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石磨芝麻糊




早上,在澳门司打口附近逛街,看到一位老伯,坐在只有两张小桌子的店旁,用石磨把黑芝麻,加水慢慢磨成糊状。老伯是那么的用心,很有耐性的把石磨慢慢转动,令我很感动。试想现在有多少人会这么用心去泡制食物给顾客呢?

傍晚,我们特意回到老伯的小店,叫了两碗鱼球粥,一碗芝麻糊。绵绵滚烫的粥,碗里有好多鲮鱼肉剁成的鱼球,生菜丝。一碗真材实料的鱼球粥,吃不到味精化学调味之类,不禁满怀感激。

芝麻糊带着芝麻的香味,又滑又香,很久都没吃过这么有古早味的芝麻糊了,老伯说:芝麻一定要炒过才香。我和阿英带着感恩之心,把那碗芝麻糊吃个碗底朝天。

遇到一对从香港来的夫妇,原来他们每次到澳门,必定来老伯的小店吃粥。大家一见如故,天南地北,谈到他们把粥吃完方才说再见。老伯还有很香的萝蔔糕,粽子,可惜我们已经很饱了,只好对着那些很正统的萝蔔糕和粽子,多看几眼。心想等以后有机会,再到澳门,再来老伯的小店吃个痛快吧。



2008年12月21日星期日

Ruinas de S. Paulo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此教堂附属圣保禄学院,成立於1594,至1762年结束,为远东地区第一所西式大学。圣保禄教堂建於1580年,1595 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1835年一场大火把教堂和学院烧毁,只剩下教堂前壁,石階,以及大部分地基。

来到澳门,必做之事,就是站在这个地方,好好的看一下。本来是应该要站在石階上拍照,可是游客拥挤,根本没机会和他们争地盘。放眼望去,几乎全是内地旅客。现在中国政府限制国人,每三个月才允许去澳门一次。虽然如此,据广州某间旅行社的纪录:每天早上,从广州开往关闸的大巴,少则9辆,多则30辆。难怪,难怪到处人头涌涌。我们去到Largo de Santo Agostinho-岗顶前地,想拍张照片都拍不成,有图案的地上全站满了人的脚。

星期五晚上,我和阿英,回到司打口那间酒店,一进大门,吓了一跳,里面挤满了中国人。他们把电梯全占用了,一群人在电梯里搞上搞下,却总是上不了楼。我把菲律宾员工找来,叫他开了楼梯的围栏,给我们步行上五楼。他看看人群,没办法之下,给我们开个路,让我们先挤进电梯,这样,才不致於在大堂里等到深夜。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蚊型关闸

这里是澳门最小的关闸。一座毫不起眼的建筑物,只有六根柱子,加一个屋顶,像个大凉蓬。守关的只有一人,优闲随和的有如隔壁的おじいさん。

每天清晨,大陆渔民带着他们的鱼虾蟹,过关来澳门摆卖。只要他们遵守法规,在每晚十点以前回去对岸,这样就可获得批准每天来回了。
这里,我看到澳门人,亲切和有人情味的一面。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Estatua da Deusa A-Ma



从网上,西方国家的旅客,多建议先游澳门,后去香港,免得因两地落差太大而失望。在他们的眼中,澳门是落后,老旧。

我和阿英在澳门逛了两天,竟然对澳门情有独钟。首先,日初带我们在澳门,氹仔,路环之间转一个大圈,第一站,来到建筑在路环山顶公园附近的妈祖文化村 - Aldela Cultural de A-Ma。著名的妈祖塑像- Estatua da Deusa A-Ma 就建在这里的最高点。妈祖的脸上,被雕塑出那种庄严且慈悲为怀的神情,令人赞叹。

反观在澳门,孙逸仙大马路对开的一座观音像,因是葡国人所雕塑,整个型态,简直是翻版天主教的圣母玛利亚。至今,澳门人每每说起,都带着揶揄的口吻。过后,我们去看黑沙湾-Baia de Hac Sa,整个沙滩都是黒沙。不过有一堆没一堆的黄土,觉得好奇怪。原来以前,葡国政府忽发奇想,要把黑沙遮盖起来。用了很多黄沙黄土,也没弄成功,半途而废,留下这不三不四的怪现状。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赶---赶----赶-----

16/10/2008,我们尽量在中午退房前,完成今天在香港的最后项目:逛花墟,雀鸟公园,
金鱼市场。穿过大商场,跟着商场内的指示牌,穿街过巷,两个多小时之内,把这三个地方,以及週围的人和物,尽收入数码相机内。

俺和阿英优哉游哉的,坐的士去尖沙咀中港客运码头,搭船过澳门。

上午十一点四十五分买了票,服务员催我们即刻上船,十二点船就开了。我和阿英拉着行李箱,连奔带跑,又上楼下楼,虽有自动电梯,跑得气也喘不过来。坐了一个多小时的新渡轮,友谊大桥Ponte de Amizade 横跨我们的头顶上,瞬间,我们已上了澳门外港客运码头 Terminal Maritimo de Macau 。
マカオ、マカオ、もう一度私達はここにいる。



2008年11月25日星期二

宝莲寺

15/10/2008,一大早,坐渡轮从天星码头到中环码头。
香港的渡轮实在是最方便,最经济实惠的交通工具。2元2毫港币坐一次,每星期还有一次优惠,收1元7毫。65岁以上免费,阿英就是如此,每趟来回在免费通道,直行直过。

我们本来打算搭巴士去赤柱,走着走着,前面一副大大的牌子,写着:梅窝-6号码头。也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的腿自然而然会左转,向6号码头走去。买了船票,很快就上船了。

在香港,无论什么交通工具,都不会让搭客久等,这是最令人欣赏的其中一项。

从中环到梅窝,大约30分钟左右。上了码头,一字排开有很多辆巴士。上了一辆冷气巴,我付17元2毫,阿英才付8元6毫,她一直暗中偷欢喜。
左转右转,很快就来到宝莲寺,司机问我们怎么不下车,我说:我们要去昂坪坐缆车。
谁知道那天,缆车停了要维修,没办法,只有随着众人下车去。
望着百步梯级上的天坛大佛,看看头顶上的大太阳,没有半点迟疑,一起走进宝莲寺。

俗语说:入庙拜神,入屋叫人,我们也去向菩萨致敬。
阿英买了一袋香烛,我们各拿一半,点着了,绕着庙前的多个大香炉鼎,走了好几圈方把香枝全插好。
在斋堂里用过午饭,四週逛逛。这里环境清幽,鸟语花香。
心旷神怡的感觉,在这一天,这一个时刻,让我们好好的感受到了。索性坐在树阴下的石椅上,看看那几棵不同颜色的桂花树,还有其他红花绿叶。
看师父们忙进忙出准备下午的读经法会,只有我们能有这个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大屿山的宝莲寺里,和几位来还愿的老人家谈天,吃着这里著名的山水豆腐花。

转眼已经是下午三点半,方才依依不舍离开。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对宝莲寺那般留恋,这种感觉,在其他地方是绝对不会有的。

回到尖沙咀码头已将近五点,要去赤柱已是太晚了。倒不如走走附近的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去嗅一嗅香港的文化和艺术气味。
隔壁的博物馆当天免费进场,我们也当然没有错失这个好机会。

晚上八点,在星光大道,等着看旅游册子上面介绍的-幻影香江。非常响亮的音乐和讲解,可是从三两栋高高的建筑物上,射出那疏疏落落的几道雷射光影。那么多引颈以待的游客,我为香港觉得有点尴尬。




2008年11月19日星期三

太平山

第二天一早,我们来到太平山下的缆车站。
哗!怎么排队的人好多!等买票,等上车,所幸大家都很有秩序。
乘缆车登山确是很特别,难怪网友一致推荐。

我们在山上看风景,看人来人往,看一位脚踏拖鞋身穿婚纱的新娘,和新郎拚命摆post 給摄影师拍照。
将近中午,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我们赶快乘缆车下山。

到了中环,找到最长的行人电梯,跟着行色匆匆的人群,走完整条行人电梯。
还去镛记吃烧鹅饭,没什特别,比不上我们在广州吃的好,只是特别贵而已。

最喜欢看当地的街市,那是本地人最真实的生活写照。打算去文武庙看看,可是阿英已经累得气喘,我们确实也走了不少很陡的路,只好慢慢走去中环码头搭渡轮。

回到酒店,阿英躺在床上都不想动了,我只好自己又走去搭地铁,去九龙湾再陪三姨吃多一次晚饭。
分手时,三姨执着我的手问:" 你什么时候再来看我呢?"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三天在香港

13/10/2008,我和阿英在广州搭中午12时30分的直通火车到香港。
大约一个多小时就到达九龙红勘火车站,坐的士去酒店只有几分钟路程。
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情当然是先填饱肚子。

本来要带阿英去佐敦道找占仔记吃云吞麵以及去义顺吃姜汁炖奶,可是前三天在中山广州清远吃得太丰富,还感觉很腻。於是在酒店附近的茶餐厅随便吃点,就赶着去最近的地铁站办八达通了。
我还帮阿英办了张优惠卡,三天下来,她坐地铁,巴士,快艇,全部半价;搭渡轮,香港九龙两边跑还免费呢!

首站我们要去九龙湾,看看我那一百零一岁的三姨。
三姨精神非常好,11日星期六她还坐轮椅,乘巴士去屯门呢!
一个星期前先打电话給巴士公司约了时间,告诉他们有一位搭客是坐轮椅的。到时一辆有自动升降梯级的巴士,在约定的那一天特别开出走这条路线。

香港市民的社会福利真让我和阿英羡慕得很,尤其是阿英,一个外地游客,竟然可以享受老人的交通优惠。

和三姨吃过晚饭,我和阿英搭巴士要去尖沙咀海旁的星光大道走走。巴士从九龙湾到尖沙咀码头塞车塞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却乐得在巴士上层往窗外看街景。香港,真是越夜越灿烂。

回程途中,还特地钻那些女人街,通菜街,西洋菜街,在川流不息的人潮中,挤了满身大汗。赶快回酒店洗澡让两条腿休息休息,明天还有很多路要走呢!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1月8日星期六

珠江夜游

美芬问我打算去广州什么地方玩?不假思索立刻回答:珠江囖!
其实除了珠江,广州的名胜我一个都不认识。

10月12日星期天,吃过晚饭,美莉和劲松陪我们一起游珠江。
票价每张39元人民币,我们四个人上了一艘挂满了灯饰的游船,却被安排坐在一处靠着一面板壁的桌子,江上的景色,啥也望不到。
美莉叫服务员給我们换桌子,不得要领。气得她对着服务员一阵劈历啪啦,才不管我们自己任选桌子去了。

船开行,我们甘脆跑到甲板上。江上凉风习习,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两岸的建筑物衬托得美轮美奂。算算游船经过了五座大桥:解放大桥,人民大桥,海珠桥,海印桥,江湾大桥。
每座桥也是灯光灿烂,看桥,看灯色,看建筑物,看江水,看江上来来往往的游船,目不睱给。
夜晚的珠江,给打扮得风华绝代,艳丽非凡。这个晚上我们游珠江游了一个半小时,心满意足回美芬家,睡个好觉,明天要坐直通车去香港呢!


2008年11月4日星期二

越秀公园

很快已经是第三天了。
饮茶好像是广东人每早必办的要事,勿管你上酒楼还是普通茶楼,总而言之,一天没有去饮茶,办起事来也不起劲吧!

早餐又是一张大圆桌,还亏得继鸿夫妇七早八早去占个大桌子。更逢上礼拜天,生意好得不得了,继鸿不断去排队拿点心给我们吃,然后又换美莉和美芬去排。
我也想试着去排,却不知道选那一样,犹豫间眼前的点心一下子就被抢完,又要再等厨房蒸好才拿出来。

一顿早茶吃了整个上午,接着劲松带我们走越秀公园,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中山纪念堂,上下九步行街,最后是陈家祠。
在广州每个景点都得买门票,不像在中山,很多地方可是免费的。
晚上七点多我们买了船票在江边等了一个小时左右才等到上船去开始珠江夜游。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1月1日星期六

清远

2008年10月11日,伯均驾了一部可坐十一人的客货车从中山直往广州。
途中,丽文买了甘蔗,香蕉和木瓜。
二姐和美芬一行众人早已准备好,车到达美芬公寓楼下,大家立刻上车又朝着清远的方向而走。

在车上大家嘻嘻哈哈谈天说地,笑得好开心。
最大声的开心果就是李本华,他那响亮的笑声,感染着空气中的每一个细胞。
我问伯均:广州去清远会很远吗?伯均说:不远,很快就到!他那个“很快”原来是将近一小时四十五分。
中国地广物博,两小时以内的车程实在是不远。

到了清远目的地,堂兄更生早已在附近等候,把我们带去一家酒楼吃午饭。我还见到二位堂姐和大姐夫,虽是生平第一次会面,但大家一见如故。

更生特别点了清远鸡给我们尝尝,清远有乌洲鸡和洲心鸡。我只看到这鸡皮下没有一层油,而清蒸鸡的皮咬下去感觉很爽脆!
吃过午饭,也拍了不少大合照,大家一面走一面谈往更生家走去。
那里更是热闹,满屋子都是亲戚,平常也没时间相聚,趁此机会,谈个痛痛快快好了。

很快又到了分手的时候,伯均分配好时间,从清远回广州的路程,虽是星期六不用上班,可下午和傍晚塞车塞得好厉害,我们还要赶一趟晚上在广州的饭局呢!


2008年10月26日星期日

中山美食之大煎堆

中山的晚饭是在一家非常别致的饭店里,富丽堂皇的装饰,加上中山独特的菜式,单是用我的双眼去看,和以双手拼命拍照,就忙得不亦乐乎。

那个像足球一样的大煎堆最让我感兴趣,厨师们在饭店前面的一隅用心的扞皮,然后在一锅热油里慢慢滚出一个个大煎堆。

金咤是一种有点像饺子但皮特别滑,馅料也很特别的点心。
还有石歧乳鸽,翠玉魭鱼等等等等。伯均和丽文点了全部中山的特有菜式,可惜我只有一个晚上逗留在中山,不能尽情品尝所有美食,只好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相机记忆卡里头。

这饭店楼下一大部分打造成水乡情调,一艘艘木船浮在水上,情侣可以在木船上用餐,好浪漫哦!
新鲜的瓜果和蔬菜摆在当眼处,还有在水中游来游去的海鲜;隔着玻璃,可以看见厨师们在用心烹调食物。

第二天一早,我第一次在中山饮茶,慧聪点了中山特有的点心,真是每一口都含着浓浓的乡情呢!在中山,我发现这里的所有的士竟然是韩国车 Sonata , Oh my God!



Posted by Picasa

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沙溪圣狮村的糯米屋

伯均在珠海市沿海地带转了一大圈,当然看了著名的渔女石像,然后回到中山。
第一个地方就是去参观孙中山故居;在中国,很多参观景点都要买门票,除了中山以外。
我最感兴趣还是后院的禾田,瓜棚和菜圃。

回到伯均住处稍为休息,又忍不住跟他家里的狗狗哈啦哈啦一番,接着去圣狮村的祖屋邀旭和堂兄一起吃晚饭。

我算是很幸运吧,旭和通常每隔两个星期,方从香港回乡下,打扫一下这间我们的祖父在此终老的家。
据我那住在广州的二姐说,以前造这间房子,是用捣烂的糯米掺灰泥,涂在砖头上,所以我叫它做糯米屋。这房子有两层,百年不倒,应该可以例入圣狮村遗产呢!

天井中有口井,旭和用井水泡了有八十多年历史,我们的祖父留下的六安茶给大家尝一尝。
真是生平第一次,喝到如此清香甘甜的茶,叫我回味无穷,亦有无限的感触。待旭和换了衣,锁好门,大家步行几条小巷,方能出去大马路取车。
祖屋外面的一花一草一木,还有邻居的胡芦瓜棚,也能使我留连忘返。
毕竟,在这里,曾经住过我的父辈们,我的根,也是从这里开始。



Posted by Pic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