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南半球真值夏天,早上8点左右,巴西Arraial do Cabo 的居民,已经在海边消署。突然,一群失去方向感的海豚,茫茫然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卷到了沙滩上。搁浅的海豚,拼命争扎,显得惊恐慌乱,沙滩上的男人,没有半点迟疑,立即纷纷下水把海豚逐一拉往水深处。眼看着约30只海豚的身影,逐渐沈没在碧蓝的海水中,众人拍手欢呼。
许多网民看了以上的录像,都称赞这些自发自动去救海豚的善心人士,觉得这班人大可以代表人性本善的证据。当看到海豚陷入困境时,这些人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尽快帮助海豚脱困。他们的行为除了获得自我满足感,从来就不会想到有任何的实质回报。
三字经的第一段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没有好好的教育,一旦受到后天不良环境的影响,善良的本性就会变质。所以从小需得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方能永远做一个有人性的人。
人性,当然指的是作为人应有的正面、积极的品性,好比慈爱、善良,包含所有正义性的人类价值观,以人为本,对“人”个体的尊重,同情心和同理心。
主张人性本善,就是主张人性的根源点是善的,有善端才会有善行。
继承孔子学说的孟子,可以说是最先主张“性善论”的中国学者,他创造了儒家哲学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天赋的“善端”,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以善言性,指出仁、义、礼、智,正是性善的端倪,即四端心。孟子讲‘心’,不单只是行为的表现,不单只是修养,还深入到人的性情发起、发端、端始之处;由这里去体会人的性善以及内心的光明。
至于西方学者,有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为公元3百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约(Zeno of Citium)所创立的斯多亚学派(Stoicism),以及法国哲学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斯多亚学派认为人虽然有自利要求,但人具有理性,能把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按照理性的原则进行协调,从而取得和谐。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则认为人性本善,原始社会的人,就是生活在自由平等之中,快乐、天真,和谐;只是由于历史发展与社会制度等因素,才变质变恶。
善是与生俱来的,几乎每个人都有同情弱者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帮助他人的行为。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心理研究员连续每天在一群刚学会爬的婴儿面前,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叠成堆。过了几天,研究员故意笨手苯脚把夹子弄掉,把书堆碰倒,实验室里的20几个婴儿,几乎同时在几秒钟之内,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望一下掉在地上的夹子,似乎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手脚并用的爬去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忙,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可是婴儿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在人类社会中,研究者处处可以找到人性本善的证明:人们为慈善机构捐款,尽力保护环境,甚至看到完全不相识的人身处险境,舍身立即救人;由此可见,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欲望是万恶之源,欲望越多恶行就会越多,欲望越大恶行也会越大。受到后天的影响,当一个人经受不住欲望的侵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千方百计去对付阻碍自己实现利益的人,最现实的例子就是政客的许多恶行。
卢梭的政治哲学中,最主要的原则,是政治不应与道德分离。当一个政府不能以德服人,它就不能正常的发挥本身的功能;更糟糕的结果,就是败德的政客滥权贪腐,祸国殃民,把一个国家的经济拖垮,搞得民不聊生。善良的老百姓除了有恻隐之心、恭敬之心、当然还有羞恶之心(羞耻憎恶的心态)、是非之心(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忍无可忍之下,“Ubah” 的声浪,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