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琖(zhan)凄然北望。”
‘西江月’为词牌名,原先是唐代专门教习音乐的所谓教坊里流传出来的曲子。 据考究,苏东坡在被贬黄州第二年(元丰三年——1080年)中秋夜对月独酌,写下此词。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中秋节,当时苏东坡在密州(山东诸城),因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七年也未得相见,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加上仕途的失意,此刻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乘酒性正酣,挥笔写下了历来被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而在写《西江月》时的苏东坡,心情则是比以往沉重。写《水调歌头》时的那种在仕途失意时依然能保持着旷达超脱乐观的胸怀,此时都碎成片片。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世间万事都好像一场虚无缥缈的幻梦,人生到底经历了多少个凉意的秋?秋夜西风吹动树叶,在回廊上发出凄厉的声响。自然界正经历着季节的转换,人生何尝不一样?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头,鬓边生出了白发。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琖凄然北望。”
因为没有好酒的缘故,所以无客来访。委婉道出自己被小人谗言遭贬的经历,人情势利,世态炎凉。月亮一旦澄明耀眼,云彩就来遮蔽。就好比某些人总见不得别人好,时刻想出言中伤。如果世人足够清明,又怎会因乌云的遮蔽而忽视月亮的皎洁呢?中秋之夜,又有谁能与我一同欣赏今晚的月光?我只拿着酒杯,神情凄然望向北方。
《西江月》这首词的上篇写伤感,咏人生的虚幻和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以梦喻世事,许多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让词人禁不住对人生的纷扰,产生了极度厌倦却又无法摆脱,怅惘之余,对逝水年华更具无限惋惜和悲叹。
下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奸人当道,善人被排斥,忠而被谤,感愤世态炎凉。被贬的词人独自一人在异乡把盏赏月,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还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的愤懑。可内心依然存有渴望朝廷的理解和重用。
“中秋谁与共孤光”,作者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就是被世人认为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苏东坡,於这首词中的哀怨隐忍更让读者久久不能忘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