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5日星期一

般若品第二 (6)

惠能续说:
善知识,不要纠缠于内,也不要执着于外,生死往来皆得自由,遣除了执我之心,便能通达无碍。能够如是修此般若行,便与般若经典的内容没有差别了。

善知识,一切经典和文字,大小二乘教,十二部经,都是随众生根性大小的不同而设施的。因众生本有智慧本性,才能有这些经典。如果没有世人,一切佛法本来都不会存在,所以我们知道,一切佛法都是因为有了人才兴盛起来的。一切经书,都是因为世人讲说才产生的。因世人之中,有愚有智,还未开悟者像小孩,具智慧者就如成年人。愚者向有智慧的人请教,有智慧的人向愚者讲解佛法,愚者听后忽然觉悟开窍,就同有智慧的人没有什么分别了。

善知识,未开悟时,佛也是众生,一旦觉悟了,众生即成佛。所以我们知道,万种佛法,都在自己的心中,为何不从自己的心中顿悟,而认识真如的本性呢?
《菩萨戒经》上说:“我本来的自性就是清净的。” 如果能从自己的本心认识佛性,都可以成就佛道。
《净名经》上说:“瞬间豁然贯通,还是来自于本心。”


(论议)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说,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其差别只在‘迷’和‘悟’两个字。迷失了自性就是众生,体悟到自性就是佛。但需远离妄缘,切莫向外攀求。心性原是无染,本来圆成,如果不信自心,不悟自性,心外何来的禅?又那来的佛呢?

般若讲的道理为了“了义”,也就是干净彻底的意思;干净彻底在自己的心性上,而绝不是在理论和学问方面。
六祖有云:“菩提般若之性,世人本自有之。” 以禅宗的观点来看,世上每个人都有佛性,每一个人都是佛。



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未来的伟大音乐家


从Youtube看到这个7岁小子,指挥着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交响乐团,演奏着Johan Strauss II 的《蝙蝠序曲》——The Bat- Overture。小小的人儿,拿着指挥棒,闲熟的手势,投入的神情,在这个年幼的躯体内,却充斥着一个成熟音乐家的灵魂。小童名叫Edward Yudenich,他的导师为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Professor Vladimir Neymer。

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的邻居为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还有其他的吉吉坦坦国家,是一个被其他内陆国家包围着的内陆国家,所以被称作双重内陆国。
乌兹别克斯坦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由于位处在连结东西方和南北方的中欧亚交通要冲的十字路口,是古代商队的重要汇合点,也是对外联系和各种文化交流的活跃之地。
在公元13世纪,Uzbekistan被蒙古人征服,到了19世纪的60年代,部分领土并入俄罗斯帝国。1924年成立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1991年USSR解体,分裂出15个名字含有“吉吉坦坦”的国家,主要宗教为逊尼派伊斯兰教的Uzbekistan,于同年8月31日得以宣布独立。

乌兹别克斯坦国立音乐学院的教授兼乐团艺术领导Vladimir Borisovich Neymer,20年来,悉心栽培了不少儿童音乐家。目前大约有60名年龄介于8岁到16岁之间的天才儿童,皆为学生交响乐团的成员,他们都是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Tashkent)当地的 Republican Music Academic Lyceum的学生。

莫非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萧邦等等的许多古代伟大的音乐家,投生在乌兹别克斯坦?许多具有早熟音乐技能的小男孩小女孩,纷纷吸引了成人们的注意力,10至12岁的小学生,就已经熟练的站在交响乐队前面,挥起了手上的指挥棒。


而刚满16岁,脸上带点羞涩的大男孩Nuron Mukimiy,出生在塔什干。这是去年4月26日在Frankfurter Hochschule (法兰克福大学)的音乐会中,演奏萧邦的作品。Nuron Mukimiy 亦被音乐专家们共认为是未来的一名伟大指挥家。

乌兹别克斯坦学生交响乐团不止名闻全国,甚至名扬海外,受邀在世界各国巡回演出。目前,该乐团的演奏曲目,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许多外国作曲家的作品。



2013年2月16日星期六

Little Amadeus





Little Amadeus 是一套26集的电视系列动画片,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当年只有8岁的莫扎特,从小就是一个坚强独立、满脑子充满不同寻常想法的小家伙,内容讲述小莫扎特如何迎接不同的挑战,克服各种各样的冒险和困难。片中的故事多为虚构,但借着一个很“阳光”的小莫扎特,加上有趣的故事,可以教导孩子如何面对困难与善恶,同时认识小莫扎特的一些音乐作品。




而在真实生活中的莫扎特,又是怎样的呢?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诞生在Salzburg一个宫廷乐师的家庭里。从三岁起,莫扎特的音乐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四岁学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学小提琴,八岁就创作了一堆奏鸣曲和交响乐,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老莫扎特竭尽心血,对儿子精心栽培,严格训练,除了音乐理论和演奏技能外,小莫扎特还要学习拉丁文、法文、意大利文、英文、文学和历史等等。

1762年,6岁的莫扎特和10岁的姐姐,在父亲的带领下,开始了漫游整个欧洲大陆的旅行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为了金钱和荣誉,就算小莫扎特在旅途中有多么劳累,也得随时当众表演。为了宣扬儿子的天才,老莫扎特让儿子必须满足听众的各种刁难性提议,譬如:当场弹奏从未接触过的技巧艰深的乐曲;按照听众临时设想的几个低音即兴作曲;从头到尾把自己的作品全部演奏等等等等,一场演奏,往往长达四五个小时之久。

十年的旅行演出,让莫扎特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间接使他日后能够成为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为广泛的作曲家。1772年,16岁的莫扎特终于结束了长达10年的漫游生活,回到家乡在大主教的宫廷乐队里担任首席乐师。当时,在天主教神权统治者大主教的眼中,什么音乐奇才也不过是一个奴仆而已。
莫扎特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独立不羁的果敢精神,为了要摆脱令他厌恶的大主教对他不断施加的侮辱与控制,于1777年再次外出旅行演出,期望能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永远离开萨尔斯堡。

经过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莫扎特得到了超越传统观念的启示和激励,除了提高本身的艺术鉴赏力,也深切体会到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莫扎特意识到,一个人的阶值,并非由出身来决定,而是应该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对自己奴仆地位感到不满的莫扎特,为了争取人身和创作自由,1781年,彻底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天主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种举动无疑极其大胆英勇,因为,这意味着艰辛、饥饿甚至死亡。没有了固定的收入,也不善于理财的莫扎特,从此就生活在贫困宭迫的日子中,同时也在大量的创作音乐,直至病殁于1791年12月,时年仅35岁。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领域,作品反映了十八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下的德奥知识分子,渴望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追求光明、正义、自由、尊严以及美好的社会。莫扎特的音乐风格,具备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在维也纳后期的创作中,也出现了悲剧性、戏剧性的风格,对社会矛盾的反映更趋深刻。



2013年2月7日星期四

莫扎特的故乡



听说,Salzburg(萨尔斯堡)是一个历史悠久、景色迷人的小城。看来也不是扯的,光是这个靠近城外的休息站,周遭的景色就足已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了。地处阿尔卑斯山麓的Salzburg,距离维也纳的西面大约有300公里,被环抱在连峰翠绿的丘陵以及大小湖泊之中,加上丰富的艺术文化、辉煌的建筑、丰厚的音乐遗产,使它被誉为全世界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1606年,哈布斯堡家族的奥地利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 ,为他的情人Salome Alt建了一所皇宫和超大花园,这就是著名的Mirabell Palace(米拉贝尔宫)。据说大主教和情人在这里制造了15个小朋友,不过只有10个存活下来。后来,这个Wolf Dietrich被他的外甥和继承者Markus Sittikus von Hehenems囚禁在Hohenwerfen古堡下面的地牢里,直至死去; Salome和她的孩子则被迫逃往别的地方。




225公里长的Salzach River,横贯萨尔斯堡,德语“Salz”是盐的意思,所以Salzburg也就是盐城。18世纪末,这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为盐矿,通过Salzach River水路运输,采自Hallein 以及其他盐矿的盐,被分送往各处。



桥的两端又分为Salzburg新旧两个部分,游客最喜欢逛Old Town,尤其是莫扎特故居,最具吸引力。莫扎特家人在Getreidegasse 9号的四楼“Hagenauer House”,一共住了26年,从1747到1773。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号,出生在此处。楼房的主人名叫John Lorenz Hagenauer,是一名商人,也是莫扎特家人的好朋友。





故居楼下整条街上的商店,所出售的商品,几乎都冠上了莫扎特品牌,连巧克力也不例外。



建立在Salzburg 的Festungsberg山上的城堡,就是Hohensalzburg Castle,也就是奥地利大主教Wolf Dietrich von Raitenau被囚禁至死的所在。城堡长250米,宽150米,可以归类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城堡之一。开始建于1077年,由历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
因为天主教和新教派争执所引起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地利大主教们,把城堡加固又再加固,全躲进山上的城堡里去了。

待续

2013年2月2日星期六

圣史提芬大教堂


在维也纳街头闲逛,远远就被这座教堂的外观,有如磁石的吸引力,一直把我们给拉过来。跑近一看,哗!真是很美的呐!高耸入云的大尖塔,塔身好像环绕着一层层的圆珠,下面又由无数个小尖塔围绕起来。而隔壁那座大教堂的屋顶,大面积的又好像很现代化的图案,黑黄蓝的纹色,交相间格,显得格外鲜明。



这教堂可不简单,竟然是维也纳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市中心的St. Stephen's Cathedral,是欧洲最高、最著名的哥特式古建筑之一,带有东欧教堂浓厚的地方色彩。



圣史提芬大教堂,开始建于12世纪末,经历了4个多世纪、加上不断修建、改建和重建的结果,整座教堂的建筑风格,呈现了奇特的混合式;其中包括有罗马式的正门,哥特式的尖塔,巴罗克风格的圣坛。也因为这些不对称的结构,竟然成为了圣史提芬大教堂的部分魅力所在。光是那座137米高的哥特式尖塔,以及马赛克花样的屋顶,就足以让它享誉全球,成为维也纳首都的象征。




管风琴是乐器历史中,最复杂、体积最庞大、造价最昂贵的乐器;也是一架雄伟、神圣、纯粹的宗教乐器。



几乎所有欧洲教堂的地下室,都是历代帝皇的墓穴;圣史提芬大教堂正殿的左侧,就有道可以通往地下室的阶梯,每天下午4点,开放给游客去参观。哈布斯堡大部分皇帝的心脏,分别装在年代久远的大盒子里,而他们的遗体,就葬在另外的地方。
1679年,整个欧洲接连发生了大瘟疫,几乎有三分之二的维也纳人,被横行肆虐的鼠疫,夺走了生命。据说,有几千人的白骨,至今仍存放在圣史提芬大教堂的地下室。



2013年1月29日星期二

音乐/间谍之都的维也纳


提起维也纳这个城市,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Johannes Brahms和一大堆音乐家的名字。还有闻名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维也纳儿童合唱团,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也从不间断的,继续孕育出许多在国际音乐界脱颖而出的音乐人。

也许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关系,三面被葱郁的森林环绕着的维也纳,依偎着阿尔卑斯山麓和多瑙河畔,山清水秀,景色优雅。18世纪,维也纳成为了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也是19世纪舞蹈音乐的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选择在这个美丽的城市住下来,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

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Johann Baptist Strauss ll),就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



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处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圆舞曲,连公共厕所也不例外。
每当夏天夜晚,公园里会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维也纳的许多家庭,至今仍保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阖家欢乐时,自然而然,一定会有音乐演奏。每逢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前后,必定要演奏一曲古典音乐。




来到维也纳,当然又少不了去赴另一场音乐会,这次的地点是在美泉宫内其中的一个大厅。当晚的节目可说是非常丰富,除了演奏莫扎特、海顿等人的作品之外,还有女高音以及男中音,演唱了多首悦耳动听的咏叹调(Aria),当然更少不了Strauss Familie(约翰家族)的圆舞曲。伴随着轻快的音符,男女芭蕾舞者,在台上奔放的Waltz起来,还有节奏快速的Polka;全场观众被热情的音乐气氛,感染得兴奋不已。



维也纳虽然是一个美丽的音乐之都,可是,它也是国际公认的间谍之都。据专家称:“在冷战结束20多年后,维也纳依然是一个间谍藏身之所,到处充斥着在光天化日下,杀人为常事的外国情报人员,而奥地利当局,对这种现象却视而不见。”

1949年,以奥地利为背景拍的一套传奇惊悚间谍电影,片名是“The Third Man”,中译为《黑狱亡魂》。事实上,直到今天,奥地利仍然是一个间谍活动的温床。
根据奥地利一所大学的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说:“许多间谍认为维也纳是最理想的活动地点,而这些情报人员,又大多数是以外交人员的合法身份,来从事间谍活动。”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西方以及南北方之间的交汇点,就是这个因素,使到维也纳拥有全世界最高的间谍密度。此外,维也纳还是众多国际组织的总部所在,据官方数字显示,至少有1.7万名外交官常驻维也纳,占维也纳人口的1%,其中约有一半是与情报机构有关系的。

曾经有一名叫克德的奥地利记者写道:“奥地利是一所杀手们进行活动、而又永远不能了解事实真相的模范学校。当暗杀事件有明确政治阴谋时,奥地利有关当局,就会采取让人不可思议的方法去处理。”

1955年10月26日,奥国民议会通过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参加任何军事同盟。所以,就算是政府当局对情报人员的行为都非常了解,也不会加以制止。所有调查都是通过外交形式,彬彬有礼的去进行,这种处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

维也纳也是一个很容易购买到武器、藏身和洗钱中心。大量的移民进入奥地利,也促使驻奥地利的所有外国使馆,密切监视着来自自己国家的公民,尤其是那些反对派人士。譬如俄罗斯使馆在当地的机构,就专门雇了几百个线人,其中大部分是负责监控车臣人,因为光是来自俄罗斯的车臣难民,就有2万以上。

2010年7月9日上午,宁静休闲的维也纳,暗地里进行着一场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间谍交换行动。这次交换的间谍共有14人,美国同意俄罗斯用4名西方间谍,交换10名在不久前被捕的俄罗斯间谍。中午,一架俄罗斯小型飞机,和一架美国军用运输机,先后降落在维也纳国际机场。13时左右,交换间谍行动完成,双方来接间谍的飞机,全部离开了维也纳机场。
而维也纳,继续以它优美闲静的外貌、优雅的古典音乐、轻快的华尔兹,招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投入它的怀抱。



2013年1月24日星期四

看美泉宫、翻阅哈布斯堡家族王朝

从匈牙利的Budapest,往西面驱车不远,脚稍微一跨,就踏足于奥地利。在围绕着众多的国家中,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应该是最亲密,因为它的主要民族是德意志族,官方语言也是德语。

从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对奥地利,开始了长达640年的统治,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接束后,奥匈帝国解体,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结束,奥地利成立了共和国。但在1938年,又被德国并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地利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共同占领;直到1955年,四个占领国撤军,奥地利才真正获得独立。

这个所谓的哈布斯堡家族(House of Habsburg)可真不简单,为德意志封建家族,是欧洲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统治最长、统治地域最广的王室。哈布斯堡王朝后期繁衍特广,更出现了三个分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洛林王朝。



到了1743年,奥地利女王Maria  Theresa,下令把原先是狩猎寝宫的美泉宫,扩建成气势磅礴、占地2.6万平方米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宫,和巴洛克式花园。美泉宫(德语:Schloss Schonbrunn),座落在维也纳西南部,曾经作为神圣罗马帝国、奥帝利帝国、奥匈帝国和哈布斯王朝家族的皇宫。



当初美泉宫的设计,本来是要胜过法国的凡赛宫,可惜当时钱不够用。哈布斯王族的穷奢极侈,更加突显贫富之间的天壤之别。贫富对立,在波西米亚尤为突出;原本属于新教徒的土地,莫名其妙被充公,夺来分给罗马天主教徒,换取他们对哈布斯家族的效忠,为了要拉拢贵族,甚至免除了他们的赋税。



美泉宫拥有1441间房间,整座宫殿是巴洛克风格,其中44个房间则是洛可可风格。宫殿长廊墙壁上,尽是哈布斯堡王族历代皇帝,以及Maria Theresa女王16个儿女的肖像。其中最漂亮的一幅少女画像,是排行第15,也是最小的女儿的画像。在豪华奢丽生活中长大的美丽公主,就是后来随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同上断头台的法国皇后Marie Antoinette。






宫殿后面是一座典型的法国式园林,花坛两边种植着修剪整齐的绿树墙,还有44座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每当百花盛开的时候,园中奇花异卉,芬芳怡人,令人留连忘返。园林尽头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美泉宫的最高点是美泉山上的凯旋门(Gloriette)。
拿破仑曾经两次占领过维也纳,两次都居住在美泉宫。幼年时期的莫扎特,也曾经在宫廷的舞台上,为女皇演奏钢琴。

通过联姻的关系,哈布斯帝国的势力大为增强,领地面积虽已冠全欧洲,可是还贪婪不停的东征西讨,杀戮并强抢他人的土地。这个家族成员相继出任奥地利、匈牙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德国等国的君主。哈布斯堡王朝的确风光得太久了,到了18世纪,家族突然衰败零落,终于寿终正寝,任其鱼肉了几百年的欧洲各国,才有机会重获新生,成为个别的独立国家

后来的科学家们认为,乱伦和近亲结婚,就足以导致这个欧洲王室家族的衰灭。哈布斯堡王室成员,为了保持家族血统纯正,流行与亲属结婚的传统。科学家的研究显示,在哈布斯堡家族、最后一位直系继承人查尔斯二世身上,明显表现着遗传祖先紊乱基因的遗传疾病。查尔斯二世发育异常,大头、大舌头、下唇突出、流口水,肾疾、肠道位置颠倒、身体经常抽搐等。在查尔斯二世之前的200年中,哈布斯堡家族的11次婚姻中,有9次是近亲关系,包括两对叔叔和侄女的婚姻,两对第一代堂兄妹之间的婚姻。查尔斯二世的父亲菲利普四世,本来就是他母亲的叔叔,他的祖母也是他的姑姑,真是乱晒大笼咯!
据说,哈布斯堡王朝,竟然以如此的座右铭来鼓励家族成员的互相结合:“让其他人发动战争,而你们,快乐的奥地利人,就去结婚吧!”





2013年1月18日星期五

有多少功德呢?


禅,原为巴利语-jhana,梵语-Dhyana的简称,意思为“思维修”或“静虑”、“弃恶”等;也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把外在的事物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精神集中、静观自己、心绪宁静、身心愉悦,那就是禅。

其实人生中的一切烦恼,都是自己惹来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自然恬淡安静。人的心灵,如能像莲花和日月般的超然平淡,没有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来得自然和谐,此为平常心。
人生如流水行云,拥有一颗平常的心、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参透人生,这就是禅。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这些与禅宗的起源,并无直接的关系。
根据《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有一次,大梵天王(Brahma)在灵鹫山,为了要使众生得福,请佛说法,并献给佛一朵金色的波罗花。佛高升法座,手里拈着波罗花环视众人,却一句话也没说。在座的人都不理解,唯有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会意的微笑了一下。
佛当众宣布:“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佛陀将法门付嘱大迦叶,授给他金缕袈裟和钵盂,此为禅宗的“衣钵真传”故事。

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而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印度禅师代代相传,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当时在位的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梁武帝笃信佛法,好几次去同泰寺短期出家,布施僧众,造桥建庙。

当他见到了达摩祖师,即问:“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数,有何功德?

尊者答道:“并无功德。”

武帝惊问道:“何以并无功德?”

尊者道:“净此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虽有非实。”
达摩告诉梁武帝,你所做的只是福德,不是功德。

武帝又问:“如何是真实功德?”

尊者道:“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于世求,”

梁武帝又再问:“何为圣谛第一义?”

达摩给他的答复是:“廓然无圣”。

“廓然”,就象虚空一样辽阔,广大无边,清虚灵明,不动不摇,暗示我们的心性犹如虚空般的辽阔虚明,清空廓彻。“无圣”,既然象虚空一样的灵明廓彻,啥也没有,当然没有圣,也没有凡了。
廓然亦指大悟之境地,此大悟之境界没有凡圣的区别,既不舍凡,亦不求圣,所以称为廓然无圣,即廓然而无圣谛的意思。

达摩从了达天地一体之境地,来颖解所谓的‘圣谛’,以万物平等一如之见识答覆梁武帝,可是武帝始终蔽覆于言语文句的思虑分别中,不仅无法领会达摩之意,反而越加迷惑,如堕五里迷雾中。

梁武帝又问:“对朕者谁?

”达摩答:“不识”。

梁武帝虽然信佛,但般若根基差,不知达摩在点示他,还以为祖师不认识,没本事。而达摩所说,正是直心之言,偏偏武帝境界未到位,听不懂,不睬达摩自回后宫去了。梁武帝的这种用心,只求为善得福,并非禅宗的究竟目的。于是,达摩离开江南,踏着一根芦苇,渡江到魏国去也。



2013年1月13日星期日

禅的幽默

话说唐代末年,有个姓郭的江西抚州人,14岁在吉州满田寺出家,后来去了嵩山受戒,从此,僧人开始四处去参拜禅师学道。曾经跟随《曹洞宗》的洞山良介禅师学法,得到良介禅师的真传,龙牙禅师悟道后,前往湖南长沙的龙牙山妙济禅苑当住持,故人称龙牙和尚,这就是唐代的著名高僧和诗僧——龙牙居遁禅师。

当初,龙牙禅师去向终南山的翠微禅师学道,住了好几个月,翠微禅师都没有召见他。终于忍不住、找天直接进入法堂问翠微禅师,怎么几个月下来也不开示一法。
翠微禅师反问他:“嫌甚么?”

龙牙禅师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唔明!

于是告别翠微禅师,前去德山向宣鉴禅师学法,可是住了几个月,也得不到禅师一句佛法。龙牙禅师鼓起勇气问宣鉴禅师,岂知宣鉴也是给同样的答复:“嫌甚么?”

不得要领之下,龙牙禅师便前往参礼洞山良介禅师。

洞山禅师道:“争怪得老僧?”

 龙牙禅师还是不明白,于是又去找翠微禅师,问:“如何是祖师意?”

翠微和尚说:“ 与我将禅板来!”

龙牙禅师将禅板递给翠微和尚,翠微和尚接过禅板,举起就打。

龙牙禅师说:“ 老师打我没有关系,但总得告诉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吧!”

翠微禅师说:“刚才的禅板没有告诉你么?”

无奈之下,龙牙禅师又前往参问临济禅师:“ 如何是祖师意?”

临济禅师道:“与我将蒲团来!”

 龙牙禅师将蒲团递给临济禅师,临济禅师接过,向龙牙禅师劈面打来。

龙牙禅师忙道:“ 别急着打我,你还没告诉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呀!”

临济禅师说:“刚才的蒲团,难道没有告诉你吗?”

龙牙回去参究多年,才终于明白禅板和蒲团的“西来意”。


后来有位学僧问龙牙禅师:“ 和尚行脚时(亲近老师),问二尊宿祖师意,未审二尊宿明也未?”

龙牙禅师道:“ 明即明也,要且无祖师意!(就是没有告诉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学僧问为何两位老人家不告诉他?龙牙说,因为答案就在禅板和蒲团那里。

 星云禅话有说:禅宗常用法器或法物来象征禅道;传衣钵,即是以衣钵来代表禅法。以香板(禅板)打人,就是将禅交与其人担当;蒲团为礼拜之物,做为凡心与佛接心之用,以蒲团打人,即让其人藉此接触佛心。所以,香板或蒲团,都可以传达“西来意”,只不过这是需要长年累月的参究,没有参究,香板蒲团打得再多,也是不能开悟的。


龙牙禅师后来又参德山禅师。

初见德山,龙牙禅师便问:“学人仗馍邪剑,拟取师头时如何?”

德山禅师便伸出脖子,龙牙禅师道:“头落也。” 德山禅师一听,便微笑。

龙牙禅师后来将参德山禅师的这段因缘,告诉了洞山禅师。

洞山禅师问道:“德山道什么?”

龙牙禅师说:“德山无语。”

洞山禅师道:“ 莫道无语,且将德山落底头呈似老僧。”

龙牙禅师一听便知过,遂礼拜忏谢,并留在洞山师座下,随众参请。

一日,龙牙禅师问洞山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洞山禅师道:“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

意思是说,众生的无明烦恼像水流着,若想觉悟,必需逆生死之流,不能像一般随世俗之见,顺水而流。

龙牙禅师一听,这才恍然大悟。为报师恩,龙牙禅师继续执侍洞山禅师八年之久,直到受邀请去湖南当住持。


龙牙禅师很会写诗,他把对禅宗佛法的体悟,写入《居遁颂》十八首中,载于《景德传灯录》第二十九卷。

其一:龙牙山里龙,形非世间色。世上画龙人,巧巧描不得。唯有识龙人,一见便心息。

龙牙山里龙的形态,不同世间事物的形色,学画龙的世人,再巧也画不像。只有认识龙的人见到了,才会息心安宁。
龙是佛法的一种比喻说法,佛法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真正领悟了佛法,就超越了世间色相,内心就安静了。

其二: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从前枉用功。

学佛道就如学画龙,不开悟就如找不到画笔。一朝体悟到佛法的真谛,才知道从前都是枉费功夫。


作为一名诗僧,龙牙居遁禅师写了很多阐释佛理,劝人看淡名利,轻松度日的诗歌。
一首《人若无心处处闲》,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诗云:

粉壁朱门事甚繁,高墙大户内如山。

莫言山林无休士,人若无心处处闲。

龙牙禅师把富人的繁华生活,与在山林中修行者的清闲心态作一对比,意在说明富贵并不让人羡慕,处于山林中心无挂碍的生活,才是最惬意的。许多人羡慕有钱人的一切,殊不知在高墙大院里,人我是非,猜疑妒忌、争夺权势、贡高我慢等心态,就像层层的山峦,把人与人的心隔绝了,相互之间已无真情可言。

说过高墙大院的纷争,龙牙禅师把话题转向深山隐居者,他们不贪图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万事看破,心无挂碍,没有俗世的名利之争,不会患得患失,可以过着一种“朝逐野鸟去,暮伴白云归” 的悠闲自得的生活。

这首诗的中心就是“人若无心处处闲”;“无心”,是劝人不要执着于外物,不要被外境所转,不要计较事非恩怨,不需在意名闻利养,少欲知足,心境则自然悠闲自在。



2013年1月10日星期四

般若品第二 (5)

惠能又说:
善智识!小根性的人,听闻此顿教法门,就有如根浅的草木一样,被大雨一冲,全部倒下,没法再继续生长。小根性的人,听闻大法的情形,也就是这样。

小根性的人,原本就有般若之智,和有大智慧的人,并无差别,为何闻此大法,却不能自己开悟呢?这是因为他们执著邪见的“所知障”深重,烦恼习气的根深柢固。有如大云把日光遮蔽,没有得到一阵风来把云吹散,日光就没能透现。

般若之智,本来人人具足,没有大小之分,只因为一切众生的自心,有迷悟的不同所致。迷自本心而外生邪见,心外修行而离心觅佛,还是没有悟见自性,这就是小根性的人。

倘若开悟顿教之法,不执心外修行,只在自心中常存正见,一切烦恼尘劳,能不染于心,这就是见性的人。



(论议)
顿教,即大乘顿教,不立言句,只辨真性,不设断惑证理之阶位,为顿修顿悟之教。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
小根性就是著机境的人,被机境所缚,心量没能开阔;小根性实是不堪接受顿法大教。

龙牙居遁禅师颂说:“学道无端学画龙,元来未得笔头踪;一朝体得真龙后,方觉从前枉用功。”
这是对那些心外觅佛求法,而不知悟见自性的人,指示他们学佛要见自性;譬如画龙重点在于点睛,否则,都是枉用功夫。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令人爱恨交加的——煤

俺虽然已经吃了大半个世纪的米饭,这回假如不是跑了一趟山西煤矿博物馆,还在那里看了一套有关煤的3D动画记录片,还朦查查不晓得,原来过去的自己,对煤——这种地球人类非常依赖的重要矿物——的认识,简直是空白一片;只知道煤,是从地下挖出来的一种又黑又脏的燃料而已。




找到这套动画,虽然解释得比较简单,但也可以让咱们对煤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约略的概念。

亿万年前,地球上有许多浓密的树林,那些生长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的植物,经洪水和海啸的冲刷,树林被淹埋在土壤中。在地表常温和压缩下,长期堆集在滞水中的植物遗体,经泥炭化(peatification)或腐泥化作用(saprofication),就转变成极厚的黑色腐植质——泥炭(peat) 或腐泥(sapropel )。
埋在地下的泥炭或腐泥,由于盆地基地的下降,越往下沉至地下深部,经成岩作用(diagenesis )而转变为褐煤( lignite or brown coal );当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再经过变质作用,就转变成烟煤( bituminous coal )和无烟煤(anthracite )。

泥炭作用是指那些高等植物,如苔藓植物、蕨类植物以及种子植物的遗体,在沼泽中堆积经生物化学变成泥炭的过程。而腐泥化作用是指低等生物,如藻类、菌类、和地衣这些在形态上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遗体,在沼泽中经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腐泥的过程。

煤炭的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而形成的,如果拿一块煤去仔细观察,可以明显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把煤切成薄片放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甚至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

煤炭,根据发热量的高低,顺序依次有无烟煤、烟煤、褐煤、泥煤、石煤几个品种。从天然煤性能用途等方面,无烟煤价格最高,其次是烟煤。无烟煤经过加工,生产出的洗精煤、焦炭价格最贵。无烟煤乌黑锃亮、热值高、燃烧完全、灰分少,几乎没有灰渣。据讲解员说,以前的无烟煤,都是外销到西方国家以及日本,专给有钱人用的。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1)古生代( Paleozoic Era ;距今5亿4200万~2亿5100万年前)的石灰纪( Carboniferous Period:约处于地质年代2亿8600万~3亿6000万年前 )和二迭纪(Permian Period;距今约2.9亿~2.5亿年,经历了4500万年)。

成煤植物主要是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以及蕨类植物;煤种是烟煤和无烟煤。

哇!原来无烟煤的形成期,竟然比株罗期的恐龙来得更早,难怪那——么贵咯!

(2)中生代( Mesozoic Era ,距今约2.5亿年~6500万年)的株罗纪(Jurassic;约1亿9960万年前~1亿4550万年前)和白垩纪(Cretaceous Period;约1亿4550万年~6550万年前)。

成煤植物是裸子植物 (gymnosperm)——种子植物中,胚珠在一开放的孢子叶上边缘或叶面的植物,其孢子叶通常会排成圆椎形。



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  新生代(Cenozoic Era,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距今6500万年)的第三纪(Tertiary Period;距今6500万年~260万年) 。

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Angiosperm),为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是地球上最完善、出现得最晚的植物,约有20多万种,占了植物界的一半以上。

煤种为褐煤、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煤,除了是重要能源,也是治金、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但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世界上煤炭储量丰富的国家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和德国。煤的开采是一项最艰苦的工作,煤矿矿难事故时有所闻。世界上每年至少有几千个工人死于矿难,常发生的计有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瓦斯突出、透水事故、矿井失火、顶板塌方等。在2003年,中国生产的煤占世界产量约35%,但在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却占约80%。

煤炭的有机质元素包括了碳(carbon )、氢(hydrogen )、氧( oxygen)、氮(nitrogen)和硫(sulfur )等。煤炭燃烧时,氮不产生热量,在高温下转变成氮氧化合物(oxynitride)和氨(ammonia ),以游离状态析出。硫、磷(phosphorus )、氟(fluorine )、氯(chlorine)和砷(arsenic )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绝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SOS),随烟气排放,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的生长以及人类健康,腐蚀金属设备。

为了满足销费者对洁净煤的需求,中国把原煤入洗的比例连年提高,而洗煤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煤泥水,把土壤植被以及河流水系都污染了。


明朝有个山西巡抚叫于谦,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于谦借着吟咏煤炭的品格,抒发自己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现代诗人朱自清,在1920年1月19日,也写了一首《煤》的诗,以对下层民众的歌颂。

你在地下睡着,

好腌臜,黑暗!

看着的人,

怎样地憎你,怕你!

他们说:

“谁也不要靠近他呵!--------”

一会你在火园中跳舞起来,

黑裸裸的身体里,

一阵阵透出赤和热

啊!全是赤和热了,

美丽而光明!

他们忘记刚才的事,

都大张着笑口,

唱赞美你的歌

又颠簸身子,凑合你跳舞的节。




2013年1月2日星期三

新年新希望




2013年1月1日,全球人类开始醒觉、开始改变、开始迈向一个勇敢的新世界。
以往大权在握者,如今权力在他们的手中已经逐步消逝。
人们不再被邪恶份子刻意宣染的暴力、恐惧所继续迷惑。
大家要供献一己之力,向修复一个美好的地球、重新再创造一个黄金时代而努力!
每一个人将成为新世界的一份子,每一个人已经在思素着如何改变自己,包括信念、身心的健康。
让每一个地球人在2013年的第一天给自己一个承诺,更加爱惜自己,善待自己,同时善待整个社会。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夜探兵马俑 (2)



下午5点半一过,在偌大的整个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参观的游客已经陆续离去,从一号坑出来转去二号坑时,发觉只剩下咱们这一团人在各个建筑物里穿越奔走。天色逐渐暗下来,馆里的守卫下班的下班,换班的换班,导游说,晚上8点开始,就会轮到考古工作人员登场,继续修复出土陶俑的工程。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王朝是尤其辉煌的一页,始皇帝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秦始皇陵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而出土的兵马俑,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甚至在考古发现上,都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对于公元前二世纪秦代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以及艺术等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材料。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后来在秦始皇从葬坑的基础上,修建了兵马俑博物馆。



已经出土的兵马俑,计有8千多件,造型逼真,仔细观察,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有将军俑、铠甲俑、跪射俑、骑兵俑、武士俑、车兵俑、弓弩俑、马俑等,排列成各种阵势,俨然一支整齐威严、浩浩荡荡、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击的军队。坑里还有几万件兵器。沉寂了几千年的兵马俑,在一代又一代考古工作者的探索中、以及细心的修复之下,又再重新焕发出了光辉,被赋予新的生命,甚至名震全球。如今,秦王的兵马俑,经常周游列国,三不五时,被借到各个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去作展览。



                                        秦始皇大型彩绘铜车马


                                             



2006年,有个名叫Pablo的德国小子,在中国念表演艺术,自己取个中文名字叫做马林。马林从小就对兵马俑非常的着迷,虽然在几年前去过博物馆和兵马俑一起拍了照,可就是觉得不过瘾。这个鬼怪的马林找天穿上一件自己缝的有点像兵马俑的服装,在一号坑逛来逛去,趁守卫一个不注意,翻身跳入坑里混在兵马俑队伍中,一动也不动扮成另一个兵马俑。守卫们化上好一段时间才找到那个假扮的兵马俑,马林就是硬梆梆的站在坑里,说不听也拉不动,守卫只好把他抬离土坑。后来马林向有关当局道歉,解释那是因为自己对兵马俑过度痴迷所作的不当行为。幸亏他没有对兵马俑造成任何损坏,所以当局也没有对他作出任何惩罚,只是警告他一顿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