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继续说:
善知识!达到智慧的观照,就能里里外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如果认识发自本心,即是得到本来无碍的自在解脱。如果得到解脱,即是入於般若正定。般若三昧,就是一心无念。
什么叫做无念?如果见到一切外界事物,心中都不受污染,这就是无念。应用时,了了分明,运用於任何地方,却又不执着心能偏知的一切处;只要清净自己的本心,让“六识”从“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也称六门)中出来,在“六尘”境中不起丝毫杂染执念。
来去自由自在,通达无阻碍,这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亦叫作「无念行」。如果一味执著「百物不思」的谬说,强迫自己断绝念想,那又被观念本身所束缚了,此为「法缚」(思想受所知所见的束缚),亦是「边见」(五见中的一种,执着於极端一边的恶见)。
善知识! 能了悟无念法门,就能达到万法皆通无有障碍;悟无念法的人,即已亲见诸佛的境界;觉悟无念法门者,即已到达佛地的果位,就成佛了。
(论议)
「无念」并非百物不思;百物不思是「断见」,是「所知障」,是「法缚」,不是「般若三昧」的「无念行」。但又如何能无念呢?只在使六识出六根、於六尘中不染、不杂、无滞、无执而已。倘能六门清净,妄心不生,那就得正念;持得正念不失,即得「无念行」而证「般若三昧」也。
善知识!达到智慧的观照,就能里里外外光明澄彻,认识自己本来的真心。如果认识发自本心,即是得到本来无碍的自在解脱。如果得到解脱,即是入於般若正定。般若三昧,就是一心无念。
什么叫做无念?如果见到一切外界事物,心中都不受污染,这就是无念。应用时,了了分明,运用於任何地方,却又不执着心能偏知的一切处;只要清净自己的本心,让“六识”从“六根门头”(眼、耳、鼻、舌、身、意,即六根,也称六门)中出来,在“六尘”境中不起丝毫杂染执念。
来去自由自在,通达无阻碍,这就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亦叫作「无念行」。如果一味执著「百物不思」的谬说,强迫自己断绝念想,那又被观念本身所束缚了,此为「法缚」(思想受所知所见的束缚),亦是「边见」(五见中的一种,执着於极端一边的恶见)。
善知识! 能了悟无念法门,就能达到万法皆通无有障碍;悟无念法的人,即已亲见诸佛的境界;觉悟无念法门者,即已到达佛地的果位,就成佛了。
(论议)
「无念」并非百物不思;百物不思是「断见」,是「所知障」,是「法缚」,不是「般若三昧」的「无念行」。但又如何能无念呢?只在使六识出六根、於六尘中不染、不杂、无滞、无执而已。倘能六门清净,妄心不生,那就得正念;持得正念不失,即得「无念行」而证「般若三昧」也。
多謝,明白多了點
回复删除阿强又精进左咯!
删除无念?要住在深山里面才可以体验到哦!
回复删除又唔系咯!
删除要在很繁华很多诱惑的环境中,and practise detachment, 这样才及格嘛!
那样很难叻!
删除就那食物来讲,想吃清淡点的,又有那么多其他丰富的美食在诱惑。呵呵
那时就要想着,这清淡的食物对自己身体好,把健康摆在最前面,其他的美食都得让步了!
删除每天喝水也会bosan的嘛~
删除有时要喝beer还是其他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有念尘埃满。
回复删除眼之所见,心之所动,断念不易,生念不难。
要我把看见的当作什么都没有,我做不到也。。。。。。。境界太高
可以的啦!只要----只要你能够对着汤唯,而把她视为一副骷髅标本,这样侬就成佛了!很容易是吗?hair mao?
删除哎哟哟,好幸苦呀,阿拉不要成佛啦!
删除看,confuse就在这里,“无念”为什么就不等于“百念不思”?已经达到了“无”的境界,这个“无”字,不就等于是空吗?
回复删除好像心经里面的“无”和“空”,是不是劝解人们不该有七情六欲?
太深奥,无法理解。
Hair loh! 很多时,会觉得佛学的文字,就喜欢在那里beat around the bush,一个不小心,就把真正的meaning 完全diao john loi loh!
删除「念」,就是意识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无念」就是剔除认知过程中隐含的“判断”,念头回到其本来面目——「觉知」。
念,在佛法里有两层含义:一是记忆、二是系念,"无念 即心灵不昧,感知之心通行无阻;也指不受束缚、超然物外、自由自在,这样就会“万法尽通,见诸佛境” 。
什么是无念?怎样才能达到无念呢?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念头的起伏是“心动”的表现。心动就有念,心不动,安静了,就是无念。另一方面是“觉”与“不觉”。念头起伏而“不觉”,那自然与无念无缘;如果念头起伏而能“觉”,那就与无念有缘了;能在“觉”上层层深入,最后就达到了无念。
这个无念,并不是那种百不思、百不想、没有任何思维内容的“死灰”状态,这个无念是活的。首先,这个无念是一种精神的本元状态,能产生一切思维内容,能产生一切念头的那种无念。其次,这个无念仍然是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念头,是一个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念头,但却有一个根本的状态和性能,这个状态是“净”,这个性能是“觉”。“净”,就没有任何内容附着于其上;“觉”;就能洞悉和判断一切。
(you see, how complicated it is, really no joke lah!)
任何人只要平时养成了自省的思维习惯,很容易品出其中的滋味的。我们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常常会处于矛盾状态中;某个念头一起,心灵深处往往还有一个判断,行或不行,对或不对。
心灵深处的这个判断,对没有深入佛教修行的人,是不能把这个本能之“觉”变成如意自在的、通向解脱的那种“自觉”。它被潮水般汹涌不息的念头遮掩了,人们看不到波涛下面那种永恒的宁静,更谈不上开发其中无限的功能了。
这种本能之“觉”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只不过因人不同而强弱有别。本能之“觉”强的,心中的妄念肯定少,弱的则妄念肯定多。对这种本能之“觉”变为“自觉”后,心如平镜,就可以达到如《周易》所赞叹的那种境界:“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如果这种“自觉”达到了《起信论》所说的那种程度,就是菩萨了。
(你说是不是越读越confuse呢?!)
无念是一种心相,是有相之相,所以无念并非真的没有思想和念头了。这种无念,只是一个返观自我的体验。其适用性很广泛,普通人都能做到,如反思、自省,就可以观察到自己什么都不想、什么都未想的心境。
无念是一种离相、无相的定境。上面的无念是没有念头,真正的无念是连无念这个心相也没有了。什么都没了,是不是空?也不是,因为空还是有空相。空相也没有了,才算探到无念的一点消息、一点门径。在各宗派的修行中,修无念是共法,所以不仅佛教、道教的修行者能做到无念,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修道士也能达到这个定境。三界之内,四禅天的众生都是无念的人。
My goodness! Just practise detachment in our daily life, that's good enough!
好像我们喜欢养宠物的,狗狗活了18年,够钟去投胎了,多么的不舍也是要接受的,哭了几天,就赶快领养另一只狗算咯!
我不敢去了解“无”,越想越confuse,真的。人,尤其像我们这些普通人,若能把脾气毛病稍微修改一下,就真的很感恩了。
回复删除三界,指的是哪三界?
三界(梵语:trayo dhātava ,巴利语:tisso dhātuyo)指众生所居之
删除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灭变化中流转,依其境界
所三个层次;又称作三有生死,或单称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无边
际,故又称苦界、苦海。
三界又可以是指断界、离界、灭界等三种无为解脱之对治道。
三界更可以是指法界、心界、众生界。此系基于华严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说而立。