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星期二

秦始皇之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他的第五次东巡路上,突然死在沙丘行宫。对於他的死,正史的记载仅两个字“暴毙”,年仅49岁的秦始皇,三天前还亲自操弩射杀鲛鱼,为啥突然死了?

原本一件无可非议之事,却由於往后所发生的一切,让人们对他的死因产生了怀疑,为此后世人做了大量的研究。

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以及政治家的郭沫若在他的历史小说《秦始皇将死》里面,讲述了关於秦始皇之死的另外一种解析和说法。

郭沫若发表了很多考古论文,擅长挖掘古墓,喜欢考古学的郭沫若对於秦始皇之死曾做过一系列研究与引证,以此推翻秦始皇病死一说。

李斯和赵高在发现秦始皇尸体时,他的耳朵上插了一根3寸长的铁钉,这根铁钉是打从右耳插进头颅,还流出很多黑血。由此推断,秦始皇活着时是被凶手以铁钉钉入耳朵致死。那么,究竟是谁胆敢谋害皇帝?

秦始皇这趟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出巡路途更是遥远,行程近万里,历时长达9个月,亦是秦始皇历次出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随行的有公子胡亥,丞相李斯,上卿蒙毅,中车府令赵高。

此回东巡,秦始皇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巩固政治地位,展示皇帝的权威和实力,加强对六国故地的统治。二是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祭祀山川神灵,保佑大秦江山永固,自身万寿无疆。

虽然旅途中秦始皇登高山、涉大河,亲自操弩射杀鲛鱼,表面看起来身强力壮,实际上他的身体早已出了问题。

公元前221年,38岁的秦王赢政灭了战国七雄的最后一国--齐国而一统天下。随后发兵匈奴,平定南越,将大秦的疆域开拓到前所未有的广大。根据《史记》描述,秦始皇觉得自己比之前的三皇五帝更加功高德厚,作为天子的他要自称“朕”,并将自己的位号称为“皇帝”。

作为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做了很多创举,他把全国的文字统一成小篆、统一度量衡等计算单位、统一货币;开始修秦朝版高速公路“秦直道”,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的制度,使用郡县制,从基层开始,一层层向上汇报,全国军政大权统一掌握在自己手中。秦始皇觉得把权力捏在自己手里才最安全,只不过,皇帝的工作量自然就会增加好几倍。

据史料记载:凡“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

意即:天下事无论大小全都由秦始皇亲自裁决,每日批阅文书多达20万字,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批不完绝不休息。如此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长久下来身体是难以承受的。

在国事上超常勤奋的秦始皇,在私生活上也非常勤奋。

史书记载:“后宫列女万余人,气上冲于天”。

后宫妃嫔多不胜数,光是每日皇宫内妃子洗脸的脂粉水倒在渭河里,渭河表面浮着全是一层油脂。在那个幼儿存活率极低的年代,秦始皇存活下来的儿子也有24人,女儿10人,总共34个孩子。

郭沫若甚至提出秦始皇其实一直患有一种结核性脑膜炎的病( tuberculous meningitis TBN),这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脑膜和脊膜的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秦始皇在后期的身体表现就是这种病的症状。

郭沫若在文章中提到:“他在巡游的途中早就消瘦得很厉害,血色也不好,时常便秘,特别是睡眠不能安稳,时常梦见些海产的怪兽怪鱼来和他打仗”。

焦虑、操劳、纵欲过度,加上旧疾,致使秦始皇在壮年期就出现精力衰退,所以他那么着急要寻求长生不老的仙丹灵药。长期大量服食含汞的丹药会导致肝中毒,更加速秦始皇的健康败坏。

郭沫若认为秦始皇应该得了TBN好多年,最后发病严重导致昏迷,胡亥和赵高趁机下手把他钉死。

按理推测,秦始皇死后谁最得利?当然是亲生儿子胡亥。因为当时秦始皇要立太子扶苏继承王位,胡亥急了,趁秦始皇痴迷服食仙丹精神恍惚之际,伙同皇帝身边宦官赵高,把三寸铁钉钉入秦皇耳中。

秦始皇死后,扶苏和大将蒙恬也被自杀了,正是这一系列反常的举动,引起世人怀疑。胡亥为了掩盖父亲死亡真相,秘不发丧,每天叫人照常传菜。时值盛夏,尸体更快腐烂发臭,他买了大量鲍鱼,利用海鲜的气味来遮盖住尸臭味,以期瞒天过海,稳住随从的大臣。胡亥继位后,连兄弟姐妹都没放过,确是够狠。

对於秦王之死因,郭沫若曾经申请挖掘秦始皇陵以进一步探索真相,无奈计划落空。根据考古研究,秦始皇陵未遭盗掘和破坏,地宫中藏有100多吨水银,那是秦始皇生前把巴蜀出产最好的水银搬来存放到秦皇陵中。除了装饰帝陵,他是打算要在另外一个世界继续让陪葬的术士们为自己炼长生不老药,一旦炼成就将重新复活。

那些水银应该可以让秦始皇的遗体保存至今,也许未来等到秦始皇陵被打开之日,秦王之死的千古谜团,就可以大白於天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