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4日星期三

五祖弘忍

六祖惠能的故事就听多了,至于弘忍的故事,其实也很有看头。

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弘忍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
“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
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
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
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
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
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栽松道人去投胎了)

原来,这位少女是周家的第四女儿,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
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可耻之事。她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把她赶出家门。
少女没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纺线织布,晚上随便在人家店铺的屋檐下过一宿。
如此过了数月,生下了孩子。自己觉得非常秽气,偷偷把孩子扔进一条脏水沟里。
第二天,她不放心去水沟一瞧,大吃一惊,发现小孩正向水沟上游漂浮。
小娃的身体完好无损,还在手舞足蹈。
周女把小孩搂在怀里,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也要把孩子抚养成人。
从此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村里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转眼孩子长到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一位出家人。
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四祖仔细端详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叹曰:“  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
(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
(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
(你难道没有姓吗)  
小孩道:“性空,故无。”
(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
于是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母亲的同意,希望能答应让孩子出家。
周氏想起孩子的身世,以及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明白一切皆为宿世因缘,答应了四祖要求。
四祖收了孩子为徒,给他起个法号叫‘弘忍’。

[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
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
意思是说弘忍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
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还经常干苦活,甘为大众服务。

[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弘忍,而他都能够“闻言察理,解事忘情”。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
道信禅师尚在世时,就有许多人慕名而来,亲近弘忍。
四祖对此非常高兴,于是,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使弘忍的道行很快进入炉火纯青的境界。

到了因缘成熟,四祖于是把法衣传付了弘忍。
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
付法时,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道信死后,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 ,取名东山寺。所以弘忍时期的禅法,被称为东山法门。

弘忍先后住双峰山和东山寺两地数十年,足不下山,唐高宗曾两次遣使请他到京城,都被婉拒。高宗仰其德,慕其名,乃送衣和药物到山中供养。

弘忍的禅学是继承道信的思想而来,主要有二依:——
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
二依[文殊师利般若经]的一行三昧。

弘忍注重的心,不是我们所说的杂染心,而是真心,或称为清净之心。
此心本来清净圆明,只因烦恼所攒,不能显露。
习禅的目的,就是要断除烦恼,体证自己的真心,即平常所说的“明心见性”。

中国的禅学,自达摩以来,以[楞伽]印心。
至四祖道信,又增加了一行三昧的修持方法。
弘忍是道信的弟子,他继承了老师的禅学传统,但他又增加了以[金刚经]印心的新内容。
这反映了禅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

在生活作风上,弘忍也有创新。在他以前,禅者都是零星散居,一衣一钵、修头陀行,随遇而安。
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者的生活有了一大改变。
禅徒集中生活,自行劳动,寓禅于生活之中,把搬柴担水,烧饭洗衣,下田耕作,都当作佛事。
又主张禅者应以山居为主,远离嚣尘。这种生活的变化,在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深远。
后来的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创丛林,立清规,道场选址在深山林中,称道场为“丛林”。
提倡农禅并重,主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都是受了道信、弘忍禅风的影响。

13 条评论:

  1. 从这个奇特的故事来看,一个人的慧根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呢?
    谢谢分享!

    回复删除
  2. leewo,
    是的,每一个人的今生,和前世都多多少少有关系。
    可以说,今生也是前生的延续。前世的因,就有今世的果。前世未学到的,未开悟的,今世就继续学习。前世所欠的业债,今世也得一分一毫偿还。
    说到大德的和尚禅师们,他们是会选择生生世世在尘世间渡化众生,这也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回复删除
  3. ninie, 我没有慧眼,也没有慧根。:)
    你们都是满有慧眼慧根的有缘人。
    谢谢分享。

    回复删除
  4. 阿仙蒂都吾知几聪慧,重去读书考试,又有爱心,又好命水,又有个好LG,前世修到咯!

    回复删除
  5. 文中提到:弘忍注重的是真心。而這真心既清淨心,一塵不染?既然我們來到了紅塵,又何以一塵不染?若要達到這境界,又要一番苦修苦練了,是嗎?

    回复删除
  6. 五祖弘忍的故事比较少见,锋芒都被那“菩提本无树”的六祖慧能的光芒覆盖了。
    五祖的降生有些神化了,应该不是这样的。
    他应该也有父亲的,也许把他降生神化性,是为了要起到“仙质”的作用,让信众折服吧。

    回复删除
  7. 玉燕,
    清净心即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无怨无忧、无系无缚的空灵自在、湛寂明澈、圆融无住的纯净妙心。
    more practical saying is that we have to practise 'detatchment'。
    If one is so attached to the 5 passions ( anger, greed, lust, ego , vanity) in this world, one can never have peace of mind 。
    This is a hindrance which prevents us to step on the path back to God.

    回复删除
  8. 山城客,
    圣母玛利亚也可以成为耶稣的母亲。
    至于弘忍前生的栽松道人,借周氏投生,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哈---哈---哈----)
    如今湖北省黄梅县五祖镇的五祖寺,又名东山寺、东山禅寺、东禅寺(禅宗五祖弘忍弘法道场),里面有座圣母殿,就是供奉五祖弘忍大师母亲周氏的殿堂。

    回复删除
  9. 这是不是和“空既是色,色既是空”同样的道理啊?

    回复删除
  10. londoncalling,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

    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
    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

    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叫做‘耽静为静缚’也是同样的道理。
    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

    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

    如果能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就会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思了。
    意味は、おもしろいですね!

    回复删除
  11. 呵呵,当天气热得不得了的时候。
    我常常用“心静自然凉”来自我安慰。
    这原来和佛祖讲过的道理一样?!

    回复删除
  12. 好好听,也好有意思。

    回复删除
  13. ninie,你中好命水,唔塞做有得食。。。
    我系在职考试啦,考了才能加薪进另一个薪金制。。。看来冻过水哦,书都没买。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