆雪,俺如大乡里出省城惊愕得还未回过神来的当儿,孩子已捧着两碗加上两个空碗回来,那碗的份量是较大一点,可以分着浅尝。环顾身旁的食客,却是每人一碗,加上其他辣沙粉面糕点什么的,吃得脸不改色。何时煎堆雪竟然会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每张桌子都挤满了顾客呐!?
昔日在路边卖50仙一碗cendol 的印度伯,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cendol 会成为普罗大众所追捧的美食之一。
那些用玉蜀黍粉加班兰叶或色素加碱水弄成的「绿蚯蚓」,加上椰浆、椰塘和碎冰,再放点红豆或其他如罐头玉米等稍微点缀一下,就能把馋嘴的尤其是年轻食客们,为了一碗煎堆雪可以驾着车东找西寻,在烈日下耐心的大排长龙,一面玩手机一面拍照打卡。可是对俺来说,「煎堆雪」真是有那么好吃吗???
因为椰糖很贵,所以通常的煎堆都是白白的椰浆水,都不好吃。现在火红的的都没有斑斓叶的味道,色素也。
回复删除是咯!煎堆供应商大量生产,一定是用色素滴!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